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詳細介紹了原子軌道理論。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我們知道核外電子是不斷繞原子核運動的。當然,近代原子模型的發展是有一定曆史的,目前最為完善的是電子雲模型。
電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間内做高速運動,而且其運動是無規則的。這個時候的原子軌道,指的就是電子出現概率最大的空間區域。
同時,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之所以會出現這個情況,因為每一層中電子的能量是不同的。在下圖中,從K到L,從M到N,電子的能量是不斷增加的。實際上很好理解,因為電子的能量越大,才越有能力擺脫原子核的束縛,也就是離原子核越遠。就像上面那張圖所展示的電子雲模型,也是有密集和稀疏的區别的。
既然電子雲可以分為不同的能層,那麼能層是否可以再分?答案是肯定的,一個能層還可以分為不同的能級。事實上加上這些不同的能級才是我們常說的軌道。
總結一下,其實就是電子雲→能層→能級。
當然在後面,能級也是可以區分的。這就要引入四個量子數來描述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态了。
首先是主量子數n,其實它就代表了我們的電子層。n從1,2,3這樣不斷往下,對應的是K,L,M這些能層。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描述能層也會直接用數字來進行描述。
接下來,前面說過,能層可以再分,這個再分所對應的參數就是角量子數L。有的時候我們也稱其為原子層中的亞層。L從0,1,2這樣不斷取。但它的選取是有一定限度的,因為它是某一個原子層的亞層,所以角量子數的選取是受到主量子數的限制的。它隻能取到n-1,即L=0,1,2……n-1。
其中,0我們稱其為是s亞層,它所對應的電子雲的形狀是球形對稱的。1我們稱其為是p亞層,電子雲形狀為紡錘型。2為d亞層,電子雲形狀為四瓣型。
因為是亞層,所以我們在說的時候往往和主量子數放在一起說。比如主量子數為1,角量子數隻能取0,代表1能層中隻有一個亞層(能級),叫做1s。
如果主量子數為2,角量子數可取0,1,代表2能層中有兩個亞層(能級),分别為2s和2p。以此類推,就很容易得出接下來是什麼樣子。
那麼有了這些概念以後,是否就可以完整的描述電子的運動狀态了呢。事實上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磁量子數mL,它決定了原子軌道的延伸方向。其值為0,±1,±2……±L,也就是說,它的值是受角量子數限制的。
舉例說明會更好理解一些。跟着原來的1s,則磁量子數隻能取0。換句話說在第一層中隻有一個亞層,而且這個亞層的延伸方向隻有1個。如圖所示:
如果主量子數為2,按照前面所說會有2s和2p兩種情況出現。對于2s,它的延伸方向依舊隻有一種,其圖像和上面是一樣的。
對于2p而言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們知道它是紡錘形對稱分布的,但是它的延伸方向根據磁量子數有0和±1三種情況。所以雖然它的形狀隻有一種,但是因為有三個延伸方向,所以可以分為如下三類:
分别被稱為Px,Py,Pz三個軌道。同理我們也可以推出d軌道總共有5中:
剩下的情況依次類推就可以得到。在知道了所有上述這些以後,原子軌道這一塊就基本沒什麼問題了。比如2Pz,我們就知道2代表能層,P代表能級,是p軌道。z代表上面這個p軌道的朝向,具體指明了是哪一個p軌道。
為了更好的展示軌道的實際情況,下面是可視化圖,以具有2個能層為例:
上圖為剛開始的1s的情況。之後加上2s以後的情況如下:
下面依次為2Px,2Py,2Pz,如果對照前面的圖,可以理解的更清楚一些:
最後,總的情況如下:
在比較完善的理解了軌道的情況以後,接下來就要了解電子在軌道中的分布了。這邊要介紹三個原則。
首先是能量最低原則:電子會優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軌道上。Pauli不相容原理:每個軌道上會排布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Hund規則:如果碰到簡并軌道,即軌道能級相同的軌道,比如P的三種情況。會優先在每個軌道上排布一個自旋平行的電子。當簡并軌道的每個軌道都排布上一個電子後,多出的電子會與原有電子配對。最終達到軌道上排布的電子都是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
這裡還要再引入自旋量子數的概念,ms為+1/2和-1/2。也用箭頭表示,箭頭向上代表順時針自旋,箭頭向下代表逆時針自旋。
我們以碳原子來舉例說明。它的外層有6個電子。首先按照能量最低原則和Pauli不相容原理,1s軌道上排布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再按照相同原則,2s軌道上排布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
接下來2p能級有三個軌道,則按照Hund規則理論上要在每個軌道上先排布自旋平行的電子。但是總共就剩兩個電子,排在兩個軌道上直接就排完了。所以他有兩個未成對電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