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
看這個題目,好像今天這一講與孩子的培育沒有關系,我還是想重複上講李老師所說的那句話:社會上的事情都是人的事情,任何關系問題都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每個家庭健全了,家庭和諧了,國家社會也和諧了。有時候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往往是一句話的問題,實際是我們的表達與溝通出了問題,有時候,我們沒有等愛人和孩子說完,就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導緻了矛盾與沖突,有時候越溝通沖突越厲害,有時候我們賭氣又沒有在第一時間内去溝通,消除矛盾,這樣導緻關系越來越僵,隔核越來越深。輕者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嚴重的夫妻離婚、家庭破裂,産生家庭矛盾,試想,孩子生活在實樣的家庭環境中,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性格會産生影響?古語說得好“三代才能培養出貴族”,其中也說明夫妻恩愛、尊老愛幼、家庭和諧,代代相傳的好家風對培育孩子的重要性。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如何才能更好地溝通呢?才能為孩子成長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實現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呢?
今天主要講傾聽與溝通,要更好地溝通,首先要學會傾聽。如何學會傾聽呢?我這裡談談我通過學習《非暴力溝通》關于傾聽的知識與大家分享。
一、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各位,我想問問大家,我們在聽别人說話時,是否聽懂了他人說話的内涵,真正意思呢?有時候我們還沒有等他人把話說完,就急切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候,我們所說的話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從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來理解他人的說話,這樣,我們所說與他人所想所表達有差距,達不到他人表達所想要的效果,有時甚至産生争論與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聽明白和聽懂他人說話中的感受和需要,沒有理解對方說話的真正意圖。
為了傾聽,我們需要先放下己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一心一意地體會對方。
在家裡,有時候先生從外面回來,太太滿心歡喜地迎上去告訴先生,今天,我把家裡收拾得很幹淨了,先生“啊”了一聲,放下包在沙發上坐下來,太太看到這種情況很掃興地對先生說“你從不好好聽我講話。”先生:“我怎麼沒聽?”太太:“你就是沒見!”如果先生這樣說:“正因為我取了個勤勞賢惠的妻子,我才這麼舒心。這時太太他需要的是先生的一句贊美、對他的一份體貼與關心。”下次太太幹家務、帶孩子的幹勁更足。如果,長期太太從事家務勞動,得不到先生的贊美,有時還受到先生的指責,你幹點家長算什麼,我在外面打拼容易嗎?你們吃穿用的錢還不是我辛苦掙的。這樣夫妻雙方相互指責,造成的隔核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深,最後受害最大的是孩子。試想,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會形成好性格?會快樂嗎?
我的鄰居陳醫生是個牙醫,他開了自己的診所,有次竄門,剛好他回家在吃晚飯,桌子上擺了6菜一湯,很豐盛,我情不自禁地贊美了一句:陳醫生真幸福,回家有這麼豐盛的飯菜。陳醫生笑着答了我一句:都是老婆的功勞,老婆每天幹家務比我還辛苦。坐在桌旁的陳醫生的老婆臉上笑開了花,接着說了一句,老公每天給病人治病很辛苦的。夫妻理解對方的不易,及時的贊美,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身體和心理都是愉快的,能不健康?能不健全?陳醫生家有兩個孩子,主要靠他掙錢,老婆是家庭全職主婦。我接着陳醫生的話說,陳醫生真男人。陳醫生又一本正經地說:本來就是,人們往往認為在外掙錢辛苦,實際家務活更瑣碎更累,老婆把家裡打點好了,我才能在外面專心工作。實際,他家請了保姆。我要說的是難得有陳醫生這樣的男人認識到家務活的重要,這麼尊重老婆。他們夫妻雖已五十多歲,我與老公走公園多次遇到他們走公園都是手牽手。有時,周天陳醫生休息,就聽到他們倆唱K。家長們,這就是幸福,我是很喜歡這樣的家庭氛圍的,也願意自己的孩子找這樣家庭成長的孩子給結婚。
家庭的富有不等于孩子心靈的富有。孩子心靈的富有是父母給他營造好的成長環境,耳濡目染地豐富他的心靈。我很喜歡這樣的家庭,我還想給大家講講我先生的同事,學校合同工司機李師傅。因為同為學校的同事,李師傅對人熱情,在他孩子讀初三時,我先生教他兒子化學,兒子學習成績中偏上,李師傅讓兒子每周找先生幫他輔導,作為感謝,李師傅邀請我們夫婦春節到他家作客。家有老父親、兩個孩子。他老婆是一個學校的臨聘校醫,也是合同工,家庭并不富裕。老父親由于前年摔跤,坐着身體不由自主地往摔斷骨頭的一邊傾斜,吃飯時,兩個孫子不斷地給爺爺夾菜,李師傅的老婆也是幫老人家倒酒。吃完飯,兩個孫子給爺爺倒茶,扶着爺爺去洗澡。後來,我們常常去李師傅家打撲克,成了李師傅家的常客,每次也都能感受到他家尊老愛幼、夫妻恩愛的良好氛圍,我每次和先生去都深受感動。雖然,李師傅家物質上并不富裕,但敬老愛幼、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給孩子留下的是富裕的精神财富。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他會更有愛心,試想一下他分工到單位後,與領導、同事相處是否更讓人喜歡,是否能獲得更好地發展呢?
作為父母,孩子長大後,我們都希望孩子在談對象時,找到一個心地善良、寬容大度、有責任心的另一伴,希望孩子家庭幸福。但怎樣才能找到孩子所希望的另一伴呢?
專家告訴我們,問兩個問題就知道了。“你家裡老人家都好吧?你爸媽關系挻好吧?”
為什麼第一個問題要問對方家裡老人的情況呢?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很多人不明白老人為何是個寶。其實,從老人現在的狀況可觀察到一個人家裡很多隐秘的東西。
首先,人們大多二三十歲談戀愛,父母這時候一般五六十歲,家裡的老人應該是七八十歲。如果對方家裡的四位老人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說明這家人的遺傳基因不錯。當然,因特殊原因早逝的除外,哪怕對方家裡隻有-位長壽老人,也說明這家還是有長壽基因的。其次,家有長壽老人,說明這家人的生活方式不錯,飲食合理。長壽是用日子一天天壘出來的,不認真生活的家庭是不會出長壽之人的。再次,老人能長壽,說明子女對老人不錯,也說明老人教子有方。如果教子無方,子女不成器,就會算計老人的錢财。老人為了自己晚年有保障,防子女就像防賊一樣,見到他們回來就緊張,能不得心髒病嗎?教子有方是可以家傳的,能福澤子孫後代。
問完老人的情況,接下來就要同對方父母的情況了。你讓他聊父母,注意看他是什麼表情。如果他很高興、滔滔不絕,說他爸媽很風趣,爸媽感情很好....那麼,這種人就很好,你可以閉着眼晴跟他結婚。
有的人就不一樣了,不願跟你聊父母的情況,會說:“今後是咱倆過日子,咱倆談就行了,你管我們家那麼多事幹嗎?”這種人可能家裡有難言之隐,或者對你有戒心。有的人會說:“我爸特不是東西,就知道喝酒,天天喝得醉醺醺的,回來就發酒瘋。”有的人則說:“我媽就會打麻将,什麼也不管。”像這種家庭要慎入,因為家風不好。
其實,與一個人結婚,就是與一個家庭結婚。如果對象的家庭不正常,你未來的婚姻生活就容易有變數。所以,你既要看這個人本身,還要看他的祖父母和父母。一個人早年的家庭背景很重要,上兩代人會決定他是什麼樣的人,尤其是父母的影響更大。如果父母恩愛、家庭和睦,這個人一般不會有心理問題。要是一個人性情古怪,父母一定有問題。所以,把個人的“前世”看明白了,就能看明白他的今生。
我的家鄉,孩子談戀愛,有進行暗訪的風俗。父母知根知底的由媒婆說定,媒婆介紹,距離遠一點的,雙方父母不認識和不了解,父母會抽個時間悄悄地到女方和男方家居住的村子,找熟人打聽這個家庭的一些基本情況,再決定是否交往。
由此可見,好的家風,不是一代人的事情,它将澤被後世。好的家風必然家庭和諧,家庭和諧體現在家庭成員之員的相互體貼、好好交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更好地傾聽家人和孩子的需要,是一種生活需要,是一種好家風、更是一種品質。
好好理解他人的需是,是好好交流的前提。當然我們理解了家人的需要,還要給予積極的反饋。
二、理解傾聽品質,給他人反饋
以色列哲學家馬丁.布伯對此作出了描述:“生活的每時每刻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張新的面孔,我們從未見過,也不可能再次見到。我們無法停留在過去,也無法預見我們的反應。我們需要不帶成見地感受變化。我們需要用全身心去傾聽。”
然而,全身心傾聽他人并不容易,特别是對家人和孩子,更不容易,我們往往缺少耐心。各位家長,大家可以留心一下自己是如何與家人和孩子交流的?家人和孩子下班回家和放學回來,有時候是委曲、有時候是發洩不滿,我們有時沒等他們把話說完,就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特别是對孩子,更是以居高臨下的優勢,認為我吃的鹽比與走的路還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我不是說家長不要給孩子指導,是說我們要聽孩子把話說完,考慮其需要,分析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再給予建議,不要一棍子打死,也不要一味地站在自家孩子的角度進行袒護。我們隻要留點心,處處都能聽到父母教訓(不是教育)子女的對話。我今天(2022年7月10日)在路上走,就聽到一個媽媽對10歲左右的兒子說:你為什麼要先去倒垃圾呢?你作業還沒做完,你的飯也沒吃,你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完,你偏要先去倒垃圾,你做事應有先後主次之分?我當時走在母子的前面,心想,母親能否聽聽孩子當時是怎麼想的呢?我曾回過頭想問問孩子,讓她媽聽聽孩子的想法,心理有所顧慮和擔心,也覺得不妥,隻是随着母子倆走了一段路。總之,我聽到的是媽媽在不斷的數落兒子,兒子一句話也沒說,一臉的委曲。我覺得孩子挺可憐的,我呼籲各位家長在訓斥孩子、提出自己的高見時,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需要,把孩子看成我們的朋友、尊重一下孩子、讓孩子在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中成長。這樣的孩子是否會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家長是否應該抓大放小。如果我們家長這樣做,是否更好些呢?聽完孩子的叙述,問問孩子當時沒有吃完飯而去倒垃圾的原因。我們再根據孩子當時的想法分析其好的方面。肯定表揚孩子倒垃圾是愛勞動的好習慣。勞動是光榮的。再和孩子探讨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調整一下做事的順序,是否更合理些。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一味地把父母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這樣勢必束縛孩子的自主性。我女兒到美國讀研,有句話曾深深刺痛我,她說,他們分小組做課題,中國的孩子做課件、電腦水平、寫作水平都很好,但猶太籍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我就在想,我們的孩子是否從小就是服從,在家裡聽父母說,在學校聽老師說,把孩子們的主觀性、創造性、語言表達的機會在無形中剝奪了。我們是否要多尊重孩子,給他們更多的表達自己想法和主張的機會,這是否也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也是人的發展需要。
傾聽他人的表達是一種尊重,不論别人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此時此刻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既不反駁也不自責。特别是傾聽一個處于痛苦的人。法國作家西蒙娜.薇依寫道:“傾聽一個處于痛苦的人,不僅十分罕見,而且非常困難。那簡直是奇迹。有些人認為他們可以做到,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還不具備這種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時,我們常常急于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傾聽意味着全心全意地體會他人的信息——這為他人充分表達痛苦創造了條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這種能力:“不要急着做什麼,站在那裡。”
記得一個自主創業的年輕人,在講他如何創辦父母學校時說過一句話,他說:那些媽媽來你這裡抱怨孩子不聽話,滿肚子委曲。你隻需要用心聽,很多全職媽媽或單親媽媽,她們成天在家裡照顧孩子,孩子有問題了,還要遭到丈夫和婆婆的數落,她們心裡有委曲,沒地方說,是想找到一個能傾聽她們說話的人,聽完,她的心情已輕松了許多,你再和她聊聊天,她的心情大好,而不需要你發表多大的高論,更不是需要你滔滔不絕地建議。由于可見,傾聽也是解決心理問題。
如果一個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處境,聽到的卻是安慰和建議,那麼,他就有可能覺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兒的一次對話提醒我,有一天,我女兒在照鏡子時說:“我臉上長這麼多痘痘,醜得像一隻豬。”“這說明你青春,是青春的美,你無論如何在媽媽心理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我說道。女兒很不高興地看了我一眼,然後摔上門出去了。我的安慰看來不合時宜。也許,她隻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許當時我最好問她:”這些痘痘,你對你的形象感到很失望嗎?”所以,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議前,先看看那是否他們想要的。
我們傾聽了他人的需要,以怎樣的方式給予他人反饋,他人更願意接受呢?霍利.漢弗裡舉了一些例子,請大家判斷一下下列哪種交流方式更願意讓人接受。
建議:“你應該......”
比較:“這算不了什麼。你聽聽我的經曆......”
說教:“如果你這樣做......你将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最大努力了。”
回憶:“這讓我想起了......”
否定:“高興一點。不要這麼難過。”
同情:“哦,你這可憐的人......”
詢問:“這種情況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辯解:“我原想早點打電話給你,但晚......”
糾正:“事情的經過不是那樣的。”
安慰和詢問可能更易于讓人按受,但沒有千篇一律的套用,還是要分析當事人的具體情況具體感受和具體需要。
傾聽了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如果我們已經準确領會了他人的意思,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給他人反饋,幫助他人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用哪些表達更易讓他人接受呢?
二、溝通注意事項
(一)不要和争論的人進行辯解,慎用“但是”、“可是”、“不過”
傾聽明白他人的需要後,不要急于和他人辯解,這時的辯解是蒼白無力的。我在2022年的7月8日早晨和先生有段對話。早晨起床,先生說,他的同學昨天打了很多電話,他沒接到,我接着他的話說:為什麼這麼多電話你沒接到呢?他對我大吼一聲說:你在指責我。然後就摔門出去了。按照我年輕時,我肯定要與他辯解,一場架肯定要吵起來。今天我也沒有追出去跟他講道理、也沒有覺得自己委曲、也沒有為自己辯解。吃完早飯、氣氛也輕松下來,我見他冷靜下來。我就問他:你早晨說你同學給你打了很多電話你沒接到,我應該怎樣回答你的話。讓他說出怎樣做,而不是我來辯解我沒有指責他。他一時無語,也知道自己錯了,我也沒有再與他繼續讨論這個話題。如果當時先生怒氣沖沖地說我指責他時,我與他争辯,我是關心他、在意他,才接這句話的,好心當成驢肝肺。越說心理越委曲,自己的善意非要跟他說清楚,非要他給我道歉。試想,會是怎樣的結果呢?不僅說不清楚,還讓他覺得你就是這個意思,越描越黑。所以,我們要避其鋒芒,不要在當時和他争辯。
在一個生氣的人面前,永遠不要用“但是”、“可是”、“不過”之類的詞。對方聽起來,你就要在為自己辯解。
(二)保持關注,注意我們說話的語氣,多用疑問句。
他人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傾聽他人說話,保持關注,不要急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在給他人反饋時,我們的語氣也十分重要。可以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以便予他人對我們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補充,别人通過我們的語氣意識到我們是在體會,而非下結論和指責,他就不會産生反感。如果他人意識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納,他會産生好感,并感到很惬意,我們進行的溝通才是有效的。
作為老師,很多次開家長會,我經常聽到家長特别是母親抱怨:“不知道怎麼回事,我的孩子不論我和他說什麼,他都不聽。下面是我35年教學生涯中遇到了許多母親的困惑。學生的名字,我是隐去了真實姓名。
梁瑩的故事發生在六年前,六前我接到一位陌生女人的電話,接到電話的第一句話就是:“吳老師,我打聽了好久,才知道您的電話,今天終于找到您了,我太高興啦!她給我講述了她的女兒讀初三,上課睡覺,晚上玩遊戲,不聽父母管教,現在死馬當成活馬醫,希望能幫她的女兒過正常人的生活,成績好壞都無所謂了,讓我以輔導政治的名義給她女兒進行心理輔導,聽到她懇切的聲音,我答應了她的要求,她把女兒送到我這裡,我第一次見到的情景是:女孩與她母親走路相隔很遠,橫着且背對着她母親,看母親的眼神是憤怒敵視的。母親非常難堪且不好意思地對我說:我先回家了。我說:您先回家,孩子就交給我了。
我第一眼見到的梁瑩頭發和衣服髒兮兮,六月的廣州還穿着冬天的校服,沒洗臉,睡眼蒙眬,過一會就用手使勁抓頭,然後張開嘴巴拼命地打哈欠。接着兇狠地問我:“我媽都給你說了我什麼?她之前給我找了老師補習政治,我把老師趕走了。”然後得意洋洋地看着我,意思已很明白,直接向我宣戰了,沒等我回答她的問題。她接着說:“沒用的,不用給我補,初二時她将我送到四川一個偏僻的地方,與世隔絕,我在那裡呆了一年,你知道我有多煎熬嗎?我恨我媽,說着已泣不成聲。”我連忙給了梁瑩紙巾,幫她擦眼淚,看她大汗直流,頭發蓬亂,不斷用手抓頭發。我說:“梁瑩現在是否很熱,老師給你梳梳頭,可以嗎”?她沒有出聲,我摸了摸她的頭,她沒有拒絕,我知道她很熱,心理默許了我的請求,我拿來梳子給她梳了個麻花辮,紮上漂亮的蝴蝶結,然後拿着鏡子給她看,看到鏡子中自己,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沒有了剛才的抵抗與敵視,我打心理高興,好像從沒有誰對她這麼好。這時,我覺得與她還是有點尴尬,我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我們就各自坐着,沉默了一會。看得出,她這時已經對我有些許好感,我問了句:梁瑩,你穿的冬天的校服熱嗎?我把女兒的一件花格子裙子拿出來,問她是否喜歡”?很腼腆地很小聲音說:“老師,我不要,我叫梁瑩”。并把她的名字寫給我看,我見沉默的氣氛被打破,表揚梁瑩的名字寫得好,同時表揚梁瑩人與字一樣,柳葉杏眉,櫻桃小嘴,橢圓形的臉,是個美人。梁瑩對我的也慢慢打開了話匣子,講了同學排斥她,母親對她的暴力。通過談話我知道,孩子在青春發育時期,母親脾氣暴躁,缺乏耐心,常打罵孩子,父親忙于工作無暇顧及,誤入社會結交損友,父母又采取極端的方式将她送入四川實行封閉教育,導緻了她對父母的敵視和仇恨。
我與梁瑩的第一次交往很快就結束了,我牽着她的手送她上了公交車,送走梁瑩後,我并立即打電話告訴她母親,孩子已上公交車,大概一個小時可以到家,并在電話裡告訴她,今天梁瑩回家你什麼都不要問,我把我的做法反饋給了她,建議她給孩子去買幾套夏天穿的衣服和校服。其它并沒有多講。
梁瑩回家後的一天,我接到她母親的電話,說:孩子提出下周要到我這裡來學習,她說這是她從沒有遇到的事情,說到我她女兒很高興。吳老師,您是怎麼做到的?我隻是告訴她,我根據孩子的需要,滿足她。她又開始滔滔不絕地抱怨,世界上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我和她爸省吃儉用,也給她買好手機,梁瑩的外婆奶奶爺爺更是對她寵愛有加,要什麼給什麼,可是别人家的孩子都有青春期,怎麼那麼優秀,我怎麼攤上這麼個孩子。電話那頭梁瑩的母親聲音都有些哭,情緒也很激動。我意識到,不僅僅是輔導梁瑩的問題,梁瑩母親的輔導更需要。
我與梁瑩的母親約了個時間,她講了青春期孩子叛逆,沉迷于手機遊戲,她先生上班,也沒時間管孩子,她說,孩子不聽,她就打罵孩子,最後,母女倆越鬧越僵,導緻孩子離家出走,她也慌了,聽别人說,四川有個封閉式管理學校,專門管教沉迷網絡的學生,她就把孩子送了過去。還講了她之所以不給孩子買漂亮的衣服,擔心孩子打扮漂亮了早戀,影響學業。梁瑩母親繼續說:事情發展到今天,我對孩子的成績已無任何要求,隻要她心理健康,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
聽了梁瑩母親的講述,首先打消她其中的一個顧慮,建議她給女兒買幾件漂亮的裙子,我告訴孩子母親,這個階段的女孩子都有愛美之心,你讓孩子衣着不整到學校,有同學願意和梁瑩交往嗎?早戀不是漂亮導緻的,相反穿着整潔能增強孩子的自信,我建議梁瑩的母親盡快抽時間和孩子上上街,買幾套适合中學生的夏服。
第二,今天孩子回家,你可以針對女兒的變化表揚她。看到什麼變化表揚什麼,要具體。我同時也給梁瑩的母親針對梁瑩的情況,講了我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及正确的做法。
我對梁瑩的母親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們看到的别人家的光鮮亮麗,也許我們隻是看到了面子,别人家的裡子又是怎樣呢?也許還不如我家,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情況千差萬别,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今天你回家仔細看看自家的女兒,看看她遺傳你們夫婦的漂亮的五官、苗條的身材,你們夫婦這麼好的遺傳基因給了她,仔細欣賞一下你的寶貝女兒,看看自己是否是一個幸福的母親。說到這裡,梁瑩的母親也有些自責,說,我那時太年輕,脾氣很急,缺乏耐心,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實際,也是自己不懂教育方法。我說,從現在做起,我們還來得及。
接下來,一個多月的學習中,我利用學習功課中遇到的相關知識潛移默化對梁瑩滲透感恩教育,讓她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感知父母是愛她、關心她的。這期間,有進步,也有反複,但總的來說,改變和進步已經很大。每次孩子回家後,我就電話及時與她母親聯系,告訴她孩子今天的進步,和父母應該做的事情,現在每次來我這裡學習,梁瑩都穿着她母親買的新衣服和鞋子,像換了一個人。她媽媽告訴我:梁瑩已經不再敵視她了,但還沒有達到親熱的程度,母女倆的隔閡并沒有完全消除,我告訴她需要時間和耐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她母親也無限感慨地說,我從吳老師這裡學會了如何當母親,孩子的情況我也有責任,吳老師你輔導了孩子也輔導着我,聽到她對我的贊美,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師,我更堅定了退休後,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滿足父母需要的輔導。
功夫不負有心人,中考成績放榜,我接到的第一個電話就是梁瑩媽媽打給我的,興奮地讓我猜猜梁瑩考了多少分。并告訴我:“吳老師,我真沒想到,梁瑩居然考了529分,雖然這個分數隻夠民辦高中錄取的分數線,但對于一個多月前的梁瑩來說,那真是巨大的進步,天壤之别,是我想都不感想的。我無限感慨,一個人隻有改變了她的思想才能改變她的行動。每個人自己主動改正并為之努力才可以創造奇迹,難怪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地球。所以老師隻有走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學生的認可,我們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我和梁瑩母親都分外高興,不隻是中考分數,而是孩子巨大的轉變,回歸到一個正常的軌道,那一刻,淚水浸滿了我的雙眼,我無比幸福。後來,梁瑩選擇了複讀,初三繼續跟着我學習進行輔導,直到考入理想的公辦高中廣州市86中。經我轉變的問題學生很多,通過對問題學生的轉變,我認識到走進學生心理,想學生之所想,無私地愛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愛和理解。同時也看到問題學生背後是家長教育的問題,這一代家長還沒有學會如何做父母,就已當上父母,面對唯分數論的攀比,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導緻了對孩子不恰當地一些過急的錯誤教育,當然,父母也是在養育孩子中成長為合格和優秀父母的,我們都有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呼籲社會給即将當父母的年輕夫婦進行育兒方面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營造良好地成長環境,讓孩子的成長更順利,身心更健康。
一個人如果有機會傾聽,會是怎樣的感覺呢?卡爾、羅傑斯這樣寫道:“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的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從這個意義來說,傾聽使人身心痊愈,能幫助人們治愈心靈的創傷。學會了關注他人的需要,使人際關系家庭和諧,使我們勇于面對自己的弱點,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讓我們學會了溝通,使談話生動有趣,溝通更有效,為孩子營造了良好地成長環境,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講個傾聽與溝通的幽默故事:有個美女在逛超市,一不小心,手機和錢包被人家偷了,隻能心急,這急咋辦呢?碰巧一個熟人路過,在了解情況之後,隻見熟人不慌不忙拿起了自己的手機,向丢失的手機發短信,短信内容是關鍵點,内容是這麼說的,“姐啊,我剛到超市,可是,我找不到你了,我有急事,那我先走了,你今天要用這3000元錢的現金,我把它放在超市寄存箱B09箱裡,密碼是9527,拿到錢以後,你給我回個信息。”大家猜猜怎麼樣呢?不一會兒這小偷就主動根據這個信息找到那個寄存箱B09,小偷主動送上門來了,手機和錢包輕松的找回來了。如果你丢了手機和錢包,你正常情況會怎麼做,你肯定會找保安,調監控、報警。所以,我們用滿足對方的需求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這也叫逆向思維,那就是你不想我現在在想什麼,我隻想小偷現在想什麼。聽懂對方說話的真實需要,實際,就是滿足對方他想要的,才能順便滿足你想要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内容。
原創作品,保護産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