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說起帶六六旅行,都會有朋友問六六出去時,怎麼睡午覺呢?六六兩歲多跟我們出去時,白天還會睡午覺,要麼行程安排把睡覺時間空出來,要麼我抱着在外面睡,但三歲後再出去,基本就是精神抖擻一整天,而且,真的不困,精神頭還特别好。她剛開始不睡午覺時我也焦慮過,畢竟大多新手媽媽們都會因為覺得孩子睡眠好才能長大個,才能變聰明,于是對睡眠時間有着執着的追求。可在查閱大量腦科學書籍後,我才意識到,每個孩子個體發育是不同的,如果精神很好,各種發育都正常,睡眠時間沒有必要一刀切的被教條化。
今天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清華大學畢業,範德堡教育學院兒童發展研究生,知乎專欄作者常潤的分享。如果我們的孩子到了3歲不愛午覺,或許你根本不用介意,可能還是聰明的表現哦——
要解釋這個問題,先要了解孩子睡眠模式的發展:
(Staton, S.L., Smith, S.S., Thorpe, K.J., 2015)
這張圖片直觀的顯示了0-5歲兒童睡眠模式的發展變化。
縱觀有國際代表性的研究樣本,在孩子年滿4歲的時候,隻有不足33%的孩子習慣每天睡午覺。有的研究采用實地觀察方法,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在強制性午睡的幼兒園,孩子沒有其他選擇,仍然同樣比例的孩子睡不着,這些孩子很有可能已經發展到了單相睡眠階段(餅圖3)。
為什麼孩子會逐漸不需要天天睡午覺?
孩子白天的睡眠時間,其實反映了孩子的大腦神經的成熟度 (neurocognitive maturity)。随着孩子大腦發育的成熟,他們就不需要再像小寶寶一樣,通過一天多次的睡眠來緩解大腦疲勞、控制情緒了。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已經習慣天天不睡午覺還精神矍铄、情緒愉快、食欲不受影響,那麼很可能是他的大腦神經已經發育得比較成熟,進入到和成人一樣的單相睡眠模式,所以午覺睡不着可能是聰明的表現哦。
當然也有的孩子是因為一些神經發育問題導緻有睡眠障礙、不睡午覺。這些孩子和正常發展的孩子不一樣,經常會因為睡眠缺乏而注意力無法集中,或者情緒反複無常、易怒、不易安慰,這裡暫不做詳細讨論。
一定要求孩子午睡,可能帶來副作用!
有針對3-6歲兒童群體睡眠的研究發現,有的孩子在午睡後表現出更好的記憶力(memory recall)。還有很多針對健康成人群體的研究表明,午睡可以提高成人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愉悅度。但嚴謹的來說,并非如此。
▶▶鼓勵孩子在床上休息,做入睡準備,但已經不再習慣天天午睡的孩子,我們就給他們提供其他安靜活動選擇。
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的入睡時間在16-19分鐘左右,所以我們應當鼓勵和允許孩子有至少20分鐘在床上休息和準備入睡,這樣做可以滿足正在從雙相睡眠向單相睡眠發展的、有些天睡有些天不睡的孩子不可預測的睡眠需求。對于過了這個時間仍沒有午睡的孩子,和每天都睡不着午覺的孩子,可以提供其他适宜的本班情況的安靜活動。
當然孩子的睡眠需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受諸多因素,如家庭結構,社會經濟水平,家庭環境,兒童近期健康狀況和自身神經發展情況等影響(如下圖),孩子在某些天尤其需要午睡,在某些天 (如下雨天沒有外出活動)則可能睡不着。
雖然絕大多數研究關注上述因素和夜間睡眠質量的關系,但是如果孩子夜間睡眠受到幹擾,第二天就可能更需要午睡來恢複精神和情緒。我們也要随時調整一下,養娃不是帶機器人,啥問題咱們都靈活處理哈!
來自 常潤 六媽羅羅,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