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也稱者雙相障礙,屬于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指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一類疾病。
雙相障礙病因未明,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其發病過程。生物學因素主要涉及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内分泌、神經再生等方面;與雙相障礙關系密切的心理學易患素質是環性氣質。應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會心理因素。然而,以上這些因素并不是單獨起作用的,目前強調遺傳與環境或應激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這種交互作用的出現時點在雙相障礙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第一次被診斷出雙相情感障礙的時候,病人和他們的家人可能會有一些不平常的反應,可能認為他們做了一些壞事,把這種兩極性疾病帶入他們的生活。或者他們作為人類有着明顯的缺陷。多少會帶有一種羞恥感。多年來,沒有充分準備好應對現實中的一種慢性精神疾病。但事實是,沒有人因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而有過錯。
這是因為人們認為雙相情感的因素主要是遺傳的,這是導緻這種疾病的最強烈和最持續的危險因素。由于雙相情感障礙是通過家族世代相傳的,它似乎影響大腦的形成,不能處理情緒調節。因此,當試圖發現躁郁症時,了解家庭的心理健康史,了解一個人是否可能容易患上這種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譜上的任何人都經曆過情緒波動,特别是在近親的關系中,那麼一個人肯定會有雙相情感障礙的傾向。然後,一項更精确的調查可以發現,躁郁症症狀可能隐藏在他自己的生活史中。
一項小小的偵探工作可能有助于找出雙相情感障礙的可能遺傳史。例如,爸爸媽媽有沒有表現出情緒波動的迹象?易怒程度高,然後是深深的悲傷?奶奶還是爺爺呢?是否有非常古怪的行為的故事?有沒有姑姑或叔叔經曆過嚴重的突發事件?抑郁症或精神病患者症狀?有人在精神科接受治療?染上毒瘾?這些家庭成員發生過什麼問題?請記住,雙相也不是他們的錯,但這些曆史信息可以幫助解釋行為和人際關系的模式,通過世代可能受到雙相情感障礙的影響。
各種研究不僅支持雙相情感障礙與基因的聯系,而且指出早期大腦發育是以後雙相活動的平台。例如,密歇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雙相情感患者的細胞與沒有雙相情感的人的細胞發育不同。與非雙極細胞相比,這些細胞如何成為神經元并與其他神經元通信也是不同的(Chen等人,2014年)。其他觀察大腦功能的研究人員認為,在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中,他們的神經病學中通常調節情緒的部分并沒有發育好。其中兩個腦區很可能是前額葉皮層(Pfc)和杏仁核(湯森和阿爾特舒勒,2012年)。
位于大腦前部的PFC給了我們形成和使用邏輯的能力。它負責根據經驗理解後果和預測未來事件。PFC學習是非,幫助我們以理性、有組織和适合社會的方式思考。杏仁核位于大腦的中央區域,參與産生情緒和處理情感記憶。雖然PFC很周到,但杏仁核更具反應性。
對于有雙相情感的人來說,PFC和杏仁核的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通信,并不總是在所需的平衡和一緻性的情況下正常運行。在情緒波動期間,大腦化學物質會發生可測量的變化從而改變神經細胞彼此之間的交流方式。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神經遞質,因為它們允許化學信息從神經細胞傳遞到神經細胞。大腦模式的變化可能缺乏PFC和杏仁核之間的适當調節。預期的結果是情緒狀态的大幅波動,這些狀态通過對該個體的任何合理的現實評估而得不到充分的調節。
非遺傳性雙相情感障礙的因素可以被描述為催化劑,從本質上将這種疾病從其遺傳基礎上移走,并将雙相情感障礙症狀推到最這些催化劑上通常包括荷爾蒙的重大變化,如青春期或産後婦女,或者可能是藥物或酒精自我治療的結果。但同樣,這些傾向性因素必須适用于雙極催化劑以引發雙相情感障礙的症狀。
雙相情感障礙的基因聯系的一個神秘方面是如何隐藏雙相症狀,而不是一直影響個體。可能很難相信某種東西的遺傳傾向性似乎會自行消失。然而,當一個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躁狂或者是低躁狂和抑郁,他們隻是處于一個基本的情緒區。情緒可以在基線中迅速或緩慢地波動,因此重要的是要理解雙相情感障礙總是存在于個人的遺傳和神經病學,無論雙相症狀目前是否活躍。一旦雙相情感障礙被準确地識别出來,它一直并且将永遠是那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對許多人來說,這可能是個壞消息。如果你有躁郁症,你可能會為這樣的命運而埋怨你的祖先。
但是由于雙相情感障礙對大腦發育的強烈遺傳影響,我們可以從神經學的角度進行針對性的治療。穩定情緒的藥物可以有效地支持大腦以持續的方式調節雙相症狀的能力。事實上,這些藥物可以起到神經保護作用,這意味着它們可以保護大腦免受雙相情緒波動造成的損害(McElroy,Keck,&Post,2008)。一旦得到适當的穩定,患有躁郁症的人可以通過治療來發現自己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被情緒波動和無法适應周圍的生活。
沒有人因患有雙相情感障礙而有過錯。遺傳基因意味着,無論是個人還是家人都沒有做任何壞事來把雙相障礙帶入他們的生活。但要适當注意對于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患有躁郁症的人也可以過着更加平穩的生活。
作者:小房媽媽,于2019年9月1日投稿于心理學說。以上文章内容來源于國外網站,如翻譯有誤或侵權請聯系作者修改删除。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收藏好并轉發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一起受益!
健康心理咨詢,找心理學說!心理學說:普及健康心理學,推動全民心理健康蓬勃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