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啥吃過虧卻不能釋懷

為啥吃過虧卻不能釋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4 09:47:35

20世紀80年代初,一個在郵票廠工作的人受朋友之托,代買了10版首套生肖猴票。自然,買郵票的錢是這個人墊付的,一共100元整。萬沒想到的是,當要把郵票交給朋友時,對方忽然又說不要了。要知道,在當時的那個年代,100元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沒有辦法,這個人隻能自認倒黴,把那10版猴票拿回家壓了起來。進入90年代後,郵票市價暴漲,猴票翻到了l0萬元一版。這個人因虧得福,100元變成了100萬元。

很多時候,吃虧并不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所謂的虧損與便宜就好像福禍一樣,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誠然,得與失互為轉化的結果有時也并非立竿見影,如同上述事例中買郵票的人,可是用了10年的時間,才從“吃虧”變為“占便宜”。

為啥吃過虧卻不能釋懷(有時吃些小虧反而能占大便宜)1

然而,如果沒有當時的“吃虧”,又怎麼會有日後的“便宜”可占呢?這樣說隻是想表明,吃虧往往是福報的一種積累。早有古人“吃虧是福”的感悟,人生在世,收獲與付出相伴而行,卻不可能次次相等。有得也有失,既不會有全得,也不會是全失,而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吃虧則是收獲與付出之間的平衡、得與失中的理性。如何真正領會其中的含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需要我們仔細體會和品味。漫漫長途,難免會有一些不順心的事情,也總會出現有争端的時候。這時如果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麼到底是吃虧還是占便宜,也未可知。

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因禮賢下士而廣為出名,馮谖就是一個為了報答禮遇之恩而在其門下效力的謀士。孟嘗君曾經遇到“久債不還”的棘手之事,又無人願意去承擔這個費力不讨好的活役。原來在幾年以前,孟嘗君封地薛邑遭受大旱,田地顆粒無收,百姓難以為繼,不得已向孟嘗君借了債。

但特殊的地理環境讓薛邑一直沒有優厚的自然條件,那裡的人民不但沒有轉富,反而越來越慘淡了。于是,欠下的巨額債務就一直拖着。孟嘗君也并非不通人情世故之主,幾次派人讨債都無果而返,倒也沒有怎麼追究。如今,更是對此不知所措。正當時,馮谖自告奮勇,承擔了讨債一事,并同時詢問了孟嘗君準備用催讨回來的錢買些什麼。

為啥吃過虧卻不能釋懷(有時吃些小虧反而能占大便宜)2

孟嘗君說,就買點兒我們家沒有的東西吧。馮谖領命而去。到了薛邑後,他見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窮困,聽說孟嘗君派出讨債的使者,均有怨言。于是,馮谖召集了邑中居民,對大家說:“孟嘗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筆勾銷,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嘗君叫我把債券也帶來了,今天當着大家的面,我把它燒毀,從今以後再不用還。”說着,馮谖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券燒了個精光。薛邑的百姓沒料到孟嘗君如此仁義,人人感激涕零。

馮谖回來後,如實回答了事情經過,孟嘗君大為不悅,慢慢疏冷了馮谖。數年之後,孟嘗君被人谮讒,齊相不保,隻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聽說恩公回來了,紛紛傾城而出,夾道歡迎。孟嘗君感動不已,方才體會到馮谖當時的良苦用心:焚燒了債券,卻買回了民心。這就是自古著名的“焚券市義”的典故。如論現實利益,孟嘗君當年确實是吃了小虧;然而,日後的“大便宜”卻給他帶來了始料未及的驚喜。

可見,前期的播種收獲了後期的果實;一時的改變也能為今後更加長足的發展奠定不可知的基礎。願意吃虧、不怕吃苦的人,總是把别人往好處想,也願意為他人多做一些,在其看似迂腐、軟弱的背後,是一個宏大、寬容而純淨的世界。在此便有着久遠的快樂和幸福。

吃虧的人,一般都會得到旁觀者的同情,不但赢得了好人緣,還會在道義上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在物質利益上不是锱铢必較而是寬宏大量,在名譽地位前不是先聲奪人而是先人後己,在人際關系中不是唯我獨尊而是尊重他人。如此,改變了對于吃虧的心态,也改變了自己的人際關系。

吃虧并非了無追求、碌碌無為,而是一種理性面對得失和追求的坦然,是一種面對索取和作為的豁然,是旁觀于他人追名逐利而仍能保持甯靜和明智的超然。

如同“而立”、“不惑”、“知天命”,在一次次小虧的損失中,便練就了一份清醒的思考和平釋的情懷。由此達成的氣質與境界,可謂是整個生命的蛻變。

為啥吃過虧卻不能釋懷(有時吃些小虧反而能占大便宜)3

在“若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改變中,不再斤斤計較、不再患得患失。虧了一些利益的同時,輕盈了身體,滌蕩了心靈,從而有了一個潇灑的轉身。而人生就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灑脫的轉身中,舞動出一部精彩的華爾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