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漢語注意的近義詞

古漢語注意的近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12:10

偏義複合詞,由兩個反義或近義的語素構成的複合詞,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失去了意義,隻作為陪襯。現代漢語有雙音節化趨勢,也有相當一部分偏義複合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詳見前文《偏義詞,隐藏最深的複合詞》)。

古漢語偏義複合詞

《禮記·曲禮》:“猩猩能言,不離禽獸”(譯:猩猩縱使能說人類的語言,但仍不脫禽獸的本性)。

猩猩必然不可能是“禽”,在這裡“禽獸”隻表示“獸”。

《易·系辭》:“潤之以風雨。”

能“潤”的其實隻有雨,風不可能“潤”,在這裡,“風雨”隻有“雨”的意思。

《孔雀東南飛》:“晝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晝夜勤作息”,意思就是晝夜都辛苦勞作,“作息”其實隻有“作”的意思。

古漢語注意的近義詞(古漢語偏義複合詞)1

特點:随意性

古代漢語裡的偏義複合詞不穩定,經常随着語境的變化而變化,同一個詞有時候偏指的語素在前,有時候在後,有時候又變得不是偏義複合詞。

 時前時後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嗚呼!死生,晝夜事也。”

“死生”,有時候說成是“生死”,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諸如此類還有“長短”和“短長”。


 時有時無 

《列子·湯問》:“無羽毛以禦寒暑。”

由于語境的關系,在這裡“寒暑”隻指“寒”。但有時候“寒暑”在某些語境下又不是偏義複合詞。如:

柳宗元《捕蛇者說》:“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疠”(譯:一路上頂着狂風暴雨,冒着嚴寒酷暑,呼吸着帶毒的疫氣)。

在這裡,不光“寒暑”不是偏義複合詞,“風雨”也不是偏義複合詞了。

古漢語注意的近義詞(古漢語偏義複合詞)2

古今偏義複合詞對比

古今的偏義複合詞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屬于合成詞,兩個語素都有一定的概念意義;二,兩個語素之間的關系必須是相關或相對的并列,詞語的意義就是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

古今偏義複合詞的不同點是:現代漢語偏義複合詞的結構和意義已經固定,而在古代漢語中不固定,如“生死”“長短”可以表達成“死生”“短長”;另外,古代漢語中要結合語境才能确定是否為偏義複合詞。

成因

 1:協調音律 

古詩詞講究格律,哪怕相對自由的古體詩,也不是完全無拘束的(詳見文末鍊接《是時候好好解釋一下古體詩和近體詩了》),至少在字數、韻腳方面還是有所講求的。就這樣,很多時候為了湊成字數、韻腳、平仄、對仗,古人會根據語境把單字拓展成雙字,拓展的方式就是拖上一個與之相近或相對的詞。至于哪個語素在前哪個在後,基本由音律、韻腳等方面決定。


 2:緩和語氣 

古人說到不太吉利的詞時,往往會加一個吉利一點的詞在裡面,比如“存亡”“離合”,其實隻表示“亡”“離”,但加了個“存”、“合”字,語氣顯得緩和許多。


 3:尊卑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有着鮮明的尊卑觀念,一個比較尊貴的事物有了一個較為卑微的事物來襯托,會比孤零零單說顯得更加尊貴。例如“人物”就顯得比“人”尊貴。

古漢語注意的近義詞(古漢語偏義複合詞)3

最後的話

沒有存在感的詞,不代表沒有意義,古今漢語偏義複合詞的異同,你都弄清楚了嗎?歡迎文末留言舉例說出自己想到的偏義複合詞!

相關閱讀

偏義詞,隐藏最深的合成詞

主謂、偏正、述補,詞的組合結構基本類型

必考知識點:合成詞

必考知識點:單純詞

是時候好好解釋一下古體詩和近體詩了

查看更多,請點擊主頁菜單“語言學概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