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是21個原中央蘇區縣之一,地處閩西北,武夷山南麓,古時被稱為“南方塞外”車馬不踏之地,境内丘陵山地連綿起伏,水流谷壑縱橫交錯,“路隘林深”是建國前的真實寫照。長久以來,改變山路崎岖的閉塞現狀,一直是革命老區人民的迫切願望。
上世紀70年代清流城區圖
建國後,1955年清流開通第一條縣城公路,之後,在一代代人不懈努力下,2011年,實現村村通公路,實現高速公路,清流人民從山路步入了“公路時代”。
永甯高速清流段(陳汝輝攝影)
交通的便利,為清流打開了對外大通道,拓寬了交往圈、信息圈、物流圈、經濟圈,然而,要疏通山區發展大動脈,鐵路建設勢在必行,為此清流人民在追逐鐵路建設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執着追求,曆經半個多世紀,雖道長且難,卻始終沒有放棄,終将于2021年9月結束不通客貨鐵路的曆史。
1965年12月清流少年兒童在拔口森林小火車軌道上的合影(許本璋攝影)
清流對“鐵路夢”的初步嘗試,始于1958 年,由福建省森工局撥出專款,建設清流縣城至拔口林區的森林小鐵路,平車道全線長 20.02 公裡,專門用于運送木材,從林區到坪背車站卸下,改為水運、陸運,送到荊西儲木場,再轉運給祖國各地。小火車穿行在田間、地頭、家門口,車速約每小時30公裡,在城鄉之間開了20餘年。“随着拔口林區采伐量的減少,平車道的利用率逐步下降……于1982年拆除,将原有路基改建為簡易公路”(《清流縣志》)。
1972年原森林小火車頭(林慶彪提供)
1959 年,國家鐵道部基本建設總局編制《中國鐵路網規劃》,規劃了龍岩經清流、甯化等地至南昌的南(昌)龍(岩)鐵路,曆經多年,由于種種原因,此規劃未實施。
1995年,在上級部門的關心下,永安至長汀鐵路(簡稱 “永長鐵路”)進入編制,由永安站經清流、甯化至長汀縣,籌劃近十年,卻于2004 年 12 月被宣告項目未列入規劃而就此擱淺。
前路漫漫,唯有繼續前行。
2006 年 3 月,閩西北建甯、甯化、清流、連城蘇區四縣聯合提出規劃建設建龍鐵路項目設想。
2008年6月,在四縣合力共同推進下,期間道路坎坷、一波三折,最終未能将建龍鐵路列入全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修編。
浦梅鐵路九龍溪大橋(陳汝輝攝影)
浦梅鐵路靈地坑甲段(陳汝輝攝影)
随後三明、龍岩兩市轉變思路,請求将浦建龍梅鐵路列入年度開展前期工作項目,同步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 年修訂)》,至此,浦建龍梅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2011-2012年,項目再次遇到困難停滞不前。2013—2015 年,在有關單位和四縣合力下,馬不停蹄、 全力以赴加快推動項目前期工作。
2016 年 1 月 15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新建浦城至梅州鐵路建甯至冠豸山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發改基礎〔2016〕89 号),至此,曆經十年,浦梅鐵路建甯至冠豸山段建設項目終于塵埃落定。
興泉鐵路嵩溪段(陳汝輝攝影)
除了縱貫北南的浦梅鐵路外,清流縣還迎來了另一條橫跨西東的興泉鐵路,這是由國家統一規劃的鐵路幹線項目,規劃西起江西省興國縣,途經甯化、清流、明溪、三元、永安、大田,東至泉州市。
2016 年 6 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新建興國至泉州鐵路甯化至泉州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發改基礎〔2016〕1265 号),标志着興泉鐵路項目正式落地。
一處接駁,路路通聯。2021年9月,浦梅鐵路建甯至冠豸山段與興泉鐵路興國至清流段開通在即,老區清流将結束不通客貨鐵路的曆史,也将加速沿線資源開發,進一步緊密與沿海的連結,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
興泉鐵路清流站(陳汝輝攝影)
浦梅鐵路楊源站(陳汝輝攝影)
昔日“車馬不踏”之地到而今縱橫兩條鐵路貫通的“車水馬龍”,老區清流人民家門口的出行夢圓了。
來源:清流縣融媒體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