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一到過年就流傳着這樣的小調:
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貼倒有,三十晚上熬一宿;
北方過年的習俗豐富多彩。除了飲食以餃子為主,還有很多習俗,如送竈神、磨豆腐、把面發、放鞭炮、拜年、穿新衣、殺年豬 、趕年集、貼春聯、守歲等習俗。
殺年豬
喂了一年的豬,肥肥的,肉肉的,一身的肉讓人看着都眼饞。鄰鄰居居都來幫忙殺豬,師傅一刀下去那血就留了下來。看着豬其實也挺可憐的。有接血的、燒水的,摘腸子的。忙活了半天,都坐在炕上吃肉,吃白菜炖血腸。最後剩下的肉放在最冷的倉房凍起來。為了這一冬的脂肪打好基礎。
送竈神
竈神咱們吃飯的鍋和鍋台,有了它我們的飯菜好不好吃,可不可口,都由它來給咱們做成香噴噴的飯菜。沒有它我們就吃不到飯菜。
磨豆腐
每年家裡都拿着自己種的黃豆,去豆腐坊做自己家的豆腐,把黃豆磨成汁水,在用鹵水直接在鍋裡點成豆腐。俗稱“鹵水點豆腐”嘛,壓成大塊的。再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塊,供自己家使用。最好吃的涼菜,小蔥拌豆腐,那叫一個好吃。把整塊豆腐再切成小小塊狀。往外邊一放。北方天氣零下十幾度,甚至零下三十多度,一晚上就成凍豆腐了,放在酸菜,豬肉,凍豆腐加在一起,香香的。配上小酒一喝那美滋滋的了。
把面發
每年都是提前把面發好一大盆,一家人都在鍋旁邊幫忙,有炸果子的,有造型的,還有幾個玩面的,一盆果子放點白糖。放在西屋等着過年這些天當零食吃。
趕年集
說到趕年集那可就熱鬧了,賣什麼都有,品種齊全啊,幹果,糖,生活用品,衣服褲子,還有過年貼的對聯,幹果看的眼花缭亂,各種的糖啊,看的你怎麼也看不夠。還有孩子最喜歡的新衣服,一買就要買一身。看着自己喜歡的就要買下來,而且還要帶兜多的,就等過年這幾天穿呢,好穿着去要壓歲錢,裝好吃的。
貼春聯 守歲
二十九那天各家各戶就要把春聯貼片,紅紅的一片特别喜慶,以前在鄉下,房子門口貼春聯,東屋,西屋都要貼,還有雞鴨鵝,牛馬羊的,還有就是豬了(肥豬滿圈咯),家庭好一點有個摩托車,還貼着“車行萬裡路,人車保平安”就是求一個一年的平安嘛。寓意都是好的,象征着來年生活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三十過大年了,孩子最盼望這一天了,有好吃的了,大人就因為三十而忙了一天,雞鴨魚肉,所有好吃的都上來了,快到十二點還要放鞭炮,穿新衣服。洗臉洗腳洗去舊年的不好,把好的帶進來。當天晚上十二點那鞭炮轟轟的。那才叫好看呢。小時候過年過的特别有意思,大了就覺得沒意思了。可能是人一直在變,而不是年在變。
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過年吃餃子,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爆竹聲聲辭舊歲
年年歲歲有今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