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田白木耳生産基地

古田白木耳生産基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0 11:23:45

古田白木耳生産基地?“大家好,我是銀耳姐姐……”每天早上10點,在甯德古田晟農無公害銀耳基地,負責人張家巧都會雷打不動地走進直播間,向大家分享自家工廠化生産的無公害銀耳随着時間的推移,直播間的人數不斷向上跳動,粉絲下單的聲音此起彼伏,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古田白木耳生産基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田白木耳生産基地(産業優古田銀耳的鍊式創新)1

古田白木耳生産基地

“大家好,我是銀耳姐姐……”每天早上10點,在甯德古田晟農無公害銀耳基地,負責人張家巧都會雷打不動地走進直播間,向大家分享自家工廠化生産的無公害銀耳。随着時間的推移,直播間的人數不斷向上跳動,粉絲下單的聲音此起彼伏。

從研制銀耳新品到工廠化生産,從深加工到在線直播,張家巧念的銀耳“新經”,是古田銀耳全産業鍊融合與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古田銀耳通過研發提升品質,通過直播帶貨拓寬銷售渠道,創新金融服務助力菇農擴産增收,創建區域品牌帶動多方共赢發展,将“創新”二字融入銀耳産業的各個關鍵環節,使之走上了高質量發展道路。

姚淑先和本草銀耳

說到古田銀耳,繞不過一個人。那就是銀耳專家姚淑先。出身中醫世家的他用了9年時間,于1977年發明了銀耳代料高産栽培技術,新代料法栽培銀耳的産量較段木栽培提高了20多倍,生産周期卻縮短了三分之一。他将這個技術無私地向社會推廣,使我國銀耳年産量大幅增長,也為古田銀耳産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戶農家,一共四個全、半勞動力,一年就收入兩萬多元……”1981年9月,項南在《福建日報》發表《尖子贊》一文,開頭所述的“尖子”,正是他親身前往調研的種植銀耳發家緻富的古田農戶。

古田以銀耳為發端,多年來創新生産技術,在全國率先掀起銀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樹菇生産的“五次浪潮”,推動食用菌産業由小到大、蓬勃發展,形成了從原輔材料供應到科研、制種、栽培、加工、銷售、機械設備生産、技術推廣等較為完善的食用菌産業鍊和“縣域工廠化”發展模式。

“全縣70%勞動力從事食用菌産供銷活動,70%農業總産值來源于食用菌生産,70%農民現金收入來自食用菌産業,食用菌産業成為古田縣的支柱産業、特色産業和富民産業。”據古田縣食用菌發展中心工作人員龔寬俊介紹,2020年古田食用菌産量達90萬噸鮮品,全産業鍊産值近200億元。這其中,“當家花旦”銀耳産量超過35.4萬噸、占全國産量的90%以上。

古田銀耳“啟蒙”了我國農村特色經濟的産生和發展,作為“銀耳之父”的姚淑先,也從未停止創新創業的腳步。

2003年,看到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有感于高端銀耳市場不足,姚淑先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利用藥食同源的中草藥作為栽培銀耳的原料,生産更為優質的銀耳?曆經13年嘔心瀝血的1000多次實驗,姚淑先最終甄選蓮子、山藥、百合、枸杞等十幾種中草藥食材組合成培養基,在2016年成功研發出新一代滋補珍品“本草銀耳”。

在姚淑先本草銀耳生産基地,姚淑先之子姚俊榮介紹,經檢測本草銀耳的營養成分高于段木銀耳及普通銀耳,富含銀耳多糖及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及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本草銀耳産品自推出以來,市場反響良好。“目前我們年幹品約50噸左右,産品銷售毫無壓力。”

“銀耳之父”的創業曆程,是古田作為“中國銀耳之鄉”“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中國食用菌之都”科研先行的生動體現。古田縣與福建農林大學聯合建成的福建農林大學(古田)菌業研究院、縣内101家菌種場(含30多家民營科研所)、全國銀耳标準化工作組、福建省食用菌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為古田食用菌産業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古田縣整合科研力量,全面提升銀耳的研發能力,不斷推進銀耳精深加工,開發了如速食銀耳羹、銀耳餡餅、銀耳曲奇、銀耳面膜等一系列深加工産品,以此延長産業鍊、提升附加值,讓老産業拓展出新的消費空間。

“銀耳姐姐”的速食夢

走進晟農無公害銀耳基地,打開菇房,霧氣伴着清風漫溢出來。“在古田縣菌業研究院的指導下,我們的現代化菇房通過超聲波霧化,24小時保持恒溫恒濕,空氣淨化水平達到萬級潔淨标準,生産用水達到直接飲用标準,同時采用物理防蟲技術。我們花了三年時間才調校出來,目的就是給銀耳再造一個‘深山老林’。實踐證明,這樣的環境生長出來的銀耳,品質和口感非常好!”張家巧指着智能菇房笑着說,臉上有着小小的自豪。

2013年,老家一家海鮮菇基地轉讓的消息,激起了沉澱在張家巧心底的鄉愁。她和丈夫鄭開亮帶着在北京打拼多年的資本積累和商海經驗回鄉,很快讓瀕臨倒閉的海鮮菇基地起死回生。

2016年,他們又将發展目标對準了古田銀耳。

“古田銀耳是我省第二個地理标志保護産品,是古田一張閃亮的名片,産業基礎深厚,産業前景廣闊。”張家巧夫婦說幹就幹,他們以蓮子殼替代傳統的棉籽殼制作培養基,研制出更為健康、更富營養的銀耳;經過三年的摸索,又突破了傳統模式5~11月休種的限制,實現了銀耳的長年工廠規模化生産,讓晟農成為當地銀耳産業一匹閃亮的“黑馬”。

然而,就在張家巧夫婦撸起袖子加油幹的時候,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卻阻斷了線下銷路。看着生産出來的銀耳産品堆積如山,主打速食銀耳羹、擁抱線上直播平台的念頭就這樣冒了出來。

“凍幹銀耳羹,即沖即食,吃起來方便,營養價值高,趕緊下單搶購吧……”張家巧化身“銀耳姐姐”親自上陣,每天直播4個小時,期間一度增加到10個小時,連續堅持了100場之後,她變成了小網紅,也讓凍幹銀耳羹變成了網紅産品。

“傳統方法吃銀耳羹,要熬制兩個小時以上。速食銀耳用了凍幹技術,可以即沖即食,還留住了色味香形、鎖住了營養,迎合了城市快節奏的生活需求。”在張家巧看來,凍幹銀耳羹市場是一片廣闊的藍海,是餐桌上替代牛奶的不二之選,擴大生産勢在必行。如今,晟農一條新的銀耳羹生産線即将投入使用,新的生産基地也在物色中。

“現在我的粉絲有7萬人,都是精準顧客,複購率達到90%以上,線上銷售每天都有一兩千單!”張家巧說,今年以來,直播平台銷售額每個月都破百萬元,其中絕大多數來自凍幹銀耳羹。

全鍊條創新升級

從本草銀耳到蓮殼銀耳,從研發新品種到深加工,從創新金融服務到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從點上突破到鍊式創新,古田銀耳産業鍊上“創新之花”處處綻放。

古田縣永安村的銀耳種植戶陳日錦以原有菇棚作為反擔保物,通過合作社從銀行貸款30萬元,擴大了生産規模,收入水漲船高,日子越過越紅火。之所以能從銀行貸到款項,得益于2015年古田縣成立的新型農村金融中介中心民富中心。

在古田縣政府的支持下,民富中心對接當地政府、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機構等,通過“合作社擔保 農戶資産反擔保”“合作社推薦 民富擔保公司擔保 農戶資産反擔保”“合作社審核推薦 銀行信用貸”等創新模式,有效盤活了農戶資産,解決了他們的資金需求。

同時,針對古田縣食用菌産量大、生産要素齊全但生産風險較高的情況,民富中心支持鼓勵縣内保險機構啟動農村保險創新試點工作,創新推出“銀耳種植險”,保險範圍覆蓋銀耳生産的全過程,讓種植戶們解除了後顧之憂。

好銀耳在古田,好物産“十方田”。為提升農産品整體品牌形象,古田縣于2017年創立“十方田”公共品牌。2018年成立十方田商貿有限公司,專門負責“十方田”公共品牌的管理、營銷和推廣。3年來,作為古田農産品公共銷售平台,“十方田”整合縣域各類優質農産品,以“線上線下并行,線上對接平台,線下連鎖加盟”的發展模式推進:線下,在福州三坊七巷、高速服務區等地設立12家體驗店,并與廈門航空公司、保利物業、國家電網等平台合作;線上,與天虹集團、“清新福建”福建廣電精準傳媒有限公司、建行善融商城等平台合作;同時開展直播營銷推廣,拓寬銷售渠道。“2018-2020年,授權企業産品年銷售量平均增長20%以上。”十方田公司副總經理胡金泉表示,統籌政府各種資源和資金,集中打造公共品牌,改變了過去縣域農産品品牌多而小、散而弱的情況,有力地拓寬了市場、提升了農産品的附加值和美譽度,實現了政府、企業、農戶和消費者的“四方共赢”。

鍊式創新帶來了産業活力。姚俊榮表示,公司今年将再造一個生産基地,将本草銀耳的産量提高一倍,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高端市場需求。張家巧也準備砸下重金,規劃建設五條新的凍幹銀耳羹生産線,全力開拓速食銀耳羹這片市場藍海。未來随着市場的打開,她還打算将辛苦研發的工廠化菇房技術向廣大農戶“敞開”,大家一起把這塊蛋糕做大,真正實現古田銀耳的新一輪産業升級。

對古田銀耳的未來,他們充滿信心。

“試想一下,未來每天早上,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一碗健康美味的速食銀耳羹,那得有多大的市場呢?”張家巧的眼裡閃着亮光。

來源:《海峽通訊》2021年第5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