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表示漲知識的詞語

表示漲知識的詞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02:50:25

範敬宜老師是我的老領導。他在擔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之前,在經濟日報當總編輯。在八十年代,曾任遼甯日報副總編輯、外文局局長。進入九十年代,他還在經濟日報工作時,我們就認識了。在他62歲的1993年9月,調到人民日報工作。他為人誠懇、平等,在辦報中不僅具有把握大局的能力,視野開闊而獨特,而且具有高度的知識和文字修養,在采訪、寫作、編輯方面均有成就。範總在人民日報社工作期間,堅持每天寫值班手記。在值班手記中,除了對當天《人民日報》的報紙内容和版面進行點評,還發表了對新聞宣傳業務的意見。其中,關于加強知識和文字修養方面的論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表示漲知識的詞語(這些詞語你用對了嗎)1

範敬宜

“紅杏出牆”“梅開二度”當慎用

一直以來,不少記者、通訊員喜歡用《一枝紅杏出牆來》作為新聞的标題。一個産品銷路好,标題用“一枝紅杏出牆來”;一個企業在當地很出衆,寫文章時又用“一枝紅杏出牆來”。範總在1996年6月指出,我曾多次講過,“一枝紅杏出牆來”,有其特定的含義,不可随便使用。讀者也多次為此來信嘲諷我們的編輯沒有學問。不知為什麼對這樣的标題如此偏愛?他說,古成語不是不能借用,甚至可以反其意而用之。但這類已經約定俗成,并且帶有某種不良含義的詞語,還是應該不用。範總還指出,另如什麼“梅開二度”“梅開三度”,也常見諸報端,這是很令人難堪的。

評論字畫不能說外行話

範敬宜從小跟着吳門畫派傳人樊伯炎先生學國畫。在樊先生的熏陶下,範敬宜在山水書畫方面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50多年後,在評報時,繪畫方面的知識派到了用場。範總說,報紙上有些評價藝術作品的報道,經常用“栩栩如生”“生動逼真”之類形容詞,這是一種外行話。對于高水平的藝術作品,這類形容詞實際上是一種貶詞。因為“如生”“逼真”不是評價藝術品的高标準。蘇東坡就講過:“論畫以形似,見于兒童鄰”,意思是說鑒賞繪畫如果以“形似”為标準,那他的見識與無知的孩子差不多。另外,形容書法也老用“蒼勁有力”,其實書法的審美标準也是多層次的,“蒼勁有力”隻是其中之一。除了蒼勁有力,還有秀逸的,柔美的,恣肆的、妩媚的,古拙的,牛澀的,等等。記者要多一點這方面的知識,不要隻會用“蒼勁有力”這類形容詞。

引用詩文應當查明原意

範總的古典詩詞造詣很深。在他年輕時,就讀于無錫國專,每周必交詩詞習作,期中期末考試當場命題做詩填詞。經過嚴格的訓練,到17歲時,範敬宜的作品不僅有古體、近體詩和長短句、散曲。有學者評價範敬宜是“詩書畫一體,情文韻三絕”。有一天,範總在評報時,讀到這麼一段文字:“的确,如同遵義會議之後長征路上依然雄關漫道一樣,在今天奔向21世紀的征程中,道路也不平坦。”他指出,文中對“漫道”二字的理解有誤。“漫道”是詩詞中常用的一種動詞,意與“莫道”“休道”相似。“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意即:莫看雄關像鋼鐵一樣堅固,如今也要邁步從頭跨越。有人把“漫道”解釋為“險道”,這是望文生義。還有一次,範總發現有的文章把“人間正道是滄桑”理解錯了,理解成與“歪道”相對的“正道”。範總指出,這裡的“正道”是“正是說”的意思。那篇文章中說:“人間正道是滄桑,走正路的老實人最終是不吃虧的。”這是由于不懂中國詩詞用語常識造成的。

他嚴肅地指出,今後引用詩文,一定要弄清原意。

不放過一個錯别字

範總辦報嘔心瀝血,特别認真,認真到校真的地步,每一個錯别字都不放過。他有一天說,我最近看報發現錯别字太多,如“寥若晨星”錯成“寥若星辰”,“十二指腸”錯成“十二脂腸”,“猩紅熱”錯成“腥紅熱”,等等。此外,他還發現有的文章“三部曲”錯成“三步曲”,“為國人不齒”錯成“為國人不恥”,清代畫家“恽南田”錯成“郓南田”,等等。

他指出,别看一字之錯,登在報上就成笑柄。有時,會接到好幾個電話來批評我們。如以訛傳訛,勢必贻笑大方,應當嚴格把關,慎之慎之。

記者的“戲路子”要寬

範敬宜總是提示我們,寫文章要樹立“精品意識”,以思想深度取勝,以獨特視角取勝,以快速反應取勝,以出奇勝取勝,,以飄逸潇灑之筆,論經文緯武之事。他說,當記者“戲路子”要寬。這個“戲路子”是從京劇界借用來的。記者的“戲路子”要寬,是指他的“領域”要廣:從知識來說,除其本身專業外,還應對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從新聞業務來說,既要能寫作,又要能攝影,能使用電腦,能掌握一點外語;既要能寫消息、通訊、特寫,又要能寫評論、雜文、散文,根據不同的題材,使用不同的文體,成為“全天候”的記者。

他呼籲,培養這種全面發展型的記者,今後将顯得越來越重要。

範敬宜老師因病醫治無效,于2010年11月13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9歲。他是1951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的,半個多世紀都在為新聞工作發光發熱。他生前說過:“如果有來生,還是當記者。” 道出了一位新聞人對自己職業的深切依戀。他的音容笑貌猶在,他的諄諄教誨激勵一代又一代新聞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系人民日報資深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部主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