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胸壁上開一個小孔,就能在心髒不停跳,不開胸劈骨動大刀的情況下,為年過八旬的老人進行二尖瓣(左心室的“大門”)。傳統意義上的心髒手術,也能通過細小切口來完成手術。日前,廣東省醫心外科成功為一名八旬高齡患者進行了極小手術創傷的二尖瓣置換術,患者第二天就脫離呼吸機。
用了15年的“左心室大門”壞了
再換時老人已八十高齡
今年81歲的馬老爺子近日住進了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病房。
早在2005年,老人家就因為風濕性心髒病引發的瓣膜病變,做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換術,術後身體一直硬朗。但這個生物瓣膜經曆了15年的耗損,早已過了使用年限。
兩個月前,馬老爺子開始出現明顯的胸悶不适症狀,上兩層樓就氣喘籲籲,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心髒彩超結果顯示,老人體内的生物瓣膜出現了嚴重的急性撕裂,導緻二尖瓣重度返流,必須盡快手術,否則會導緻嚴重的心力衰竭。人工生物瓣膜衰敗一直以來都是心髒外科的技術難題。按照現有的工藝水平,生物瓣膜的使用壽命多在10-15年之間。随着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健康條件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患者的壽命超過了生物瓣膜的“壽命”,同時也為心髒外科醫師帶來了新的挑戰。
“這類患者的年齡通常在75歲以上,出現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等合并症的人較多,難以耐受傳統的再次開胸體外循環手術,但藥物保守治療,又無法挽救患者的生命。”廣東省人民醫院瓣膜及微創心髒外科主任醫師黃煥雷表示道。
黃煥雷主任在為老人操作手術,傳統的手術刀,變成了極小創口的導管
心尖尖上紮個小孔
将新瓣膜從這輸送到指定位置經過心髒外科、心内科、心髒超聲科等多學科專家的反複讨論和會診,最終決定為馬伯實施經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換手術。
手術由、黃煥雷主任主刀完成。手術采用左側胸腔入路,皮膚切口長度僅4厘米,并且不需要體外循環,不需要心髒停跳。暴露心髒後,在心尖部做一個穿刺點,利用導絲和導管完成心腔内的操作。傳統的開胸手術需要拆除原來的生物瓣膜,操作複雜,耗時很長。
“瓣中瓣”技術則不需拆瓣,直接在X線引導下将支架瓣膜輸送到生物瓣瓣口位置釋放,幾乎在一瞬間就完成了“換瓣”操作。術後超聲顯示新的支架生物瓣膜植入位置滿意,沒有出現滲漏,功能非常不錯。
第2天,老人成功脫離呼吸機,轉回普通病房,術後順利康複出院。
黃煥雷表示,經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換新技術獲得醫院的批複後,今年以來,心外科已累計完成經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換手術7例,全部患者均順利康複。
經過微創手術,馬老爺子很快就解決了心髒問題,而且能極小創傷的快速出院。
“這一技術避免了再次開胸分離的損傷,避免了體外循環對心髒及全身多髒器系統的打擊。傳統開胸手術需要6、7個小時,而采用新技術1小時即可完成手術,出血量不超過50毫升,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效果确實,将為年老體弱,不能耐受常規心髒外科手術的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新的選擇和希望”。
采寫 南都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 郝黎 張藍溪 靳婷 臧鑫
通訊員 供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