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人工智能和網絡新媒體

人工智能和網絡新媒體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4 21:30:31

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王震)今日下午,2022移動互聯網藍皮書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會上,人民網研究院展示了5G 8K超高清技術、虛拟數字人、擴展現實技術應用、數字藏品、人工智能編輯部等移動互聯網前沿技術在媒體領域的創新應用。

5G 8K超高清技術應用

8K超高清處于當前視頻技術發展前沿,在皮膚、紋理、光線和質感方面相比4K有了飛躍式的提升,其超清細節、明暗層次、絢麗色彩等給觀衆帶來極強的觀看體驗。

随着5G 8K數字技術的升級,将體育賽事轉播帶入了新時代,北京冬奧會就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2022年冬奧會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圍繞8K超高清電視制作、播出、傳輸和呈現全鍊路開展科技創新,完成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單闆滑雪大跳台、大道速滑等8K公共信号制作,開啟重大體育賽事8K超高清電視轉播和傳播的先河。此外,8K冬奧節目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8K超高清電視頻道、北京廣播電視台冬奧紀實8K試驗頻道相繼落地。“百城千屏”項目還在全國34個城市落地了120多塊8K超高清大屏,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超高清冰雪運動之美。

人工智能和網絡新媒體(人工智能編輯部)1

央視8K超高清頻道開播

随着5G建設的推進,8K技術還應用于新聞直播中。2022年5月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首次自主在珠峰大本營實現“5G 8K VR”的直播技術,總台高山攝像多次通過5G手機開啟直播,首次實現手機大段落直播珠峰攀登過程和峰頂科考任務,并首次将8K攝影機長焦鏡頭運用到新聞直播中,鏡頭下山石紋路和積雪均清晰可見。8K超高清技術的運用,為大衆帶來更高品質的視覺盛宴,必将是未來顯示技術的主流方向。

虛拟數字人

随着AI、5G等技術的高速發展,虛拟數字人技術在媒體領域的運用場景在不斷豐富、拓展。從無需過多人工介入,隻需提前輸入文本并生成配套表情和動作,便可進行全天候不間斷新聞播報的數字人,如新華社的“新小微”、人民日報“果果”,到更具人格化、交互性的虛拟主播、記者,如2021年10月,湖南衛視推出的數字主持人“小漾”,在綜藝舞台上與諸位主持人、嘉賓動作交互流暢,形象青春靓麗,表情變化自然。2022年兩會期間,央視網《兩會C 時刻》借助3D超寫實數字人“小C”圍繞兩會熱點與嘉賓進行互動訪談,有效實現了現實世界的真人與數字世界的小C無縫交互,有效賦能節目創新表達。再到能夠提供智能問答的交互服務以及為殘障人士提供手語解說的數字人,如北京廣播電視台推出的時間小妮,提供新聞播報、講解知識、交互問答、客戶服務等多種智媒服務。央視頻AI手語主播“聆語”,通過動作、唇動、表情多模态聯動,實時地将播報内容轉換為手語手勢,讓聽障人士能有更多機會感受冬奧賽事的精彩。虛拟數字人在不斷突破人們的常規認知,也将為媒體生産強勢賦能。

人工智能和網絡新媒體(人工智能編輯部)2

湖南衛視推出數字主持人“小漾”

擴展現實技術應用

擴展現實技術使用硬件設備結合多種技術手段,将虛拟的内容和真實場景融合,進一步加強媒介内容的沉浸式體驗感。擴展現實技術在積極與文化藝術相結合。比如,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舞繪〈千裡江山圖〉》,通過XR、全息掃描等前沿科技與4K超高清實時渲染系統,高度還原《千裡江山圖》赭石色調與“頭綠”色彩紋理,強化鏡面反射效果,營造“人畫交融”意境。

人工智能和網絡新媒體(人工智能編輯部)3

《隻此青綠》劇照

擴展現實技術還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2022年兩會報道中,新華社首創融屏訪談,運用虛拟空間、擴展現實等技術,讓身處新立方智能化演播室的新華社主持人“來到”中國空間站專訪王亞平代表,實現“裸眼3D”般的“全實景、真融屏”交流。此外,在新華社融屏系列訪談第三期《全國人大代表楊曉雪:連續三十年為洱海“把脈問診”》中,主持人利用擴展現實技術從北京“穿越”到2000多公裡外的雲南洱海,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生态環境廳駐大理州生态環境監測站副總工程師楊曉雪。

受疫情影響,近期部分線上演唱會、産品發布會和影視作品的拍攝也使用了擴展現實技術。2021年3月,愛奇藝推出THE9“虛實之城”沉浸式虛拟演唱會,使用影視級LED寫實化虛拟制作XR直播呈現出寫實化、風格化場景;2022年5月17日,鄭鈞“We Are”VR私人唱聊會在線上舉辦,技術團隊結合8K、3D等拍攝技術進行舞美設計,推出360°沉浸式體驗場景。

有學者提出,未來傳播形态中,擴展現實技術将成為主要的社會表達方式之一。新聞報道與擴展現實技術互聯互動,或許将成為引領未來傳播的重要力量。

數字藏品

數字藏品是指基于區塊鍊技術,對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唯一數字憑證,實現數字化發行、售買和收藏。當前,新華社、央視、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充分利用自身内容、版權優勢,紛紛嘗試數字藏品,探索内容變現的新路徑。2021年12月,新華社在其移動應用程序上免費發布2021重要新聞事件照片“新聞數字藏品”,成為中國内地首個宣布發布數字新聞藏品的主流媒體。2022年2月,上海證券報從上證報30個重大曆史瞬間中随機抽取5個對資本市場有重大紀念意義的新聞版面,做成5000個新聞作品數字藏品盲盒。同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騰訊音樂合作發布“十二生肖冰雪總動員”官方數字紀念票,發行總量24000套。6月,中國青年報社正式上線數字藏品平台“豹豹青春宇宙”,并推出“航天青年數字徽章”,頗受年輕人歡迎。2022年,人民網靈境·人民藝術館則相繼發布了人民數字虎帖、“李小可限量水墨數字藏品”、“敦煌飛天壁畫數字藏品”等,系列數字藏品通過人民鍊平台進行區塊鍊認證,在人民網平台進行個人藏品的統一管理,發行效果受市場認可。數字藏品百花齊放,激發了新聞創作活力,有望成為傳統媒體在“元宇宙”發展的新藍海。

人工智能和網絡新媒體(人工智能編輯部)4

人民網“敦煌飛天壁畫數字藏品”

人工智能編輯部

人工智能技術在輔助媒體内容創作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些主流媒體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結合自身需要,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全媒體新聞生産的新場景、新應用。

人民日報社技術部深挖一線采編需求,以構建全媒體新聞生産新生态為目标,2022年推出AI編輯部3.0版,強化了内容生産的智能化、雲端化、移動化、輕量化,推出AI編輯部移動版、事實核查、5G全媒體生産、視頻加密暗水印、熱點彙聚、智能會議紀要、一鍵生成視頻、播報數字人等八大新功能,全面優化新媒體作品生産設計流程,深度賦能報社全媒體兩會報道。

人工智能和網絡新媒體(人工智能編輯部)5

人民日報社人工智能編輯部“智能工具箱”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打造了涵蓋智能采集、生産、分發等環節的“人工智能編輯部”,建立了智能編輯工具庫。目前,已确立包括AI時政創新産品“I學習”,智能傳播效果評估系統“智曉”,以及AI内容風控平台“融媒智控雲矩陣”在内的三條智能開發主線。這些産品高效應用大數據、AR、VR等技術,創新了智能視聽産品運用場景。

新華社積極探索智能化編輯部的标準和範式,在“智能采集-智能加工-智能審核-智能分發-智能反饋”的全環節、全鍊條中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全方位提升了新聞生産和信息傳播的效率。(彭琪月 徐江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