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太行山風光?李立華人常說: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每一座山,都是可描畫的風景穿越太行高速去河北邢台沙河王硇村,一路皆是山景,如同在畫裡行走一般行至南太行,山上樹葉大面積變黃,山坡仿佛被潑了顔料似的,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雨後太行山風光?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李立華
人常說: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每一座山,都是可描畫的風景。穿越太行高速去河北邢台沙河王硇村,一路皆是山景,如同在畫裡行走一般。行至南太行,山上樹葉大面積變黃,山坡仿佛被潑了顔料似的。
隐藏在太行山東麓的王硇村,地貌奇絕峻秀,風景如詩如畫。進入秋季,山民們紛紛将自家收獲的玉米、紅薯、南瓜和紅白蘿蔔等拿出來晾曬,以備入倉儲藏。
走進王硇,一座座由赭紅色丹霞石條壘砌的民居映入眼簾,錯落有緻。與其說王硇是個村莊,倒不如說是座石頭城堡。村裡現有石樓130餘處、2000多間,建築面積達7.2萬平方米。這些就地取材的石頭房子,始建于明,現存建築以清代的居多。其中最高的一座古石樓有18米,整體氣勢恢宏。當時沒有機械,全憑人力在農閑時修築,曆時12年竣工。古石樓的牆面紋理自然,牆體笃厚,隔熱隔音,冬暖夏涼,曆史上經多次地震和洪水,卻無一受損,至今仍有村民居住。
相傳,明永樂年間,準備遷都北上的明成祖朱棣,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大量奇珍異寶。祖籍四川成都府兩崗村的鎮京總兵王得才,奉命護衛一批貢品日夜兼程運往北京。官階五品的王得才是武探花出身,他深知此行擔子之重,不敢有絲毫懈怠。誰知,一隊人馬由南向北剛進入河北沙河,就被一群響馬團團圍住。由于寡不敵衆,皇家貢品被劫匪搶掠一空。貢品丢失,猶恐株連九族的王得才隻好攜帶家眷躲進如今沙河的尚賢、正招一帶。但是,這些地方緊鄰官道,很容易被發現,他們不得不遷到太行山深處的王硇村定居。
王氏先祖們燒瓦、燒石灰,以幹石壘牆、白灰勾縫、青磚出檐、藍瓦蓋頂,建造出巍峨如城堡的石樓。飛檐翹角、嵌有隔扇花窗的雕樓(當地人稱為“耳房”,建于石樓頂端)更為别緻,頗具南方水鄉畫舫風韻。由于兼具四川居民與冀南民居建築風格,王硇村石樓群也被形象地稱作“太行川寨”。
進入秋天,村子裡毫無蕭索氣象。幾處低矮的院牆上,仍有青藤瓜蔓攀出。偶一擡頭,可見某戶人家高高的屋頂旁仍有柿子抱霜枝頭。不過,最亮眼的當屬山民們晾曬的玉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尤其是對于生活在山區的農民來說,由于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隻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或挂曬農作物。此時,王硇村的曬秋場地猶如一塊塊調色闆,玉米、紅薯、南瓜、辣椒和紅白蘿蔔等“秋實”,則是色彩缤紛的顔料,任由村民們作畫。曬秋,既是他們的生活,也是他們的藝術。
置身大山深處看曬秋,是一種奇特的體驗。山民曬秋,曬的不僅是豐收的作物,更是一年的勞作——隻有農忙時節的辛勤付出,才會有農閑時節的踏實、舒坦、安逸。曬秋,豐富了王硇的内在,是這個太行古村落的一道亮麗風景。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