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洱市脫貧攻堅紀實劇《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亮相雲南大劇院,憑借自身的優秀氣質,這部劇“立得住”“傳得開”,在省城出圈。不僅如此,劇中身披華服、“羽翼”炫目的架子孔雀舞也吸引了不少觀衆的眼球,不由驚呼該舞是何種來曆?據了解,該舞是來自孟連的孔雀架子舞,是省級非遺傳承項目。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孟連的架子孔雀舞,講一講舞蹈背後你所不知道的非遺故事。
在孟連地區流行的架子孔雀舞屬于拟禽舞,舞姿大開大幅。動作包含模仿鳥兒梳洗嬉戲及傣族禮儀、武術的姿勢,有小跑、跪伏、抖翅等動作。孟連的嘎喃諾的特點是必須頭戴金冠面具,身穿翹起的雲肩和華服,背着竹子制作而成的鳥形架子才能起舞,缺一不可。
架子孔雀舞傣語稱為嘎喃諾(gǎ nàng nǒk),意為人鳥舞。人鳥即緊那羅和緊娜梨,是傣族傳說中騰喜馬阪(傣語,即大雪山森林)中的神話生物。架子孔雀舞是傣族獨特的傳統民間舞蹈,在傣族的潑水節、開門節等重大節日中表演。
架子孔雀舞的表演者昆弄,他是土生土長的孟連人,擅長傣族民間傳統舞蹈和音樂創編。他與架子孔雀舞有着半生的“糾葛”,近三十年來,他始終在在架子孔雀舞的傳承中堅持、探索,培養了300多名架子孔雀舞傳承人,帶着孟連架子孔雀舞去“看”外面的世界。今年11月17-18日,昆弄攜架子孔雀舞亮相于雲南大劇院,如涅槃鳳凰,在《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劇中,獲得了“新生”。
(昆弄架子孔雀舞劇照)
早在六七歲時,昆弄就與架子孔雀舞結下不解之緣,那時這隻“大鳥”在一個孩童眼中,多麼美麗、多麼神奇。在孟連,架子孔雀舞的傳承多為父子兄弟、師徒教授等,一般是寨子内部相互傳習,一個寨子如果有人跳的很好看出了名,就會有人用傣族傳統禮儀前來拜師學藝,進而傳播開來。從那時起,昆弄也就跟随寨子裡的人學習跳起了架子孔雀舞。
架子孔雀舞對動作要求較高,要求舞者具有一定的傣族武術基礎,才能将架子和人合為一體,而且體力要好,才能堅持跳好這種舞。昆弄也曾不被命運垂青,迷惑于跳架子孔雀舞又苦又累,不能掙錢,除了得到别人的喝彩和敬酒,它幾乎不能解決任何生活的實際問題。在強烈而又持久的矛盾煎熬中,他不斷地放棄,又不斷地拾起,徘徊又迷惘,不甘放棄而頑強堅持着,一晃就堅持了三十年。
三十年裡,他除了在技藝上精進外,還注重對架子、服飾的改良。他從自己跳舞的經驗感受出發,大膽改良架子,精選布料、竹子,解決了舞蹈動作與架子協調的問題。經昆弄改良的架子,和人體得到了很好的協調,可以表現一些大幅度動作,糅合傣族武術等元素的地域特點也更加明顯了,而不僅僅是視角美感的呈現。他還參照了壁畫上的樣式、圖案來進行修飾,幾乎整套服飾道具的每個細節都經過了他的打磨、雕琢。他堅持傳統的做法,吸引了一波愛好者的競相模仿,被當地百姓廣泛地接受采納,同時,經他改良的服飾還銷往了德宏、西雙版納、昆明、北京等地市場。
現在,昆弄逐漸看到了技藝傳承背後的回饋,他認為,這是上天給予他的回報。他可以和精心培養的架子孔雀舞傳承人到省外等更大的舞台,讓更多人看到這項非遺技藝的生動演繹。昆弄認為,這樣的演繹也是架子孔雀舞與各地朋友進行民族文化交流,發揚“賓弄賽嗨”精神的體現。
一起來欣賞
《賓弄賽嗨》中的架子孔雀舞
↓↓↓
架子孔雀舞服飾道具
·金冠面具
·雲肩華服
·鳥形架子
來源:普洱文旅資訊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祝小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