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位私孰老師,見學生使勁地在抓癢,他說:"唔痕唔撓,唔撓唔痕,越痕越撓,越撓越痕。"學生随即回敬:"唔生唔死,唔死唔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抓癢,粵語叫做“拗痕”。又寫作:“撓痕” 、“擙顸”、“擙痕”。
究竟怎麼寫才對? 有人認為正字是“擙顸”。
但是,擙ào 是磨的意思。顸,拼音hān,颟顸,拼音mān hān,意思是糊塗而馬虎。音與粵語相近,但是意思不同。
拗、撓從字面上是無法解釋為抓癢。
《廣東俗語考》”錄得:“以甲搔曰抓”,注:“抓”讀若爻上平聲,即“ngaau1”。以指甲搔癢曰抓痕。『莊子』有一狙焉。委蛇矍(犬旁)抓。見巧乎王。『杜甫詩注』玉搔頭。今之抓頭也”。
由此看來,抓是對的。那麼,癢為什麼叫痕?
痕字在《新華字典》中的意思:傷疤。 又作痕迹。并無癢的意思。
那麼,抓癢為什麼叫拗痕?因為抓撓與粵語的拗諧音,而抓癢時往往用力抓出一條條痕迹出來。如果用力過猛,抓傷了,痊愈之後,會留下疤痕。
所以,粵語把抓癢說成抓痕。是有一定道理一樣的。(聶巨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