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通過搜索引擎作了一個簡單的統計:以“互聯網+”為關鍵詞的新聞信息約1億條,以“人才+”為關鍵詞的新聞信息約7450萬條。在一些地方,似乎某項工作不“+”一下就算落伍,都不好意思說是創新;似乎隻要“+”一下,工作立馬就有量的飛躍甚至質的提升。
其實,有些“+”隻是為跟風而自戴的高帽。事還是那麼一回事,但寫上一個“+”,就能掩蓋一些陳舊的缺點,在顔值上變得新潮、時尚。其實認真品析就不難發現,很多帶“+”的提法,隻是“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
“+”應該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深度融合、有效介入的工作思路,而不是簡單疊加、嫁接和包裝。其核心是從根本上改善工作方式,消除工作盲點,提升工作質态,其要義是以新方法來解決舊難題,而不是以新概念文飾老問題。
一些部門和單位以為,采購了一批互聯網設備,開通了網站、微信公号,用互聯網做了一些信息公開、溝通傳達的工作,就是“互聯網+”。其實,這些不過是簡單的工具應用。隻有讓互聯網真正成為改變傳統工作方式的新載體,成功解決傳統工作路徑下難以突破的難題,才能稱之為有效的“互聯網+”。
“+”泛濫,表面問題是“跟風”,實質問題是作風。正是作風上的不嚴不實和政績觀上的偏差,導緻了工作上的盲目跟風、追逐熱點,熱衷于形式上的“花架子”,卻不深學苦練内容上的“真功夫”。實際工作缺乏新的有效推進,具體問題沒能在根子上解決,群衆自然難以真正收獲滿意。那些人為包裝出來的數據和成效,延誤的是時機,耽誤的是工作,損害的是形象,最終隻是“一時的熱鬧”,留下的卻是“持續的遺憾”。
“+”過熱,還反映了創新匮乏與作風虛浮。一些單位和個人,既沒有敢于直面問題、解決難題的創新勇氣,也缺乏深入研究、細緻破解的創新意識,隻能做一些以參考借鑒、學習創新為名的簡單“複制”,實際上是一種僞創新。
不聯系實際、不聚焦問題、不緊接地氣,簡單從别處移植過來的“+”,難免水土不服,對實際工作無益,反而會掩蓋問題,甚至可能阻礙本應及時推出的創新思路和有效舉措,最終事倍功半。
真“+”不宜裝舊酒,呼喚的是不編新名詞“文飾”、不搞新概念“包裝”、不跟新風向“貼牌”的真思想、真解放。隻有真正學懂弄通做實“+”的思維理念,勇于将已過時的“舊瓶”打碎,善于将已變質的“舊酒”換新,才能真正收到“舊貌變新顔”的創新實效和“日月換新天”的革新之功。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