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先介紹一下什麼是所謂“大學文化程度”,大學文化程度包括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等。所以請記住大專也是算在大學文化程度中的。但是大學學曆是本科及以上的學曆才叫大學學曆,專科均不叫做大學學曆。
所以“大學文化程度人口超過2.18億”是指大專及以上學曆的人口數量。
2.18億是什麼概念,它占我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還多,平均每6到7個人中就有一個有大專及以上學曆。至少對于出自農村的我而言,從小身邊的大人給我的認知就是家裡的文化人很少,能讀到大學文化程度的人真的很厲害。從現在這個數據來看,這種想法得變一變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發現,我們來看。
我國大學文化程度占人口比率增長可謂是飛速。社會中90後還是占主流,光看90年和20年這中間經曆的30年,從1422到15467,實現了10倍的變化。所謂量變産生質變,從之前十萬人中百裡挑一到現在的不到十分之一,這一對比,之前“文化程度高的人是少部分”的想法肯定要改變。
既然我國人口素質水平提升如此多,綜合分析,這對我們以及社會來說有何意義?
“危”中藏“機”
我認為這是未來我國發展的再一機遇。
人口素質水平提高表明:我國的“人口數量紅利”在逐步被“人口質量紅利”取代。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經濟的持續高增長并創造了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迹,在這一過程中勞動力人口數量紅利貢獻巨大。然而,随着老齡化進程的加劇,這一紅利在衰退。
但是!随着産業結構升級轉型、高新技術不斷創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減少了對勞動力數量的依賴,對勞動力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而現在表明的人口質量紅利恰好迎合了這一發展需求。這将成為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然,在迎接機遇享受人口質量紅利的同時相關就業問題也會随之而來,熱門就業崗位飽和,冷門就業崗位招人難的問題将會更加突出。而就業難這又會直接影響畢業生是否就業和繼續深造的問題,大量畢業生不去就業而去選擇繼續深造,繼續深造就意味着無法将人口質量紅利回饋給社會,同時因大都自身無法經濟獨立,這又将壓力給到了家庭方面等等問題鍊式反應地爆發。最終,這些問題會在社會以及經濟發展遇阻中體現。
具體至于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因為不夠專業,我就不做論述。
總之,我國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增長迅速,帶來了人口質量紅利,但機遇與挑戰并存。相信我國能更好地接手這一棒,向着前方沖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