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鹦是海雀科的成員,生活在大西洋北部,這一科中最為人所知的當屬大海雀,可惜不會飛的它們已經在100多年前滅絕了。
北極海鹦與大海雀同中有異,相同的是,二者都因為長相和步态有了北極“企鵝”之稱,但其實它們跟企鵝都沒有關系,相似是因為趨同進化的結果;不同的是,北極海鹦會飛,它們的翅膀在上天飛翔和下水遊泳中做出了完美權衡,既能在飛行中完成每分鐘400次的振動,也能在遊動中充當雙槳。
雖然看上去好像個頭很大,但其實北極海鹦的身高不過25厘米,體重大約500克到600克,要用三個字來形容它們的體型,那便是“小而圓”。
如果說“小而圓”容易讓人想到軟萌,那北極海鹦絕對不是這一挂的,無論是一張大嘴,還是一嘴的魚,都讓它們自帶反差萌,而人們對于北極海鹦的關注,也正離不開它奪目的嘴。
黑白兩色是北極海鹦的主色調,橙黃色的腳丫和嘴則是其上最醒目的點綴。
仔細看這張嘴,色澤上包括了靠近面部的灰色,嘴尖端的橙色,以及在二者之間完成過渡的白色。
但其實,隻有在夏季,北極海鹦的嘴才會如此奪目,一到冬天,北極海鹦的嘴就要完成一次更新。
外層鮮豔的部分會蛻去,隻留下小小的、暗灰色的部分,直到春夏季節,尤其是進入繁殖季節,北極海鹦鮮豔的嘴才會重新長出。由于不同季節嘴的顔色差異極大,人們早期一度以為冬夏兩季的北極海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鳥。
除了顔色很特别,人們也常常驚歎于北極海鹦“滿嘴是魚”的模樣,這既需要優秀的捕食能力,也需要嘴巴有點兒特别。
北極海鹦的捕食能力毋庸置疑,它們每次潛水,都至少能夠捕獲10條小魚(最常見的是沙鳗),有記錄的北極海鹦單次捕魚數量之最甚至達到了驚人的62隻。
當然,數量多隻是北極海鹦捕魚能力強的一個體現,要把魚“挂在”嘴上,而且挂得滿滿當當、牢牢靠靠,沒點兒技巧肯定是不行的,這其中的玄機,就在北極海鹦的嘴巴裡。
北極海鹦的舌頭末端很粗糙,同時其上颚布滿了刺,借助這樣的舌頭和上颚,它們就可以把捕到的魚固定住,每抓到一條魚,北極海鹦就會用舌頭把魚擠向口腔深處,用那裡的尖刺将獵物固定,随後繼續捕食,絲毫不會受到影響。
叼着魚飛行對北極海鹦來說也不是沒有風險,這種狀态下的它們最容易受到天敵黑背海鷗、賊鷗的襲擊,一旦遇襲,往往意味着一個北極海鹦家庭的悲劇。
這是因為作為一種海鳥,北極海鹦一年中的大部分時候都在海上,一般情況下,它們不會把捕獲的魚叼在嘴裡,而是直接在水下吞食食物,隻有在需要哺育雛鳥時,北極海鹦才會冒險叼魚回巢。
從時間上來看,每年5月,北極海鹦便會陸續返回陸地,找到它們去年在海邊懸崖上用腳和喙挖出的深達60厘米90厘米的洞穴,然後利用羽毛和雜草鋪設.
接下來的4個月的時間裡,它就會在此生育、養育幼崽,直到9月,重返海上生活。
雖然雌性北極海鹦每次隻下一個蛋,但就像人們常說的“生娃容易養娃難”一樣,養育一隻北極海鹦也不簡單。
經過大約40天的孵化後,小北極海鹦出生,雛鳥不大,胃口不小,而且它們從小就能夠吞下完整的鲱魚、沙鳗、蝦等等,而且不需要父母反刍,所以為了給幼崽提供足夠的口糧,北極海鹦父母每天都必須多次往返于海陸之間,确保捕獲足夠的魚。
正如前文所述,北極海鹦的捕食能力相當優秀,在用嘴含住了足夠的獵物後,它們會叼着一嘴的“戰利品”返程。
别看北極海鹦翅膀短,它們的飛行能力不一般,時速高達85公裡,再加上哺育心切,北極海鹦父母會盡可能高效捕魚、迅速回巢。
在這樣的悉心喂養下,小北極海鹦隻需要五六周的時間便可以羽翼豐滿,待到那時,它們會選擇一個夜晚,趁着夜色獨自躍入海中,而這一去,就是數年時間,直到它們迎來自己的繁殖季,才會重返岸上,重複着父母曾經所做的一切,周而複始,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