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和作品是相輔相成的,好的作品和演員能互相成就。
有這樣一位演員,他一生雖然隻拍過三部電影,但這三部電影每一部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他在這三部電影裡扮演的都是指導員這一角色。
這也使他有了“銀幕第一指導員”的稱呼。
這位演員,就是徐林格。
這三部電影就是《上甘嶺》、《柳堡的故事》、《霓虹燈下的哨兵》。
這三部影片每一部都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
而徐林格也因為在這三部電影裡的精彩表現而獲得了廣泛的贊譽。
01、成長徐林格的長相非常周正,既大氣又儒雅,看上去有種文質彬彬的沉穩和溫暖。
但看上去溫和的他其實是個北方人
徐林格1930年出生在北京,家庭條件很不好,他沒有上過學,從小就幹活補貼家用。
他家裡窮到什麼程度呢,他從小就沒有穿過襪子。
提着籃子在街上賣燒餅油條什麼的就是徐林格的童年生活。
生活雖然很窮苦,但是徐林格天賦特别好。
他不僅長相端正,嗓子還尤其的好,聲音洪亮音質動聽,普通話特别的标準。
有了這麼突出的條件,徐林格得以進入國民黨的文工團。
徐林格非常聰明,盡管沒有上過學,但是他通過自學,掌握了書法繪畫等知識,仿宋體還寫得特别好。至于文化知識就更是沒有落下。
解放以後,徐林格加入了人民解放軍,後來調入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
在話劇團,徐林格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參演了很多話劇,比如《東海最前線》、《我隻一個兵》、《烈火紅心》等劇目。
有意思的是,可能是因為氣質的原因,徐林格在這一時期就扮演了很多如參謀長、指導員、書記的角色。
02、三部經典1956年,26歲的他首次走上了銀幕,在上影廠拍攝的電影《上甘嶺》中飾演指導員孟德貴。
這個角色并不好演,因為根據劇情,孟德貴在影片開始不長的時間就受傷雙目失明了。
這樣的劇情設置,在情節上是非常能打動人的,但是在表演上,對演員的難度就增大了。
但初次走上大銀幕的徐林格完全沒有新人的生澀。
他準确的把握住了角色的核心,他的演技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卻把指導員的人格魅力和黨組織的凝聚力表現的絲絲入扣。
影片播出後,反響非常好,不僅如此,影片中的主題歌《我的祖國》更是傳遍了大江南北。
因為在《上甘嶺》中出色的表現,1957年,徐林格又參加了《柳堡的故事》。
《柳堡的故事》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
片中的男一号和女一号分别由廖有梁,陶玉玲扮演,徐林格扮演的是男二号,新四軍某連指導員。
雖然是男二号,但是徐林格這個角色對于男主角的行為是有着指導性作用的。
嚴厲了會顯得呆闆,顯得沒有人情味和靈活性。
寬松了,則會顯得沒有原則性。
因此,演員的台詞拿捏,表情處理,乃至于細小的動作都很考功力。
徐林格又是毫無意外将角色完成很好。
在劇中他扮演的指導員不僅在關鍵問題上堅持了原則性,又在勝利後幫助戰士與女主角重逢。
将一個有血有肉,既堅持原則但又能體會戰士心情的指導員演繹的活靈活現。
這部影片,全方位的展示了徐林格的演技,給觀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同樣,影片上映後,反響依然很大,主題歌《九九豔陽天》也是廣為傳唱。
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呦,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
1964年,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将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改編成電影。
有了兩次銀幕經驗且表現出色的徐林格這次擔任了男一号。
在影片中,徐林格再次展現了他細膩又樸實的演技。
影片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特别受部隊官兵的歡迎。
《柳堡的故事》與《霓虹燈下的哨兵》都是經典。
03、了不起的平凡人生演過三部電影之後,因為一些原因,徐林格去了味精廠勞動。
在味精廠的時候,同事都很喜歡他,都說他謙和又認真,是很好的人。
他的同事回憶說,當時徐林格去設備組借了一隻大鑽頭,等還的時候,他把鑽頭從上到下擦和新的一樣。
這讓同事特别感動,因為一般情況下,鑽頭把屑沫抹去就可以了。
在工廠的時候,他學習也特别認真,盡管年紀不小了,又是從頭學,但是他還是熟練的掌握了機床的操作。
平時他就和大家一樣,穿着藍色的工作服,走路來回上班,一起說說笑笑,中午端着搪瓷缸子去食堂打飯。
1974年,徐林格調回了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參加《走訪地下城》的拍攝。
但是,特别遺憾的是,1975年的,他就因病去世了,年僅45歲。徐林格出生平凡,沒機會上學讀書,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努力識字,學習知識。
他沒有專門學習過表演,但是天賦加認真和努力,讓他的每一個角色都完成的很好。
到工廠,他不自艾自怨,認真的學習技能,和同事相處融洽。
他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種境遇,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努力。
無論什麼時候,他隻堅持兩樣東西:不抱怨,努力學習。
作為一個演員,他參演的影片數量真的太少了,但是每一部都是精品。
作為一個普通人,他熱愛生活,并一直為自己的事業而努力。
即使他過早的離去,沒有留下太多作品,即使随着時光流逝,知道他的人可能不會那麼多。
但是,他對生活的那種熱愛,那種無論身處何地都努力的精神,足以讓人感動。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