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話是這麼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有何人能做到窮也心盛天下,又有誰能在窮苦之中堅持自己的品性。
範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又說“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然而當理想與命運逆行時,誰還能先天下而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杜工部就用其一生生動地演繹了理想與命運逆行時,他的選擇。并留下了衆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篇章。
杜甫,唐代著名詩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等,其作品被稱作詩史,其人被尊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因與另外兩位詩人區分,又稱“大李杜”。
對于這些信息,隻要是讀過書的人,基本上沒有人會說不出來,那麼杜工部是的理想是如何與命運逆行呢?
他在《望嶽》中寫下“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氣幹雲,生動地寫出了青年時期的遠大理想。等到中年後到晚年卻在《登高》中說“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由此可見少時的遠大理想并未得以實現。
然而有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杜工部,很不巧地遇上了唐帝國由盛轉衰的标志性事件,與安史之亂相遇,見黎民疾苦,寫下了有名的《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别》《無家别》《垂老别》等“三吏”“三别”,生動地記叙了安史之亂下百姓的艱苦生活。
用一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概括了千古以來戰亂時期的家書。杜工部一生要說其過得最如意的時期莫過于與李白相識,一同遊曆以及在颠沛流離十年後到達四川,在成都草堂安頓時,得朋友接濟的那段時間。
然而一生悲苦的杜甫杜工部先生屈服于生活的悲苦與艱難了麼?并沒有,他積極尋求報國之路,關注民生疾苦,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下了: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樣的千古名句,展現出杜甫的博大胸懷以及對生民的疼惜。
在《戲為絕句六首》中,他寫下了“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此等蕩氣回腸、氣勢磅礴的句子。
杜工部的傲骨是紮根在骨子裡的,更是體現在對社會、生民、國家的關注以及疼惜。這才是文人的氣節也是文人的風骨。
當理想與現實相悖,當悲苦與命運同行時。也許我們可以擡頭看看天空,看看曆史上杜工部等古代偉大詩人的篇章。從中也許會尋找到一些不一樣的看問題看生活的角度。#文化##杜甫#
文/朱子瑞;圖/網絡(緻謝,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