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最好的房間應該在哪裡

孩子最好的房間應該在哪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17:16:36

孩子最好的房間應該在哪裡?《教育家》10月刊第3期發布了關于自然教育話題的文章,引發了很多園長的探讨,我們繼續組織相關内容,以呈現更多優秀的實踐成果,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孩子最好的房間應該在哪裡?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最好的房間應該在哪裡(如何讓孩子們和自然建立起深度有效的聯結)1

孩子最好的房間應該在哪裡

《教育家》10月刊第3期發布了關于自然教育話題的文章,引發了很多園長的探讨,我們繼續組織相關内容,以呈現更多優秀的實踐成果。

在世界範圍内,幼兒戶外活動明顯減少這一現象愈發受到關注。《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曾采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詞描繪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與大自然缺乏聯系的事實。有研究指出,長久與自然隔絕,可能導緻一系列身體機能失調,罹患肥胖症、抑郁症、焦慮症的幾率都會上升。

在大多數孩子已經與自然斷層的情況下,如何改變現狀,讓孩子和自然重新建立起深度有效的聯系?教師怎樣走出自然教育中的誤區?幼兒園如何開發自然資源,促進孩子成長?

本期系列研讨會就“讓自然滋養孩子的成長”話題,園長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展示了各自園所的有益經驗。

改變現狀,讓孩子和自然建立深度聯系

唐山市第六幼兒園 吳兆輝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過去好多事都忘了,但小時候上樹逮鳥、下河撈魚的經曆都曆曆在目。在親曆體驗中獲得的信息是無可替代的,孩子的成長教育不能離開自然。

利用自然開展一系列活動。幼兒可以在體驗中學習動植物、環保、生态等“人與自然”相處的知識。幼兒園可以根據安排的自然活動編寫教材、培養師資,利用食品制作、戶外體驗學習的課程形式來幫助孩子體驗自然。

利用當地自然特色環境來開發特色主題活動。地處海邊,可以将“海洋文化”定位為幼兒園建設的特色主題,并貫穿到幼兒園的綜合實踐環節中。地處山邊,可以開發充滿“山林氣息”的活動課程,讓孩子充分感受當地特色的自然環境。

把“田園”搬到幼兒園。可以将幼兒園的一角開辟出來作為師幼共同的農業種植園地。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種植園裡對植物進行長期觀察和記錄,讓幼兒感受植物生長的規律。也可以一起養小動物,加深孩子與自然的聯系。

自然教育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但是卻比我們想象中重要。

挖掘本地資源,融合主題教育

内丘縣第三幼兒園 李瑞芳

走近自然,融合主題教育。内丘縣擁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我們将中草藥文化融入日常教學中,開展“神奇的草藥”系列主題活動。教師帶領幼兒走進田野尋找中草藥。幼兒通過仔細觀察,認識了蒲公英、紫蘇、王不留、車前草等中草藥,記住了各自外部特征。幼兒拿出畫闆,對照實物描繪中草藥、采集中草藥,提高了幼兒的識别能力。

挖掘自然資源,創設文化環境。我們充分挖掘地方傳統文化,将中草藥文化植入園中,創設了以中草藥文化為基礎、以藥泉水系為環繞的中草藥微型種植基地,呈現中草藥種植、采摘、清洗、晾曬、使用的全過程,彰顯中草藥文化特色。創編中草藥兒歌和園本教材,讓地方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民間遊戲與自然教育的“雙響炮”

柏鄉縣第一幼兒園 任俊榮

為保證幼兒園每天的戶外活動不少于兩小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們以民間遊戲為突破口,把民間遊戲應用到幼兒園中,既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又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

民間遊戲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多,玩法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簡便,不受人數、場地、環境限制。我們通過發起倡議書,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大量搜集民間遊戲原始素材,教師對民間遊戲進行篩選整理,最後确定22項适合幼兒園開展的民間遊戲,如:翻花繩、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抓石子、木頭人、投沙包等。為了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我們經過仔細研玩民間遊戲,共同商讨,對民間遊戲的目标、玩法、規則、注意事項等進行了再加工,并通過幼兒在活動中反複的玩、教師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不斷的調整,整理了民間遊戲園本課程材料,讓每個孩子在遊戲中享受快樂的童年。

二十四節氣,走近自然深處

邢台經濟開發區幼教集團 賈旭飛

愛默生說過:“培養好人的秘訣,就是讓他在大自然中生活”。随着社會不斷進步,大家逐漸忽視了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的教育——自然教育。自然教育不一定要到很遠的保護區,也不是要認識一些奇特的動植物,重要的是啟發孩子們對于自然和周邊世界的認知,讓幼兒在大自然中形成堅毅的品格,養成健全的人格。

集團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資源,以主題“二十四節氣”為自然教育的契機,把氣象、節氣、農耕等活動融入幼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在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打開感官,用觸覺、聽覺、視覺、嗅覺接觸和感知大自然,并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記錄、比較、統計來了解四季變遷引起的自然環境變化、這不僅能夠引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還成為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動力。

用好這部真實生動的教材

定州市翟城中心幼兒園 邵娜

我們把幼兒園的環境資源作為一部真實、形象、生動的教材納入幼兒園的全部活動之中,讓孩子們真實地了解和感受幼兒園的特色。為了讓幼兒了解自然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可以利用種植區讓幼兒進行探究。春天來了,孩子們讨論在種植園種什麼,自己培育小苗,每天都有新發現;秋天,樹上的葉子紛紛變色,落下來了,老師帶孩子們一起撿拾落葉,觀察樹葉的形狀、顔色等,并把撿到的落葉制成了拼貼畫,壓膜塑封,保存起來。幼兒園的紅薯成熟了,我們把紅薯秧投放到美工區,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紅薯秧“藕斷絲連”的特性,并根據這一特性制作了“項鍊”“手鍊”等。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幼兒學到了知識,發展了多種能力。帶幼兒與自然親密接觸,才能達到進一步的探索和開掘,才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

創設條件,讓孩子自然呼吸

邢台市柏鄉縣第二幼兒園 王麗芬

沙池是幼兒最喜歡活動的區域,幼兒在沙地裡面挖戰壕、堆城堡、各種動物車的模型,與大自然有了親密的接觸。它們是幼兒眼中最好的天然玩具。

幼兒在種植區種植自己喜歡的水果或者蔬菜,通過觀察與記錄果蔬的成長變化,對自然植物的生長有了更深的認知。水培區放置了各種豆類,從發芽到一步步長大,幼兒關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幼兒随時可以展示自己在活動中的探索和發現,既鍛煉了孩子的探素能力,又提高了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積極性。

根據季節的變化,老師會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幼兒去自然中搜集各種樹枝、樹葉、樹皮、野花、野草野果。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作業或者把收集的材料放到指定區域,便于幼兒特色活動的開展與利用。

巧用自然資源 促進幼兒成長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第三幼兒園 孫立明

真教育是在大自然與大社會裡,不能常到大自然裡去,還能算是真教育嗎?若我們能給兒童提供走進自然、親身嘗試的機會,不僅有助于兒童更好地适應現實生活,還能使其在動手動腦的同時,豐富社會性情感。

在幼兒園内,我們盡力利用自然環境和資源,讓水、沙、石、土、泥、花、樹葉都成為幼兒寶貴的學習資源。我們特别注重給幼兒留有空間,讓他們自由地發揮想象與創意,與材料互動,獲得自己的認識。在實踐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發現泥土和馬路交界處最容易觀察到螞蟻,雨後的樹底下會生出許多蘑菇……這樣生動的發現,無不讓幼兒感受着事物的奇妙與自然界靈動而富有節奏的規律。我們盡力争取家長成為戶外自然活動的志願者、支持者。在與自然、兒童、教師的互動中,家長成為教師親密的教育夥伴。

分享眼裡手中的自然

河北省承德市第四幼兒園 惠中華

陶行知老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運用天然材料開展教育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真實的感受。各地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可以從開展實踐活動方面着手,讓幼兒充分體驗親近自然的樂趣,感受人類開發和利用的自然資源的無窮魅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創造力。

利用主題教育活動,領略本地鄉土風采,是一種以幼兒的經驗、能力、興趣、需要為出發點,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領域的學習聯系起來,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地處城市,我們可以利用周六日開展親子主題活動,由家長帶領幼兒到農村、山間,感受大白然豐富的資源,吸引孩子們好奇的眼睛。我們将周圍的自然資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物品搬進了課堂,融進主題活動中,共同分享自己眼裡手裡的自然,也讓更多孩子親身感受大自然的味道。

用好得天獨厚的農村資源

定州市城旺中心幼兒園 魏靜

我們幼兒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有着得天獨厚的農村資源。我園合理利用大自然給我們的優勢,充分挖掘身邊的自然資源為孩子發展提供“養料”,讓孩子們随時都能在自己所熟知的自然環境、自然材料中找到樂趣。

我園先後組織多次與大自然相關的活動,如:“快樂郊遊”

“快樂采摘”“玉米皮大制作”“陶土、泥沙的玩法”等。孩子們通過與自然接觸的活動,認識和了解自然的規律,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産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在幼兒園種植區,我們劃分多個版塊,供幼兒參與勞動、觀察農作物的成長。比如花生種植活動,孩子們經曆了剝、種、收、吃一系列活動,感受了花生的生長變化。

農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作為農村幼教工作者,我們應該善于挖掘利用這些農村資源,勤于思考,不斷實踐,使幼兒獲得更大的發展。

讓自然滋養孩子的成長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早慧幼兒園 李素霞

幼兒園從多方面開發自然資源,可以有效改變大多孩子與大自然的斷層問題,讓幼兒進入一個童話般的多彩世界。

在園内開展豐富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設置足球、籃球等體育遊戲場所,幼兒根據興趣選擇活動。改編民間遊戲,老鷹捉小雞、丢沙包、馬蘭花、丢手絹等,發展幼兒動作活躍身心,盡情玩耍。充分開發園内空間,發展種植園,孩子通過松土、播種、澆水、施肥,參與植物生長過程,體驗收獲。

擴展園外自然活動範圍。春暖花開時帶孩子走出幼兒園,在原野選擇合适的場地做遊戲,抓一把泥土放在手心,聞一聞泥土的芳香。雨後戶外清爽濕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顯得生機勃勃,組織孩子在田壟、溝渠做體育遊戲,走在田壟上發展平衡能力,在小溝渠上跳躍,使小手小腳親近泥土、小耳朵傾聽天籁之音、小嘴巴唱響童謠、小鼻子呼吸花香,與大自然親密相伴。冬季,在鋪滿白雪的鄉間田野上玩雪仗......用心挖掘、提煉,讓幼兒快樂地回歸自然,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茁壯成長。

“柿”界真奇妙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第二幼兒園 苟喜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當秋風飒飒的時候,滿城的磨盤柿迎來大豐收。作為“滿城娃”,孩子們看到街邊的柿樹和品嘗着甜甜的果實時,他們心裡産生了許多小問号:柿子樹這麼高,柿子是怎麼摘下來的呢?圓鼓鼓的柿子是怎樣變成扁扁的柿餅的呢?主題活動“‘柿’界真奇妙”伴随孩子們的興趣應運而生。

本次主題活動是孩子們和大自然的一場親密約會。首先,孩子們和家長共同收集了有關磨盤柿的知識,了解了食用柿子的注意事項,還和家長到農村感受秋天豐收的場景,參與柿子采摘。孩子們把果實帶到幼兒園,和教師一起晾曬柿餅、探讨讓未成熟的柿子快速成熟的方法、品嘗果實、利用摘柿子的經驗進行投擲遊戲等。我們還鼓勵幼兒用語言、拓印畫等不同形式來豐富“柿”界經驗,實現了幼兒與自然的有效互動。

創設多樣化環境激發幼兒探索欲

承德市第三幼兒園 趙安東

貼近自然是兒童的天性。幼兒園作為兒童啟蒙初期,需要注重開發自然資源,創設多樣環境,加深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利用四季變化,讓幼兒親近自然。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變化,是幼兒親近自然的最好時機。春天,開展風筝節、親子春遊等系列活動,尋找春天的足迹。夏天,帶領幼兒觀察植物、打水仗、玩泥土等。秋天,帶領幼兒到我園的種植區采摘果實,在烘焙坊對果實進行清洗、制作、品嘗。冬天,利用承德地方民俗特色開展教學,組織舞龍舞獅、旱船表演等活動。

利用節日、節氣不同風俗習慣,讓幼兒感受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财富。在我園開展的《中華十二月》園本活動中,從端午節登山、采艾葉,到二十四節氣的不同風俗體驗,讓幼兒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體驗大自然之美。

創設良好的自然體驗環境,帶幼兒走進自然,在包羅萬象的大自然中尋覓、探索,培養健康的身體與堅毅的品格。

在自然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

廊坊市大廠城區第二幼兒園 王瑞蓮

兒童是自然之子,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大自然的滋養。

首先,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自然教育完美聯結。如:“迎春分”“趣味習俗迎立夏”“樂享金秋采摘”“爺爺奶奶進課堂講立冬”等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四季中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在體驗中獲得直接經驗。

其次,結合幼兒園園所的自然環境與布局,設計為有立體感的自然活動場地,如:青青種植園、多果采摘園、五谷倉滿園、赤足迷宮、幼兒三寶、木工坊等戶外活動區域,讓每一寸空間都能成為孩子們的自然娛樂場所。

此外,在室内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揮活動室區角、功能科室的作用。如:在活動區角内進行種植、養殖活動;在科發室帶領幼兒探索水、電、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的奧秘;在美工室燒制陶藝,制作創意自然美工作品……

在一日生活中,抓住時機引領孩子們走近大自然,用眼睛和心靈發現世界、認識世界,使每個幼兒擁有一個快樂而健康的人生。

解放天性 回歸自然

廊坊市廣陽區第二幼兒園 樊熠

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兒的天性。面對兒童戶外活動明顯減少這一現象,幼兒園應多開設一些自然教育課程,讓孩子們在種植物、戲水、玩泥巴中和大自然親密接觸。

每個班可在園區設置一塊種植區,教師帶着孩子一起去種植、觀察,并通過文字或者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種植活動,幼兒能發現各種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長周期、生長需求及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生态關系等,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學會尊重生命、保護環境。

在園區内修建戲水池、沙池等,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充分地與自然接觸。此外,還可以将美工室的廢舊紙箱、瓶子等進行循環利用;在樓道和樓梯間種植水培、土培、觀賞類植物……

孩子探索自然、體驗自然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應該扮演的是引導者,而不是命令者。如果在觀察和體驗中遇到問題,我們要鼓勵孩子主動去探索,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實驗,探究植物生長的規律。

将自然教育融入幼兒生活

廊坊市廣陽區第五幼兒園 傅立潔

生活體驗活動是我園一項重要内容。不僅創建了戶外種植區、園林區,還創設了生活體驗坊。讓幼兒在種植、觀察、管理、收獲、制作、品嘗的過程中,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

在種植活動中,老師帶領孩子們認識植物的根、莖、葉,知道植物吃什麼部分,分辨植物之間的區别等等,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收獲豐富的農業知識、自然知識。此外,我園以幼兒原有生活經驗為基礎,投放各種食材和工具,引導幼兒将自己種植、采摘的果子進行加工制作,在烹饪活動中提升動手能力,獲得分享與合作帶來的喜悅,養成不浪費食物、節約糧食的優良品質。在食用時,幫助孩子積累用餐禮儀、衛生習慣、食物儲存等方面的經驗。

陶行知老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在我園的生活體驗活動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釋。

在自然中成長,在勞動中體驗

秦皇島市撫甯區榆關學區中心幼兒園 崔潔

我園地處農村,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園一直重視開發自然資源,讓孩子們在和自然相處和互動的過程中,學會與自然對話,在自然中學習,在自然中思考。

園子裡種了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對植物的學習與探索中,種子、土壤、水以及天氣,形成了一套基于自然的課程。将勞動融入其中,孩子們成為幼兒園的小主人,享受春耕秋收的樂趣,記錄植物生長過程,分享勞動果實,都是孩子們最願意參與的事情。

另外,鼓勵教師站在孩子的出發點,随時留意他們的覺察和發現,共同探讨自然的奧秘。

利用本土自然資源豐富幼兒課程

秦皇島市撫甯區直屬機關幼兒園 孫傑華

大自然是生命的搖籃,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大自然的滋養。我們根據園所情況,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适宜的環境,将周圍的自然資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事物搬進了課堂,融進主題活動中。

首先,為改變區域材料單一的現象,我們組織家長、教師收集葫蘆、稻草、麥稈、絲瓜等,進行創新制作并投放到各個區域内,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盡情玩耍,自得其樂。其次,每個班級都設有自然角,幼兒通過天天接觸、長期觀察、動手操作來親近自然。再次,園内創設了大面積的種植園,合理劃分場地,豐富植物多樣性,為幼兒創設豐富的自然探索環境。

此外,我園利用種植園裡收獲的蔬菜、谷物、水果等,創設了“五谷養生坊”“老根山莊小吃”“北京糖葫蘆”等特色體驗區域。進一步活化園本課程,充分利用特有資源,從“自然生态、現代科技、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四方面整合20處3—6歲兒童可用環境與資源,從一次性參訪拓展為延續性探索,在全社會營造學前教育發展的良好生态。

大自然是幼兒最好的玩具箱

石家莊市鹿泉區第一幼兒園 霍平霞

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為我們的教育資源,是孩子們用來創作的最好的藝術表現對象。在幼兒園開辟種植區和養殖區,便于幼兒随時随地的觀察、體驗、思考,促使他們認識自然物的生長規律,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産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幼兒園的綠化要盡可能增多品種。大自然的樹枝、樹葉、樹皮、野花、野草、野果等材料資源,都是孩子眼中最好的天然玩具,既可以刺激幼兒的大腦,又可以引發對活動的探索。同時,可以讓幼兒用自己的視角去認識自然。自然資源具有低結構、多功能、挑戰層次多的特點,一種自然材料就蘊含着促進幼兒發展的多項意義,如:竹子、木樁,在搭建區可以用來搭高樓大廈;在數學區可以用來區分長短、高矮、粗細、多少等;在戶外區用來投擲、跳躍、跨欄等;在美術區可以繪畫、拓印、粘貼等。幼兒利用自然資源可以自由發揮、自由想象遊戲,更高質量的投入自主遊戲中。

運用自然資源,創設特色環境

石家莊市栾城區第三幼兒園 王豔芬

我園周邊都是農村,幼兒活動空間大,有豐厚的自然資源可利用。春天,帶孩子們走進青草地,感受勃勃生機;夏季走進茂密的小樹林,激發濃郁的興趣;秋季走進豐碩的果園,體驗勞動的艱辛與豐收的喜悅;冬季帶孩子們到戶外打雪仗,鍛煉堅強的意志。

我們關注自然資源,創設特色環境。秋收的季節,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搜集農作物,如:沉甸甸的麥穗兒、金黃的玉米、紅紅的高粱。在這裡,孩子們可以學習剝花生、剝豆莢、簸簸箕,在勞動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從小養成節約的意識。在種植區,利用廢舊的飲料瓶種上豌豆、蠶豆、花生,觀察植物的生長。在飼養區裡通過喂養小動物,觀察小動物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獲得書本無法教給他們的實踐經驗,體驗到不一樣的樂趣。

“引趣”創造身邊的自然小世界

石家莊市栾城區第一幼兒園 石素果

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大自然的哺育,孩子的生命更需要大自然的滋養。怎樣把自然融入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在自然中觀察、發現、感受,成為幼兒園和家長共同關心的話題。

針對幼兒園戶外環境狹小的問題,我們采用“引趣”的方法,為孩子創造身邊的“自然小世界”。

在班級的自然角裡,投放幼兒拾撿的自然材料,如:樹枝、貝殼、植物的果實、小石子、麥稭等,豐富的材料給他們帶來了無限想象和靈感。孩子用小石頭鋪出彎曲的小路,各種形狀的樹葉搭建成小鳥的家,小麥稈建成了草屋……孩子觸目所及都是自己撿來的自然材料。我們還創設材料超市,孩子在遊戲時也可以自由創造使用,更增強孩子們拾撿的興趣。

我們引導家長陪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讓孩子觸摸樹皮,閉上眼睛聽鳥叫蟲鳴,觀察流水變化,聞花香泥土的氣息,讓自然融入孩子的生命成長中,讓孩子成為大自然的孩子。

巧用鄉土資源,開展區域活動

石家莊市裕華區第六幼兒園 王麗芬

走進自然,融入主題教育活動,領略鄉土風采。主題教育活動以幼兒經驗、能力、興趣為出發點,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領域學習聯系起來,有效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如:主題活動《秋天》,孩子利用葉子制作粘貼畫,或在随處可見的石頭上作畫等。

挖掘自然,充實區域活動材料,感受鄉土情懷。為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發動家長、幼兒、教師收集農村随處可見的稻草、芝麻杆等自然物進行制作與創新。如:玉米皮的編制、麥稈的制作畫等。

着眼自然,活化園本課程,享受鄉土氣息。以“鄉土”課程的開發和實際為切入口,利用自然資源設計貼近自然的教學活動,豐富課程。如:以“小麥”為主題,開展《我對小麥微微笑》親子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感受美麗自然風光。

給孩子一些自由與空間,讓他們張開雙臂去擁抱大自然吧!帶着那顆探索、創造、充滿好奇的心,盡情尋找大自然裡無限的奧秘!

在自然環境中豐富生命體驗

石家莊市裕華區第四幼兒園 段雅茹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帶孩子去大自然中透透氣,去郊外或森林公園裡走一走,或者去城市周邊的村莊待上兩天,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鼓勵孩子搜集石頭、貝殼和化石。收集後,可以做花瓶的裝飾,也可以給石頭畫畫,還可以用砂紙等工具打磨石頭,做個石頭不倒翁。

或是讓孩子在家周圍、幼兒園附近認養一棵樹,持續觀察樹的變化,和樹建立一些聯系。比如春天來了,帶孩子去觀察樹發生了什麼變化;大風過後,去看看樹有沒有受傷;平時也可以記錄什麼動物曾在這棵樹上栖息。孩子有小秘密,可以讓他埋到樹下,一段時間後再來看看。

大自然是天然的實驗室,能以不同的方式來激活孩子們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和聽覺,讓他們盡情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大自然還是一劑良藥,可以增強體質,使精神得到滿足,帶來創造力。

将自然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

石家莊市裕華區第五幼兒園 劉風蘭

自然對孩子的刺激是全方位、多感官的。在《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曾采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詞,描繪現代社會的孩子與大自然缺乏聯系的事實。而治愈“自然缺失症”最好的“良方”就是盡可能的尋找機會,讓孩子親近自然、感知萬物。

創建具有豐富自然元素的園所。植物、小土堆、洞穴、大石頭等都是親近自然最好的媒介。空間不需要很大,但應該有“密集”的自然元素,适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

自然教育的重點是日常自然。要跟孩子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重在對身邊常見的自然事物有不一樣的發現和感受。幹枯的落葉、掉落的果實、誤入教室的小蟲都可以是珍貴的“教具”;雨雪雷電、鳥語蟬鳴也都是難得的教育契機。

發揮家庭的作用,讓家庭成為同盟軍。拉近孩子與自然的内在聯系,需要家長帶孩子走進自然,讓孩子浸泡在大自然中,五感被充分調動,在自然中成長、探索、觸摸世界。

放下手機,讓生活回歸自然

石家莊市長安區第八幼兒園 張豔麗

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兒的天性。但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時光大多數被手機、遊戲偷走了,導緻幼兒漸漸遠離了自然。他們是見過小河的,但一定沒有感受過抓小魚的緊張;他們也一定見過果樹的,卻未曾嘗過親自采摘果子的清甜。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親近自然,近期我園開展了自然教育課程,孩子們通過采摘山楂和柿子,和大自然進行了親密接觸,從活動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們采摘果實的成就感。

為了讓孩子和自然重新建立起深度有效的聯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活動:将環保教育融入幼兒一日活動和日常生活之中,培養幼兒環保意識;常去山間水邊度假,給孩子一個廣闊的成長空間;把大自然帶回家中。比如在家裡添置一個魚缸,養幾盆小花,喂養幾隻小動物等;少買玩具多買儀器,在英國,很多父母在房頂上安裝天文望遠鏡,從小培養孩子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心。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帶孩子走進自然,讓孩子盡情地與大自然同呼吸。

鼓勵幼兒自主探究自然

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第六幼兒園 範蕊

自然資源既能滿足幼兒動手體驗的需要,又能讓幼兒親近自然、體驗自然,激發好奇心與探索欲。為了巧妙融合和利用自然資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我園開展了“挖掘自然‘趣’事”的“多自主”系列活動。下面以“種瓜點豆”為例進行說明:

自主開墾:幼兒園有一塊空地,幼兒自主協商決定種植,并為“趣味”種植園命名。

自主種植:大家共同讨論種哪些農作物。

自主養護:種植過程中的除草、澆水、翻土等,都由孩子獨立完成。

自主分享:幼兒自主協商決定怎麼分享勞動成果。

在自主過程中,孩子們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有助于提高問題解決能力。這些體驗不僅使孩子有了積極的自我認知,也使他們擁有了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和互幫互助精神。同時,教師會及時、敏銳地感知幼兒的需要,對幼兒自主活動給予有效支持。

開發自然資源,為發展提供“養料”

石家莊市長安區第三幼兒園 毛瑞花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為孩子的發展提供“養料” ,讓孩子們随時都能在自己所熟知的自然環境、自然材料中找到樂趣。

利用樹枝、藤蔓、竹筒、沙石、農作物的果實等自然材料,創辦如“生态自然角”“院落種植帶”等充滿生機的自然環境。

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讓孩子們盡情觀察、探索、玩樂。利用“種植節”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記錄,探尋植物生長的秘密。

利用竹梯、輪胎、竹筒、長凳、紙管、布袋等自然廢舊材料,豐富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讓幼兒通過與自然材料的接觸,滿足身心健康、認知建構、交往合作等方面的需要,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态度。

調動家長資源,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參觀大棚蔬菜、農科院等,了解動植物的自然生長過程,聆聽風吹樹葉的沙沙聲、昆蟲的鳴叫聲等大自然神奇美妙的聲音。

解放孩子,在自然的懷抱中健康成長

石家莊市長安區花兒朵朵瑞府幼兒園 穆坤芳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不僅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細胞,還可以提高大腦的興奮度,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更可以讓孩子的情感得以抒發,情緒得以釋放,從而發揮更大的潛力。可以說,大自然是孩子學習知識、體驗美、感受生命力的最好課堂。

園所通過宣講,讓家長從科學的角度重視孩子與自然的關系,重視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幼兒園可以适當留些實踐作業,如“發現自然的神奇”“我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等。盡可能為孩子們創設自然環境,泥巴、沙子、水池、樹葉等一切大自然的饋贈,都是孩子親近自然的最好材料。

家長和學校應把孩子從閉塞的空間裡解放出來,創造條件讓孩子去感知自然,在自然的懷抱中健康成長。對于孩子來說,大自然是他們學習、體驗、觀察、探索的最好場所。

來源: 教育家雜志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