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速度快很厲害的上古神獸

速度快很厲害的上古神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2 23:24:15

速度快很厲害的上古神獸?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實習生 尤強 拍攝 陸地,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速度快很厲害的上古神獸?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速度快很厲害的上古神獸(江蘇讓上古神獸)1

速度快很厲害的上古神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實習生 尤強 拍攝 陸地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偶蹄目、鹿科、麋鹿屬的哺乳動物。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因此又得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又被稱為“上古神獸”。

前不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的冬天顯得生機勃勃。草地平闊、綿延千裡。地上有一群群的麋鹿,天上還有一閃而過的丹頂鶴、黑嘴鷗、白尾海雕等珍貴鳥類。

1964年出生的徐安宏在保護區一待就是35年。1987年以來,徐安宏親眼看着麋鹿數量由最初的39頭增長到了如今的6119頭。他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中專畢業以後,徐安宏就被分配到保護區當獸醫。彼時的保護區剛建立,對于徐安宏來說,這無疑是一份苦差事。

“最初,我們隻有15000畝地,一眼望去都是荒涼的沼澤、灘塗。”但徐安宏卻自得其樂。

他十分喜愛這種上古典籍中經常出現的奇珍異獸。“在神話中,姜子牙就騎着麋鹿。”在徐安宏看來,他的任務就是讓這種“上古神獸”重現往日的榮光。

從大約1萬年前到3000年前,麋鹿種群規模最為昌盛,數量一度達到了上億頭,“比當時的人還多”。

徐安宏說,麋鹿是我國固有的大型食草類動物。曆代的狩獵讓麋鹿的數量迅速衰減。1866年之後,英、法、德、比等國的駐清公使及教會人士通過明索暗購等手段,從北京南海子獵苑弄走幾十頭麋鹿,飼養在各國動物園中。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麋鹿被列強劫殺一空,在我國本土滅絕。

讓徐安宏頗為敬佩的是英國的貝福特公爵。貝福特公爵眼看着圈養在歐洲各國動物園内的麋鹿紛紛死去,心中十分焦急。

1898年至此後的十餘年間,他在世界各地花重金購買了18頭麋鹿,并飼養在烏邦寺莊園内。“這18頭麋鹿是現在全世界所有麋鹿的‘祖先’。”徐安宏說。

到二戰時,烏邦寺莊園已有麋鹿255頭。為了避免戰火徹底摧毀莊園與麋鹿,貝福特公爵的子孫們決定向全世界的大型動物園轉讓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達到1320頭。

1986年,原國家林業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在大豐選址建立保護區。同年,保護區從英國7家動物園引入13頭雄性麋鹿、26頭雌性麋鹿,共計39頭麋鹿。

“這是我們的‘火種’。”時隔百年,麋鹿重回祖國,徐安宏深知責任之重。他翻閱古代典籍,但隻找到了模糊的記載。對于麋鹿的習性、飲食習慣等,徐安宏幾乎一無所知。

“當時,我們隻知道麋鹿喜歡遊泳,喜歡生活在沼澤、平原地帶。”大豐土地平曠,沼澤密布。這裡是麋鹿天然的“栖息地”。自從麋鹿運送回來後,保護區與英國鮮有來往。對于這些知識,徐安宏隻能自學。

他将目光放在了保護區内的另一種野生生物——牙獐身上。牙獐屬于哺乳綱偶蹄鹿科動物,與麋鹿相近。通過觀察牙獐,徐安宏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

他選取了多種食物對麋鹿進行投放,觀察食物的消耗量,以确定麋鹿的飲食喜好。最終,徐安宏發現,小麥麸、大麥、玉米、豆餅等最合麋鹿的口味。

為了更好地觀察麋鹿,徐安宏還與同事們從美國購買了每根價值1000美元的電子項圈。為麋鹿綁上項圈後,他們就可以通過衛星定位觀察麋鹿的活動軌迹,并分析出它更喜歡在哪一個區域生活。“這可能就是早期的行程碼。”徐安宏幽默地說。

在徐安宏與同事們的精心照料下,麋鹿再一次在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與麋鹿一起紮根大豐的,還有一代代的保護區工作人員。

36歲的姚亞軍是保護區管理處安全保衛處的工作人員。他從小在保護區内長大,父母都是保護區的職工。保護區的變化,他都看在眼裡。

“不僅是麋鹿數量多了,保護區内還飛來了百餘種珍貴的鳥類。生物多樣性也更豐富了。”姚亞軍發現,一到夏天,麋鹿身上就會有很多的蚊蟲。這些鳥兒就趴在麋鹿的背上吃蟲子。這樣一副和諧的生态畫面,深刻地印在了姚亞軍的腦海裡。

長大後,他留在了保護區,做起巡護工作。保護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姚亞軍所在的B組每天都要巡護大豐港附近的四五百頭麋鹿。對姚亞軍來說,他們就是野生麋鹿的“救護車”。

2021年8月,姚亞軍所管理的網格内有18頭麋鹿被困在了當地村民修建的水渠内。得知情況後,姚亞軍迅速趕到現場,分别對麋鹿進行麻醉,并配合消防隊将其解救。

如今,保護區占地約4萬畝,在一區、二區、三區共設有98個監控,可以對麋鹿進行更精細化的管理。

33歲的大豐人陳傑于2013年參加工作。他主要負責麋鹿的投喂工作。如今,他努力成為一名助理獸醫師。

“人工養殖的麋鹿一年四季都需要投放食物;野生麋鹿為了保障在缺少食物的冬天可以舒适過冬,我們也會為其在冬天投放食物。”陳傑介紹,食物投放每天兩次。每頭麋鹿一天都要吃5~6公斤的飼料。

此外,麋鹿保護區科研監測中心大樓是保護麋鹿的重要部門。2018年,他們新增了三個監測點,24小時監測保護區水文、土壤、氣象等30多項指标,每隔15分鐘更新一次上傳至大數據平台,供科研人員研究使用,大大提高了科研水平。

多年來,保護區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42個,其中國家重點攻關課題3個,獲部、省市級科技成果獎6個,獲國家專利4個。

保護區相關工作人員還出版了麋鹿研究專著等13部書籍,在國内外專業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130餘篇,取得研究成果80多項,其中7項成果填補了世界麋鹿研究史上的空白。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徐安宏有些激動:“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大衛鹿’這一名詞已基本沒有人用了。全世界的科研文獻,均将麋鹿的漢語拼音作為對于麋鹿的标準化表達。”

迄今,該保護區麋鹿數量已經由1986年建區時的39頭發展到現在的6119頭,占世界麋鹿總數的60%,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遞增率均居世界之首。野生麋鹿數量已達到2658頭,結束了全球百年以來無完全野生麋鹿群的曆史。

采訪時,徐安宏時不時望向窗外遼闊的草地。陽光照耀下,他的雙鬓已漸生銀發,他心中一直藏着一個夢想:有關專家說,麋鹿的數量最好達到10萬頭。到那個時候,湖北省石首市的麋鹿保護區内的野生麋鹿由西向東跑,我們保護區的野生麋鹿由東向西跑,最終在長江生态走廊交彙。“不論多久,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