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李宏洋3月24日報道:上海疫情形勢嚴峻,目前很多小區都被封閉控制了,居家生活首要是溫飽問題,衆多電商平台運力緊張。很多穿梭在上海各大寫字樓的人們開始争分奪秒地定鬧鐘搶菜,然而他們還是會說“買菜難”。如何解決買菜難?很多上海人的手機微信群裡都多了一些買菜群、水果群。這些群主會彙總社區内的需求,拼購生鮮。
線下自提,有效緩解送貨緊張
四十多歲的朱女士就是一個買菜群的群主。她開着上海涼城社區的一個小雜貨鋪,社區裡的人都習慣性地叫她“老闆娘”。社區裡有很多老人腿腳不方便,她和做環衛工作的丈夫楊先生一商量,就決定成為電商平台的一個線下提貨點,利用店面幫助社區裡的鄰居們買菜,“下樓倒個垃圾啦、活動活動就能在家門口拿到菜。大家通過我的鍊接下單,我們也能賺一點平台的服務費。我們看過,我們的鍊接裡給大家的價格,和平台原本的價格是一樣的”,老闆楊先生對記者說。
圖片說明:社區團團長在理貨
最近一段時間上海消費者對蔬菜生鮮、米面糧油等需求暴增,很多人隻能選擇線上買菜。像這樣的電商平台小小提貨點,上海出現了很多。大家可選品類有肉、蛋、奶、蔬菜、水果、日用品……總的說來可以滿足一般生活需要。
消費者一般在買菜平台上前一天23時之前預先下單。平台隻需安排司機在第二天16時前送貨到門店,由消費者就近自提即可。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送貨到門的小哥的壓力,也能對區域性的物資需求有提前的預判、進行調配、避免浪費。
社區居民在線下自提
小區内的居民加入老闆娘的微信群,就可以通過家門口的小店拿到平台的質優價廉的生鮮蔬菜。老闆娘隔一段時間就會貼心地發出她自己從平台上比價、搜索找到的推薦貨品供小區居民購買。哪裡的菜到貨了,她也會在群中提醒大家趕緊來提貨。
老闆和老闆娘會把牛奶、肉類等冷鍊貨品會放進冰箱、冰櫃幫忙保存。居民隻需下樓,足不出小區就能拿到提前一天訂購的生鮮蔬菜。
十幾分鐘,小店老闆把蔬菜放在封閉樓下
3月18日,虹口區這個小區臨時性封閉。很多小區居民都擔心沒法拿到前一天在老闆娘的店裡訂購的菜。然而老闆娘卻笃定地在群裡說:放心,菜會送到。果然在小區封閉的這兩天,大家依然能在小區店門口拿到自己購買的貨品。
小區封閉了,車輛、人員都進不來,貨物是怎麼送進小區的?記者了解到,18日、19日大雨降溫,老闆出門工作了,司機隻能把貨送到小區門口,老闆娘一個人冒着大雨獨自把五六箱菜一點點、分批挪回小店。
買菜群截圖
如果有樓棟被封了,有的社區鄰居在群裡喊一聲,老闆娘還會細心地把購買的貨物裡出來,送到封閉樓棟下指定的收貨處。記者注意到,有一天社區鄰居一喊,她十分鐘左右就把杭白菜、生菜、胡蘿蔔等新鮮蔬菜送到了封閉樓棟下。
買菜群截圖
鄰居一喊,社區老闆十分鐘就把預訂的蔬菜放到了封閉樓下
疫情壓力下上百個訂單蜂擁而來,老闆娘求囤菜者“别買了”
記者3月23日再次到了這家小店,小店的團購生意越發好了。店門口前擺了十幾個大大的紅色塑料箱,還有幾個前來自提的人。老闆娘卻對這些說:“千萬别下單了,大家可别買太多,别囤菜了。”
老闆娘在核對貨物
難道不是買得越多賺得越多嗎?老闆娘為何拒絕大家下單?老闆娘說了她的難處:“這是個辛苦活,很多人都不想做。周邊很多小區都封閉了,很多幾個自提點都停止接單。今天一天就接到了比平時更多的貨物。上百個訂單蜂擁而來,每個單子都有好多貨,我們店小,根本承接不了這麼多貨。”鮮牛奶、冷鮮肉、冰凍包點都要放冰箱,店鋪的冰箱都滿滿當當放不下了。她說,“大家都是通過平台自動定位過來的,我們不能限制大家預訂,可是電費、店租、冰櫃成本很難負荷,雇人人力成本又上升了,多來一單,我們這裡費用就更高一點,成本都收不回來。有的電商平台在貨物訂購到一定程度就會限制購買了,而有的電商平台卻可以無限加訂。”這給小店帶來了更多煩惱。
老闆正在理貨
老闆還表示,其實很多的人是因為擔憂、焦慮而囤菜,并不是真的需要吃那麼多。店面小能力有限,老闆和老闆娘兩個人同時理貨、核對單子實在忙不過來,很多人就自己來動手拿,“他們拿了東西就走,後面我還發現有些貨物缺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拿錯。我們還要承擔和司機退貨的成本。”他表示,吃不完用不光,東西也會壞的。可如果盲目囤貨,小店承受不住這個壓力,我們就得被迫關閉這項服務。
老闆娘還表示,如果大家囤貨囤得多,平台也會提高菜價,“最近菜價就有所上漲了。菜價上漲,大家就會更加焦慮。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囤貨下單了,理智買菜,我們這裡才會繼續提供服務。”
記者了解到,虹口區政協近期也提出了一條社情民意,“關于積極有效利用本市線下實體小店,使其成為抗疫背景下的‘物資前置倉’”。實體小店對解決疫情期間社區最後一公裡配送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如何幫助小店解決困難,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值得有關方面考慮。
來源: 東方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