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古詩: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隻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體詩:絕句:4句 1、2、4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絕",七字稱"七絕"
律詩:8句,4聯 2、4、6、8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律",七字稱"七律"
律詩分首聯(1、2句);颔聯(3、4句);頸聯(5、6句);尾聯(7、8句)。
(颔聯、頸聯對仗)
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
2、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
3、一韻到底
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并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風""同""中"是平聲"東"韻,第六句的"豐"是平聲"冬"韻,"東"與"冬"通押。
日常作詩與應試不同,不應用應試的要求苛刻地對待作者,尤其是後世使用古韻書作詩的作者。
4、首韻借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原則上必須嚴格地隻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應參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詩詞是要押韻(壓韻)的,即在詩詞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今天,我想就押韻過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問題——撞韻、擠韻和連韻及其破解辦法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在談撞韻、擠韻和連韻之前,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押韻八戒"。古人所謂的"押韻八戒",即一戒落韻、二戒湊韻、三戒重韻、四戒倒韻、五戒啞韻、六戒僻韻、七戒擠韻、八戒複韻。
落韻也叫出韻。就是用一個别的韻部的字與一首詩中原來韻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韻,這是不允許的。律詩的首句用臨韻不算落韻,因為首句本來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許從寬。這種情況叫"孤雁出群"。也有人在律詩的最後一句用臨韻,名之曰"孤雁入群"。一般認為,"孤雁出群"是一種從寬處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從寬是沒有根據的。當然,詩的結句或結聯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結尾處。出于意境上的考慮,為了不至于因韻害意,有時候偶爾來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最好不要濫用,畢竟它與"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間的一些句子出現落韻則是絕對不允許湊韻俗稱"挂韻腳"。就是為了押韻,勉強選用韻部中一個與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連貫、不關聯的字,湊成韻腳。這是不行的。
重韻就是重複押一個字做韻腳,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韻就是為了押韻,把正常的詞颠倒過來。比如"風雨、先後、新鮮、慷慨、凄慘、玲珑、參商、琴瑟"等等,把它們颠倒過來寫,就覺的非常别扭。平時習慣怎麼用就怎麼用,不能為了押韻而有意颠倒詞的習慣順序。
啞韻就是用一些聲調讀起來不清晰,意義也不明顯的字押韻。并不是所有是平聲字都适合做韻腳的。有的字看起來不喜歡,讀起來也不響亮,就不要免強使用它了,否則會使整個詩句都感覺萎靡不振。"欲作佳詩,先選好韻。凡音涉啞滞者,便宜棄舍"。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們的話,可參考。
僻韻就是用不常見的生僻的字押韻。比如下平六麻裡的"犌"字,有幾個認識?又如上平一東裡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專門喜歡找一些生僻的字來顯擺。其實,他不知道他顯擺出來的正是一種詩病。袁枚老先生說:"李杜大家,不用僻韻,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擠韻又叫"犯韻"、"冒韻"。就是詩句中使用了與韻腳同韻的字,造成句讀拗口。但是,與韻腳連在一起的疊韻是一種修辭手法,不算擠韻。
複韻就是一首詩中,意思一樣或意思相近的字,反複地押。比如押了"憂"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這類的押韻是要盡力避免的。它與重韻是一樣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韻八戒"之外,實際上還有兩種押韻的情況也會對詩詞的韻律美造成一定的傷害。那就是"撞韻"和"連韻",其中尤以"撞韻"危害最大。
(一)撞韻。就是不用韻的句子最後一個字(為了與"韻腳"相對應,我們叫它"白腳",比如七絕的第三句)也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
從一般角度上來講,如果發生了"撞韻",整首詩中句腳的字韻就缺少了變化,讀來粘滞、澀口,所以不宜出現這種情況。例如:
山林烏啼月痕移,雲卷風疏竹影低。
清淚絲絲夢中洗,泉聲夜落小樓西。
這首詩寫得生動活潑,基本上還是不錯的。但我們讀起來總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這是因為這裡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現了"撞韻"的"硬傷"。"洗"字一出來,後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壓住了。讀到那裡,就覺得憋了一口氣,"西"字的韻律感讀不出來。
從結構安排、遣詞造句上來說,還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現了嚴重的撞韻現象,讀起來象順口溜,破壞了它的美感。
(二)擠韻:前面已經解釋了什麼是擠韻,現在舉個例子加以說明。例如:
相逢之處草茸茸,峭壁攢峰千萬重。
他日期君何處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這首詩情景描寫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聲的二冬韻,而且起句和承句裡又有"逢"和"峰"這兩個字,也在二冬韻裡,這就"擠韻"了。但是我們要注意,"茸茸"二字是疊字用法,不屬于"擠韻"。
(三)連韻:就是相鄰的兩個押韻句的韻腳用了同音字作韻字。連韻也叫"合音"。
連韻對詩句的韻律是有傷害的,在七絕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詩人在創作七絕的時候也是比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絕句中找出"連韻"的例詩是非常困難的。相對來說,律詩中連韻現象要多一些。例如:
杜甫《堂成》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止飛烏将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其中"巢"和"嘲"就是連韻。
一般把撞韻、擠韻和連韻以及"押韻八戒"中的其它毛病合起來稱之為"押韻十戒"。
嚴格說來,"押韻十戒"是對詩人提出的高層次要求,是一種押韻技巧。"十戒"所指出的問題,并沒有違反詩詞押韻的普遍規則,不是詩詞創作的硬性規定。但是,它們又确實會對詩詞優美和諧的韻律造成一定的傷害,有時甚至是很嚴重的"硬傷"。所以,要想寫好詩詞,這些問題基本上是要克服的。所謂克服就是避免。
詩歌的押韻有哪些現象需要注意?
在詩歌的押韻中,出現撞韻、擠韻、倒韻、連韻、重韻、複韻、死韻、三陰平韻、湊韻、出韻、竄韻等現象,都會影響詩歌行尾韻節奏的和諧性,尤其是古典韻律詩歌的創作,影響尤其明顯。因此這些都需要盡量避免。
(1)撞韻:一首詩詞中,按律不該押韻的句子仄聲收尾,尾音的韻母與韻腳的韻母相同,這樣的字影響聲律之美。
(2)擠韻:詩句中的重音節字(一般為2,4,6字)的韻母與韻腳相同,這也是詩詞創作的忌諱之一。另,第六字韻母如與韻腳相同,則構成疊韻,如聲母相同則構成雙聲,更需避諱。
(3)倒韻:把一個常規的雙聲詞颠倒順序以求押韻,如江河變為河江,雖然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但斧痕明顯。
(4)連韻:連韻就是相鄰的兩句押韻句,用了同音字作韻字。
(5)重韻:詩中出現過的韻字,再次出現,并用來作韻腳,叫做重韻。
(6)複韻:同義又同韻的字,如"芳"、"香"同屬陽韻,"憂"、"愁"同屬尤韻。這類字在同一首詩中作韻腳,叫做複韻。
(7)死韻:如果整句詩的句讀重心,落在了最後一個字上,這樣的詩句我們稱之為"死韻"。反過來,如果整句詩的句讀重心,落在韻字之前的别的字上,這樣的詩句我們稱之為"活韻"。
(8)三陰平韻:一首七絕的三個韻字如果都是陰平字,也會對詩的韻感造成傷害。
(9)湊韻:在押韻的字眼上随便拈一個押韻的字湊數,其意思與全詩毫不相幹。
(10)出韻:由于讀字發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響,又不熟悉詩韻,作詩往往會出韻。
(11)竄韻:由于不知道異義、異音的同一漢字分屬不同的韻部,作詩就會竄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