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過年有“擺年桔”的傳統,進入臘月後,廣州的小區樓下,商場,公司前台,酒店,以及居民家裡,都會擺上年桔。
廣州同事跟我解釋,“桔”在粵語中的讀音是“吉”,而“桔”字本身又包含着“吉”字,所以買年桔就是“買年吉”,寓意大吉大利。
除此外,年桔金燦燦的,看着很富貴,有“招财進寶,财源滾滾”之意。很多人喜歡在年桔樹上挂上紅包,紅黃相間,更增添了喜慶氣氛。另外,年桔作為植物盆栽,還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過年“擺年桔”真是好處多多。
在我國的文化中,桔子一直都是比較受寵的水果,有着特殊的地位。在這裡需要說明下,桔子=橘子,這兩種說法都是規範的,“桔”作為“橘子”的意思時,是“橘”字的俗寫,在廣東的方言中,兩個字同音,桔也可以視作“橘”的簡寫。澄清這點是因為古典詩詞中,“桔子”這種水果通常都寫作“橘子”。
在今天,橘子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在嶺南文化中,桔子象征着“吉利”,然而,在我國古代文化中,橘子的内涵就深刻得多,它是理想人格的化身,象征着忠貞高潔,遺世獨立,橫而不流等品質。比起今天接地氣的好彩頭,橘子在古典詩詞中的含義顯得高大上許多。從屈原到蘇轼,許多文人都讴歌過橘,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橘子在詩詞中的象征意義吧。
屈原的《橘頌》,讓橘成為理想人格的化身
橘子何以成為忠貞高潔的象征?這跟屈原密不可分,屈原是文人中的頂級流量,他的《橘頌》,将橘塑造成精神高潔,忠貞不二的代表,奠定了橘子在中國文化中崇高的地位,成為後世文人寫橘的濫觞。《橘頌》全文如下:
後皇嘉樹,橘徕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抟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内白,類任道兮。
紛缊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并謝,與長友兮。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
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在屈原眼裡,橘子是“嘉樹”,他極盡鋪排之能事,把橘子從上到下,從裡到外誇了個遍。你看:
橘子有碧綠的葉子,素潔的白花,缤紛美麗。
雖然樹枝繁茂,還長着尖刺,但是果實渾圓可愛。
黃色和綠色的果子錯雜相映,色彩明麗。
橘子不僅外表可愛,還很有内涵。
外面的顔色或金黃,或青綠,但内瓤卻晶瑩可愛,就像内外兼修的人,可以委以重任。
橘樹繁茂芬芳又氣度潇灑,美得脫俗。
……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屈原歌詠橘,其實是在歌詠自己,表達對美好品質和理想的追求。衆所周知,屈原是愛國詩人,可是他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郁郁不得志,最後投入汨羅江。他贊美橘樹忠貞專一,不肯遷移,“受命不遷”、“獨立不遷”,說的是自己即便受到侮辱诽謗,也始終效忠楚國,不改其志。
他詩中的橘,不僅有俊逸動人的外表,還有讓人肅然起敬的精神内核。橘幼年就頗有志向,長成後,更是“獨立不遷”、“淑離不淫”(美麗又有操守)。比之那些虛有其表的蘭草,真是好太多。屈原在《離騷》中,曾經有過“羌無實而容長”的句子,說的就是有美好的外表,卻沒有美好内在的蘭、椒。——毫無疑問,蘭、椒等隐喻的是掌握朝政的奸佞之臣。
自屈原的《橘頌》以後,橘在中國的文化中,就有堅貞不渝、不同流合污,熱愛祖國等内涵,成為文人雅士競相歌詠的對象。說到橘子生來就适應南國的水土,志向專一,我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齊國國相晏子身量矮小,楚王總想讓他出糗。在宴請晏子的時候,楚王讓人帶上來盜竊犯,說是齊國人,然後譏諷晏子,說齊國人是不是很會偷盜啊?
沒想到晏子一點都不慌,他離開座位,淡定地回答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最後引申一番,說,老百姓在齊國不偷盜,到楚國卻偷盜,大概也是楚國有偷盜的風氣吧。噎得楚王說不出話來,承認自取其辱。雖然這個故事是想稱頌晏子的靈活善辯,長于辭令,但也從側面佐證了橘子專一、獨立不遷的特性。
橘子寓意忠貞高潔,是貶黜文人的精神寄托自屈原以後,橘子就成為文人們在遭貶黜時候的精神寄托。許多文人志士,在遭貶黜的時候,就借橘子來抒懷,排遣郁悶的心情。比如柳宗元的《南中榮橘柚》,就寫到:
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馀芳。
殊風限清漢,飛雪滞故鄉。
攀條何所歎,北望熊與湘。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學成就毋庸置疑,可是仕途卻不順利,長時間的貶黜生活,讓他抑郁不得志。這首《南中榮橘柚》也是他被貶永州時寫的,整首詩處處化用《橘頌》中的典故,可以說是對《橘頌》的緻敬之作。
柳宗元是屈原的鐵杆粉,對其人品和思想都非常崇拜,又因為兩人有相似的被貶經曆,所以屈原的作品更能引起他的共鳴。他曾言,“投迹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大概是在屈原的精神感召下,他才能縱情山水,寫出那麼多脍炙人口的山水詩以及散文,其中的《永州八記》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除了柳宗元的這首詠橘詩之外,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也是詠橘詩中的名篇。詩曰: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張九齡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名相,政治家,與此同時,他還是個詩人,詩寫得情緻深婉,别具一格。他的感遇系列詩,喜歡以香草美人作為意象,頗有離騷的風韻。這首《感遇》是詩人遭貶時候寫的,在詩人眼裡,橘子能夠抵禦嚴冬的侵襲,即便在冬天,也保持着翠綠的本色。這并不是因為江南的天氣溫暖,而是因為橘子有“歲寒心”,也就是耐寒的品性,其實這句“歲寒心”一語雙關,既是說橘子,也是說詩人自己。
作為唐玄宗的宰相,張九齡頗有才幹,任人唯賢,多次受到唐玄宗的誇贊。結果引起奸佞之臣李林甫的嫉妒,後來,玄宗懶政,又聽信李林甫的讒言。張九齡的職位一貶再貶,成為荊州長史,晚年還遭讒毀。他的遭遇是不是和屈原有幾分相似?都是忠心耿耿,卻遭到奸佞小人的誣陷,政治上失意。
張九齡的“感遇詩”都是有感而發,“感遇”的意思,就是由自身的遭遇而引發的感慨,這首“江南有丹橘”既承接了屈原的《橘頌》,寫出了橘子高潔堅貞的品性,又有自己的特點。“可以薦嘉客”,說明橘子是上等果品,和屈原的“後皇嘉樹”相呼應。橘子本來是好果子,推薦給嘉賓,也是會受到贊美的,“奈何阻重深”,遺憾的是山重水複,阻礙重重。這裡也是暗喻,說的是那些賢能的人,就像橘子一樣,有高潔忠貞的品質,可惜奸佞當道,阻斷了他們為君王和國家效命的機會。
在這首詩裡面,張九齡延伸了橘子的含義,橘子不僅品性高潔,還因為際遇的不同,以及命運的捉弄,而不得薦嘉賓,俨然就是不被重用的賢能之人的化身。詩人盡管遭貶黜,但是不甘心沉淪,還想着要為朝廷效力。他在仕和隐之間尋求着平衡。在這個時期,橘子成為被貶文人的精神寄托。不僅有獨立不遷的特性,詩人們還根據自己的經曆,為橘子賦予更多内涵。
傲霜鬥雪的橘子,寓意着豐收,以及人生的壯年
大家都知道,蘇轼不僅是個大文豪,還是個美食家。他很喜歡吃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句耳熟能詳的詩是他喜歡吃荔枝的證明。除此外,蘇轼還很喜歡吃橘子。他的《浣溪沙·詠橘》就是專門歌詠橘子的,全詩如下: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這首詩真是饒有趣味,上片寫的是橘成熟的季節和橘樹的生長環境,下片寫的是品嘗橘子的情景。“新苞”說的是經霜之後的橘子變黃,好像花苞一樣。橘子成熟的季節,“菊暗荷枯”,萬物凋零,可橘子卻煥發生機,在竹籬茅舍的掩映下,顯得尤為亮眼。這是在贊美橘子不畏嚴寒、堅貞高潔的品性。
我很喜歡下片,“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這兩句把品嘗橘子的情形描繪得栩栩如生。剝開橘子,橘皮油腺中的汁水迸濺,好像香霧噴射出來,吃橘子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吧?把橘子放進嘴裡,汁水好像清泉在齒間流淌。“吳姬三日手猶香”是用誇張的手法,描述橘子的香氣經久不散。
如果說這首《浣溪沙·詠橘》隻是單純歌詠橘,那麼《贈劉景文》的内涵和寓意就豐富許多,全詩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題目中的劉景文,是當時的兩浙兵馬督監,駐杭州,蘇轼很欣賞他,說他是“慷慨奇士”,兩人有歌唱酬往來。這首詩的前兩句,跟上首詞裡面的“菊暗荷枯”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這首詩中 ,橘子不僅具有傲霜鬥雪的品性,還寓意着豐收、碩果累累。在蘇轼看來,一年中最好的光景是秋天,因為這個時候“橙黃橘綠”,碩果累累,是豐收的季節。“自古逢秋悲寂寥”,而蘇轼筆下的秋天,因為有了金燦燦的橘子,變得明麗生動起來。
結合詩的題目來看,“橙黃橘綠”的景色隐喻的是人的壯年,雖然沒有青春好時光,但卻是豐收的季節。在這首詩中,蘇轼拓展了橘子的象征意義,橘子不僅象征這高尚的情操,和堅貞的品格,還寓意着人的壯年、以及豐收的季節。陡然給人一種昂揚的激情,頗有點“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的意味,但又比“老骥伏枥”沖淡平和。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關于“橘”的詩句還有很多,但其象征寓意基本上都濫觞于屈原的《橘頌》,大部分詩人遭到貶黜,都會用“橘”來托物言志,比如,歐陽修的《戲答元珍》,“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也是名句。這首詩也是歐陽修被貶谪的時候寫的,在蕭瑟之中蘊含着生機,有一種昂揚不屈的姿态。
沒想到吧,我們眼中普通的橘子,在古人那裡卻承載着這麼多意義。我喜歡吃橘子,因為橘子種類繁多,有很多選擇。除此外,它氣味芬芳,能帶來愉悅之感,大多數橘子都是黃色,而黃色輕快、明亮,也能讓人産生愉悅之感,可以說愉悅double。吃着香甜的橘子,品着獨特的内涵,應該算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