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手術之所以風險極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術後早期會出現腦水腫。在手術前和病人及其家屬溝通病情時,我們無一例外會反複交代顱腦手術的高風險性:病人需要闖3關才能度過危險期——手術關、術後再出血關和術後腦水腫關。
前兩關好理解,第三關卻令病人難以理解......
腦水腫是什麼病?
腦水腫是指腦内水分增加、導緻腦容積增大的病理現象,是腦組織對各種緻病因素的反應。這可不是老百姓常說的“腦子進水”那麼簡單。腦水腫的發病機理非常複雜,相關因素很多,血腦屏障、微循環障礙、腦缺血與缺氧,腦内自由基增加,血栓素A2及前列環素的變化,神經遞質與神經肽類的變化,神經細胞鈣超載等均可影響腦水腫的發生與發展。說的很複雜,很多人也看不懂。讀者隻需要知道這是一種病理反應,會直接影響病人的康複。
可是,開顱手術本身就是治病的,怎麼還會額外生枝出現腦水腫呢?
顱腦手術具有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哪都不能碰,哪都不敢碰”。正因為此,我們的手術都是在顯微鏡下操作,力圖達到最微創的手術效果。可是也正因為此,手術中腦組織的任何牽拉,一旦力度過重、時間過長,就會造成腦水腫——這隻是其一。需要鄭重聲明的是,這些牽拉動作是手術的正常操作。
手術後,病人家屬最關心的是“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
腦水腫雖然是顱腦手術後最常見(甚至是無一幸免)的并發症,但值得慶幸的是,絕大多數持續時間不長。一般在術後2-4天達到高峰,随後逐漸減退(但部分嚴重疾病除外)。
醫生護士關心的是怎樣才能确保病人順利度過腦水腫“關”。
除了應用一些脫水降顱壓的藥物外,一切都要從”小事“做起:
病人怎麼”躺“:床頭擡高15°-30°——有利于靜脈回流和腦脊液的吸收,可降低顱内壓。
體溫過高、咳嗽、呃逆和便秘均可增加顱内壓,及時處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防止舌後墜。昏迷超過2天,應行氣管切開。
控制血壓:腦自動調節功能喪失,腦血流量随血壓升高而升高,故過高的血壓應及時處理。
體溫過高可加速體内新陳代謝活動,加重腦缺氧和腦水腫。術後體溫應控制在38℃以下。
補液時避免輸入低滲液體,入量以基礎需要量為度。
連續監測顱内壓和腦血流量。
随着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顱腦手術後腦水腫已成”紙老虎“,絕大多數病人都可安然闖關。但仍需謹慎對待,紙老虎也是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