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下行,庫存大增,地方救市,手段盡出。
于是河南鄭州、江蘇宜興、河南開封、江蘇南京、浙江溫州、江蘇張家港、浙江龍港、浙江海甯、浙江金華、湖北鄂州、浙江麗水、浙江甯波、浙江溫嶺、河南許昌、福建邵武、江蘇江陰、安徽界首、江蘇常熟、河南信陽、四川宜賓等地,紛紛推出房票政策。
似乎很少有人想到,此時大行其道的“房票”,在7年前,就是鄂爾多斯首創的。
何為“房票”?
房票安置是征收人比照貨币安置、産權調換的政策,将計劃安置的房屋轉化為貨币,以房票形式出具給被征收人,由被征收人自行向參與房票安置工作的房地産開發企業購買商品房(含住宅與非住宅)的一種房屋安置方式。
2011年,是号稱擁有“資産過億的富豪7000,資産過千萬的人至少10萬”的鄂爾多斯樓市最瘋狂的一年。據說,當時鄂爾多斯本地出租車隻有2000輛,路虎車取多達5000輛!
當年,鄂爾多斯的房産租售價格是怎樣一種境況呢?有媒體報道稱,房價不到100平方米的房産,月租金輕松上到5000元。東勝區的新盤華府世家,售價每平米2.3萬元,開盤即售罄!
當鄂爾多斯因煤炭資源而富,缺乏投資渠道的市民,把賺到的錢不是投入民間借貸,就是投入到了樓市中來。150萬人口的鄂爾多斯,每天新房上市面積就有6萬平米,無論男女老幼,需要消化的房産指标就高達13平米。本地人戶均三四套房,并不是什麼新鮮事。
因煤點燃的高熱,最後隻能化成了一地灰燼。鄂爾多斯樓市狂潮在一年後斷崖式下跌,到2013年全市房價均價到了每平米3000元。大批炒房客逃離,街道一到晚上就人迹罕見。鄂爾多斯由此有了“鬼城”的稱謂。
2015年起,鄂爾多斯采取貨币化安置 “房票”的方式,消化商品房庫存。
鄂爾多斯發行的房票,官方名稱是“鄂爾多斯市房屋兌換憑證”。共有1平方米、2平方米、5平方米、10平方米、20平方米、50平方米、100平方米7種面值,房票正面是平方米數,背面印有幾類地段、單價、評估價、二維碼、住戶姓名、身份證号、發放日期等。
房票可以拆分找零,可以相互轉讓,持有房票的棚改購房者可以在使用期限内,到已被鄂爾多斯回購的商品房小區房源裡自行選擇安置房。
此舉一下子讓購房需求精準定位到庫存房産,而且給一部分爛尾樓項目進行了資金補血。可謂一舉兩得。
同時,由于鄂爾多斯發頒發的房票拆分找零,可以相互轉讓的特性,由此催生了中介和黃牛入場,為利益而自發形成的房票二級交易市場。對于交易房票的行為,鄂爾多斯的态度很明确:隻要程序合規,就不予幹涉。
當時鄂爾多斯一共發出了68.5萬平方米”房票”,也就等于盤活了近70萬平米的房産庫存。也為鄂爾多斯房地産恢複元氣打下了基礎。
可以說,在鄂爾多斯房地産最灰暗的時候,是房票讓當地房地産起死回生。
2021年,鄂爾多斯全市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161.5萬平方米,增長79.9%,增速快于自治區平均水平89個百分點。然而,當年一個城市迫不得以發明的房地産去庫存工具,現在卻被許多城市從“故紙堆”裡搬出來,與時俱進,稍作修理就繼續開動。
這該是房地産的悲哀,還是這些城市的悲哀。
鄂爾多斯的“房票”制度是7年前的應急之作産物,自此之後,鄂爾多斯痛定思痛,有近10年沒有新建商品住房。他們下大力氣改進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基礎教育,努力提升諸如億利、伊泰等本地大型企業,發力企業升級,提高市民收入。
如今,貼在鄂爾多斯身上的“鬼城”标簽早就被撕去,房地産市場也在10年經曆了一輪的下行區間後,在本輪樓市動蕩期間更加穩健和穩定。
2021年,鄂爾多斯人口增至216.84萬,人均GDP是21.75萬元,折合3.37萬美元。成為我國人均GDP最高的一個地級市。2022年上半年,鄂爾多斯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014元,高于省會城市呼和浩特27005元。
眼下,以房票為抓手,鄂爾多斯在上一輪房地産下行期走出了獨立行情,也走上了不依托房地産的城市崛起之路。鐵口斷房看來,現在,本輪房地産下行期,省會呼和浩特也在模仿鄂爾多斯的過往軌迹——
呼和浩特大力引進人才,改善營商環境,大力實行産業項目落地,實施保障性住房配建,老舊小區改造等。抛掉房地産的一家獨大,把發展目标轉向為産業興市上來。也許,有鄂爾多斯做參照,呼和浩特的明天會更好……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房”為鑒可以看未來。用另外一個角度解析呼和浩特樓市,關注鐵口斷房,關注呼和浩特房地産發展脈絡。以事實斷房産,歡迎老鐵們關注點贊評論轉發收藏!#呼和浩特頭條##鄂爾多斯頭條##房産##房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