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臨川文學的經典名作,指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钗記》《邯鄲記》《南柯記》四劇的合稱。前兩個是兒女風情戲,後兩個是社會風情劇。或許"四劇"皆有夢境,才有"臨川四夢"之說,或許"四劇"本身就是其畢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夢。
"臨川四夢"的四個夢境演繹了紛繁世間事。
《邯鄲記》即黃梁一夢。表現了邯鄲盧生夢中娶妻,中狀元,建功勳于朝廷,後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做宰相,享盡榮華富貴,死後醒來,方知是一場黃粱夢,因此而悟道的警醒。此劇的外結構演述神仙呂洞賓來到邯鄲縣趙州酒店,聽久困田間的盧生述志。盧生對貧愁潦倒的生活滿腹牢騷,聲言"大丈夫當建功樹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饒,然後可以言得意也"。呂洞賓即刻便贈一玉枕,讓盧生在夢中占盡風光得意、享盡富貴榮華,同時也受盡風波險阻,終因縱欲過度而亡。一夢醒來,店小二為他煮的黃粱飯尚未熟透。在神仙點破後,盧生幡然醒悟,抛卻紅塵,随呂洞賓遊仙而去。這樣一個帶有遊戲性質的外部框架,将全劇的主體内容整個包裹起來,使得盧生所創建的轟轟烈烈的功業及其所處的社會政治環境,都成為有迹可尋但卻毫無價值、全無意義的虛妄世界。這實則是對明代官場社會的深刻鞭撻和總體否定。
《紫钗記》中的霍小玉與書生李益喜結良緣、被盧太尉設局陷害、豪俠黃衫客從中幫助,終于解開猜疑,消除誤會的悲歡離合的幻夢。《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劇、喜劇、趣劇和鬧劇因素于一體的複合戲。各種審美意趣調配成内在統一的有機體。全劇共55出,前28出大體屬于以喜襯悲的悲劇,後27出屬于以悲襯喜的喜劇,所以王思任在批叙中說:"其款置數人,笑者真笑,笑即有聲;啼者真啼,啼則有淚;歎者真歎,歎則有氣。"僅僅為了争取愛的權利,便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既是杜麗娘本人的青春悲劇,也是家庭與社會的悲劇,《訣谒》、《閑殇》、《魂遊》等出戲,都極其悲涼凄宛。而《閨塾》等出戲則極富喜劇色彩。天真活潑而又調皮的春香,與老成持重卻時帶迂腐的陳先生,在犯規與學規之間彼此較量,呈現出反差甚大的強烈喜劇效果。石道姑等人的設置,更帶有鬧劇、趣劇的味道。但其中的悲劇意味也着實令人傷感:原來做官是要以六親不認、犧牲情感作為起碼代價的!這種悲喜交融、彼此映襯的戲曲風格,正是富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體呈現。
《牡丹亭》描寫了杜麗娘因夢生情,傷情而死,人鬼相戀,起死回生,終于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癡情。《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劇、喜劇、趣劇和鬧劇因素于一體的複合戲。各種審美意趣調配成内在統一的有機體。全劇共55出,前28出大體屬于以喜襯悲的悲劇,後27出屬于以悲襯喜的喜劇,所以王思任在批叙中說:"其款置數人,笑者真笑,笑即有聲;啼者真啼,啼則有淚;歎者真歎,歎則有氣。"僅僅為了争取愛的權利,便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既是杜麗娘本人的青春悲劇,也是家庭與社會的悲劇,《訣谒》、《閑殇》、《魂遊》等出戲,都極其悲涼凄宛。而《閨塾》等出戲則極富喜劇色彩。天真活潑而又調皮的春香,與老成持重卻時帶迂腐的陳先生,在犯規與學規之間彼此較量,呈現出反差甚大的強烈喜劇效果。石道姑等人的設置,更帶有鬧劇、趣劇的味道。但其中的悲劇意味也着實令人傷感:原來做官是要以六親不認、犧牲情感作為起碼代價的!這種悲喜交融、彼此映襯的戲曲風格,正是富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體呈現。
《南柯記》講述了書生淳于棼于夢中做大槐安國驸馬,任南柯太守,榮華富貴夢醒而皈佛的故事。《南柯記》共44出,取材于唐傳奇《南柯太守傳》。該劇叙淳于棼酒醉于古槐樹旁,夢入螞蟻族所建的大槐安國,成為當朝驸馬。其妻瑤芳公主于父王面前為淳于棼求得官職,因此他由南柯太守又升為右丞相。隻為檀蘿國派兵欲搶瑤芳公主,淳于棼統兵解圍,救出夫人,但夫人終因驚變病亡,還朝後的淳于棼,從此在京中淫逸腐化,為右相所嫉妒,為皇上所防範,最終以"非俺族類,其心必異"為由遣送回人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