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掃滅六國之後,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這是一項偉大的舉措。要知道在這之前,各國都有自己的一套文字體系,導緻交流十分不便。文字主要承載的是交流工具職能,文字的發展源遠流長。
從8000年前的賈湖刻符、到7000年前的雙墩符号、5000年前的大汶口符号、4000年前的龍虬符号,構成了淮河流域符号體系,這些符号體系對甲骨文的形成,産生了重大影響,在中國文字史、漢字起源史上有重要地位。現在我們都知道,史學界一緻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為殷墟的甲骨文。
關于文字起源的說法,《北史·魏本紀》有結繩說法:“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易經》有河洛圖說法,流傳廣泛的倉颉造字說法,不管是哪種說法,我國文字都持續發展了5000之久。識文斷字,對我們來說是一項基本技能,漢字發展到現在,已經簡化了不少,但仍有一些異體字或生僻字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當你遇見了,認識嗎?
1. 刕 [lí]
解釋:姓氏,康熙字典裡說刕姓出自蜀國的刀逵,為躲避仇家而避難将刀姓改為刕姓。經過時代變遷,後代可能覺得這個姓氏殺氣太重了,紛紛抛棄而改姓刁。現在則流行于網絡,三個刀疊在一起,表示“抓狂或想要殺人”的意思。
2. 犇 [bēn]
解釋:同“奔”,本意是牛驚走,引申為奔跑之意,為奔的異體字,也常用于人名。一頭牛就力大無窮了,更何況是三頭牛并列,網絡上常用來形容某人“很牛,特别牛,牛到家了”。
3. 羴 [shān]
解釋:“膻”的異體字,同“膻”。羊肉的味道,或泛指羊的意思。一隻羊很膻,三隻就更膻了。
4. 鱻 [xiān]
解釋:“鮮”的異體字,同“鮮”。原指生魚,引申為“新鮮”、“鮮美”之意,三條魚落在一起,味道更鮮美啊。
5. 骉 驫[biāo]
解釋:許多馬奔跑的樣子。想想一匹馬奔跑的樣子,何況是三匹馬呢。
6. 猋 [biāo]
解釋:會意字,本意是狗奔跑,三條狗糾纏在一起,表示狗群奔跑的樣子,引申為“迅速、飙升”之意。古通“飙”,暴風,旋風的意思。
7. 赑 [bì]
解釋:“貝”是貨币,表示錢的意思,三個“貝”字碼在一起,表示用力的樣子。俗話說得好,飯好吃,錢難掙。人的一生都在追逐金錢和名利,必然削尖腦袋往裡鑽,怎能不費勁呢。
赑屃[bì xì],傳說中龍的九子之一,外形像烏龜,力大無比。因此多用于石碑的底座花紋。
8. 麤 [cū]
解釋:“粗“的異體字,同”粗“。三隻鹿死死頂在一起,是要打架,動粗的意思。
9. 龘 [dá]
解釋:龍騰飛的樣子。注意是三個繁體“龍“的疊字,古同“龖”,
龖之赫,霆之砉[xū huā],“龖“是“雙龍騰飛”,“赫“是“雙紅”,雙龍騰飛必争鬥見血;“霆“是“打雷”,“霹靂”之意,砉讀“xū”時,是皮骨剝離之聲;讀“huā”時,是象聲詞,形容迅速動作的聲音。這句話意思是雙龍必有争鬥,且是血淋淋,剝皮裂膚之聲像打雷一樣。
10. 舙 [huà]
解釋:古同“話”,現在引申為“挑撥離間,撥弄是非,說人話話”之意。在農村,三個婦女湊在一起,十有八九要搞事情,不是撥弄是非,就是在背後說人壞話,是不是很像啊!
11. 瞐 [mò]
解釋:美麗的眼睛;美麗的樣子;目光深邃。三隻眼的二郎神,是不是看得很遠啊。
12. 馫 [xīn]
解釋:“馨”的異體字,古同“馨”,香氣也。三個香碼在一起,肯定很香嘛。
13. 厵 [yuán]
解釋:會意字,古同“源”。原來原去,皆是“源”。
14. 灥
解釋:讀“quán”時,同“泉”;讀“xún”時,三泉,意思是衆泉水彙集流出;讀“quàn”時,表示下雨時而泉水溢出。
15. 靐 [bìng]
解釋:生僻字,雷聲的意思。三個雷湊在一起,這聲音得有多響。靐在網絡流傳開來,表示很“雷”人的意思。
16. 畾 [léi]
解釋:三個田落在一起,是不是像田間被劃分的很多塊土地呀,所以古同“壘”。
又田間上空打雷,所以古同“雷”。後指一種藤制的框子,為農用的工具,用來盛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