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年底,又一款車型因銷量不解宣布停産了,它就是-斯柯達野帝。随着第91,391輛國産斯柯達駛下生産線,這款自2013年9月起國産的小型SUV在經曆了四年三個月的生産後正式宣告停産。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要問了:同屬大衆旗下,斯柯達野帝為何就賣不出去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分析分析。
咱們先從斯柯達品牌的定位說起。我們都知道,斯柯達是原屬捷克的汽車品牌,後被德國大衆收購,成為大衆旗下第四大品牌。身為"幹兒子",斯柯達的市場定位勢必要比"親兒子"低。 從二十一世紀初起,斯柯達産品在歐洲的售價就比大衆同等級産品低15%左右。由于受大衆"父權"壓制,所以斯柯達一直作為大衆附屬的存在。大衆的框架嚴重限制了斯柯達的發展,相信這也不符合大衆當初收購斯柯達的預期,或許大衆應該重新審視與斯柯達的相處模式了。
我們都知道,野帝全盤采用了大衆的精髓,平台和動力總成都是大衆途觀的,隻不過比途觀晚上市了兩三年。當然這一切在國人看來都沒問題,而争議最大的反而是野帝的外觀,許多國人都接受不了,覺得過于"标新立異"了。
在歐洲,Yeti也基本就長成這個樣子,可銷量相當不錯,因為按照他們的思維,這種設計真不算另類。但放在國内,别說消費者了,就算是許多汽車媒體看到這種方頭方腦的設計都會覺得不符合潮流,方盒子的造型十分古闆。在其它車型都采用流線型設計的時候,野帝為了彰顯自己SUV屬性,采用了硬派的直線條。因為國人的審美不同于歐洲,所以野帝在消費者眼裡成了不倫不類,市場定位十分尴尬。雖然這樣的設計也帶來了更出色的頭部空間和規整的空間利用率,不過消費者并不買單。
并且斯柯達野帝的最小離地間隙隻有14厘米,通過性不是很好。你想想,消費者之所以肯多花幾萬塊選擇SUV,就是想走轎車走不了的爛路,上轎車上不去的馬路牙子,但野帝這麼低的離地間隙基本就告别馬路牙子了,上去絕對磕底盤...
最後就是營銷問題:斯柯達曾重金請古惑仔來代言野帝,想喚起人們心目中的情懷,不過消費者并不買單。原因就是斯柯達并沒有在産品上下功夫,依舊沒有認識到産品的問題所在,這樣"治标不治" 下本重金請明星代言,隻是在自己騙自己。畢竟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買車是個大事,買沖着代言人去消費汽車的人是少之又少,并且這款車最初就不是為咱們中國設計的,國人買車已經很理性了。
好在接替野帝位置的是柯珞克已經亮相,今年第一季度就會上市。新車雖然采用最新的家族設計語言,一度被譽為小棕熊,但外觀上看起來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野帝的停産也有可能為柯珞克讓出産能,不過在小編看來,想要在國人心中建立品牌認知度和認同度,斯柯達還需花心思打造這款新的明星産品,不然在國内市場很難有什麼大的進展...(優視汽車吳哲 編輯報道)
我們隻做汽車行業最公正、最專業的一手資訊!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