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曾變,一朝換配方,先給大家扒一扒小黑瓶的“肌膚微生态”概念。
關于肌膚微生态皮膚微生态,在化妝品中算是很新的概念,在皮膚研究範疇雖不是什麼新發現,但跟腸道微生态相比,卻也隻是在初級研究階段。若是說腸道微生态,大家一定不陌生,從新生兒到老年人,常常被教導吃點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微生态,緩解腹瀉、便秘等問題。說遠了。。
皮膚作為人體表面積最大的器官,和腸道一樣也有自己的一套微生态系統(人體共有4大微生态系統:口腔、皮膚、泌尿生殖、胃腸道),皮膚微生态是微生态學科100多個分支之一。
我們的皮膚表面大約栖居着200億個微生物,種類繁多,它們會根據皮膚表面不同的環境狀态(比如幹性區、濕潤區)選擇适合自己的地方住下來,有益菌有長期居住權,有害菌也可以獲得暫住證,它們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維持動态平衡,共同形成皮膚的第一道生物屏障,它們各司其職阻擋外源緻病菌,關鍵時刻也可直接殺滅緻病菌,齊心協力保護皮膚不受傷害,一片繁忙的景象啊。
可随着大氣霧霾污染、化妝品中化學物質刺激、外源緻病菌成功入侵、有害菌一時猖獗造反、微生物内部鬥争等等,皮膚微生态平衡逐漸被打破,益生菌死的死,傷的傷,無力抵抗,有害菌占了主導,随之而來的就是皮膚表面出現各種問題,輕者過敏、皮炎,破壞慘烈的則會出現感染、痤瘡粉刺、黃褐斑、頭皮屑甚至銀屑病等。
這包裝是要玩大家來找茬嗎?
成分分析篇
通過對比新舊兩款小黑瓶的成分表發現,整體成分變化不大,新版去掉了香茅醇、苧烯2個成分,雙手贊成,香茅醇作為香精香料,本身氣味就不是特别愉悅,且對敏感肌有刺激,而苧烯又恰恰是氣味抑制劑,二者搭配純屬雞肋!删的好!
其餘增加的成分都有一個共同點,幾乎都是膳食纖維(這個說法太過食品化了,就是糖醇、纖維素曉得吧),如甘露糖、α-葡聚糖寡糖、菊薯根汁、麥芽糊精、山梨(糖)醇,糖類在化妝品中的最直接作用是成膜保濕!而從“皮膚微生态”角度思考的話,這些恰恰都是益生元啊!
益生元又是何方神聖?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食物,益生菌是素食主義者,喜歡吃膳食纖維類!而緻病菌一般是肉食主義者,喜歡吃的是蛋白質類!然後你就會發現市面上益生菌類的食品成分中,除益生菌外,一定還會有像麥芽糊精、抗性糊精以及糖醇類的成分,就是這個原因了,要給益生菌随身配糧(無所不能的匹膚已經向食品領域伸手了)。
所以,蘭蔻在小黑瓶中選擇添加多種益生元,立志讓皮膚表面的益生菌吃好吃飽吃開心!更有力氣與緻病菌打持久戰,保衛皮膚健康。這個思路是完全沒問題的,對肌膚屏障功能的建立和修複也一定會有效。
BUT!但是!由于個體差異,包括種族和地域的影響,我們每個人皮膚表面的微生态情況都各不相同,大鍋飯似的喂養,可不一定人人适用,尤其是皮膚問題比較嚴重的,若寄希望于宣傳中說的“一瓶重新細嫩好膚質”,就真是想多了。但對于本身皮膚底子還不錯的人來說,這瓶肌底液也一定會是錦上添花!
蘭蔻新版小黑瓶的功效定位是修複肌膚屏障,與雅詩蘭黛一樣,給予二裂酵母發酵産物溶胞物相當顯赫的地位,也為整個産品的功效撐起了半邊天,因為苯氧乙醇後的成分添加量均小于1.0%。
由于多種糖類的添加,新版在保濕水潤度方面會有明顯提升,而在其他如美白、抗衰、淡化皺紋等方面的作用,由于明确指向性的功能成分幾乎沒有,能立功的可能性不大,以肌膚日常綜合調理和維護為主。
總結
1、“肌膚微生态”的概念還是靠譜的,對于正常肌膚、輕微敏感肌,長期使用可修複肌膚屏障,提升抵抗力,值得一試。 但對痤瘡、皮炎等嚴重皮膚問題人群,切莫相信商家的“一瓶重新細嫩好膚質”,省省錢吧!
2、新版保濕性效果明顯提升,膚感滋潤爽滑,其他功效的确難立下豐功偉績,以綜合調理為主,不求有功,但一定無過!
參考文獻:
[1]李和偉,劉星,王文婷.皮膚微生态角度分析化妝品中的防腐、抑菌成分對皮膚健康的影響[C].第十一屆中國化妝品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北京:北京,2015.31-35.
[2]應時.人體皮膚微生物群落研究進展[J].微生物與感染,2013,8(3):166-173.
[3]王茜,陳園園,宋麗雅.皮膚微生态與化妝品研發[J].日用化學工業,2017,47(3):168-173.
[4]陳秀樞.人體微生态學概論與相關進展列舉[J].檢驗醫學教育,2002,9(4):1-11.
[5]王若珺,李若瑜.皮膚真菌微生态研究進展[J].中國真菌學雜志,2018,13(3):188-192.
[6]王茜,高瑩,張高磊.皮膚微生态與特異性皮炎[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8,47(10):686-690.
[7]Grice EA.The skin microbiome potential for nove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cutaneous disease[J].Semin Cutan Med Surg,2014,33(2):98-103.
[8]王珊,劉盈,馬琳.皮膚微生态在特應性皮炎領域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文摘,2016,33(2):122-12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