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30 12:31:25
應結合孔子的主旨思想來理解。

理解名人名言最忌斷章取義,尤其是孔子這樣影響力巨大的世界級名人,最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刻意斷章取義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對于名言警句,我們應該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主旨思想來理解。

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是可以讓人終其一生都去踐行的?”

孔子回答道:“那可能是‘恕’字。自己所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别人。”

我們可以看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對“恕”字的解釋,而“恕”字又是孔子對于值得終身去踐行的一個字的看法。“恕”即是寬容,也既是說,孔子認為寬容是值得一個人一生都去踐行的,這難道有錯嗎?這恰恰體現了孔子一貫以來的“仁者愛人”、“推己及人”仁愛思想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恕”字,隻是從另一個角度,對“仁”、“愛”進行的闡釋,正體現了孔子仁學思想的原創性、系統性和一貫性。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隻是孔子用來闡述“仁愛”思想值得一個人終身去踐行,這難道不對嗎?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說的己所不欲)1


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

在這裡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絕不等同于“己所欲就要施于人”,有人利用後者去反駁前者屬于典型的詭辯,屬于自己沒有弄清邏輯關系。這種詭辯就好比是,孔子說“世界不是黑的”,然後他們就覺得孔子的意思是“世界是白的”,進而通過論證“世界不是白的”,來證明孔子是錯誤的。

可是,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啊。

孔子也僅僅是告訴我們,自己所“不欲”的,或者說“厭惡”的,不要強加給别人;僅僅是告訴我們,寬恕、仁愛、同理心,這些值得每個人用一生去追求、去踐行。

有些人打着“對中國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旗号,實際上做的卻是“把所有中國傳統文化都列為糟粕”的勾當。因此,隻要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他們通通要反對,通通要論證其“糟粕性”。

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愛思想,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啊,恰恰是中國文化區别于西方掠奪文化的最顯著特征,恰恰是我們現在努力在國際上發出區别于西方的聲音、尋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背後的文化支撐。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說的己所不欲)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當前時代的應用價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實恰恰體現了當前時代最普遍的互聯網思維:研究用戶“痛點”、注重用戶體驗、以同理心推己及人、建立人際及人機交互。

一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那麼得出的思考結果往往也大不一樣。同樣是對一件事的“不欲”,如果你隻看到自己的痛苦而不能推己及人,那麼你隻會加深對于這種“不欲”的怨念而無其它益處;而如果你看到自己的“不欲”,然後能夠以同理心推己及人,那麼你可能會看到這種“痛點”背後所蘊含的商機。這其實就是普通人和互聯網商業大佬思考方式的最大不同。

為什麼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大佬都同時是一名産品經理?因為他們必須知道自己産品擁有怎樣的用戶體驗,必須知道有哪些是“己所不欲”的,然後“勿施于人”趕緊改掉,否則用戶的流失隻是時間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每一位産品經理、每一位互聯網從業者都應該有的思維。

馬雲當初剛開始創業時,萬分艱難,屢屢失敗。如果他沒有推己及人的同理心,那麼他就隻會看到創業艱難,而不會喊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口号。

雷軍為什麼創辦小米?因為十年前一部摩托羅拉的翻蓋非智能手機就能賣到幾千塊,注意那是十年前的幾千塊,而智能手機就更不用提了,普通人根本消費不起。雷軍看到了這種痛點,然後喊出了“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科技的樂趣”的口号。這些年來,不管外界對于小米的評價如何參差不齊,但是每個普通人确實都買得起智能手機了,這就是小米為何能成為世界500強的原因。

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應該成為我們争論其對錯的原因,而應該成為我們自己的一種思維,把這種思維應用于當前的時代,實現自己的價值。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說的己所不欲)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