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浙江省桐廬縣沈冠村“稻魚共生”生态種養基地。李夢婷攝
深秋時節,安徽省鳳台縣桂集鎮窪劉村村民喜收稻谷。張維亮 徐豔友攝影報道
江蘇省泗洪縣臨淮鎮大型收割機在收割晚稻。張連華攝
秋收冬藏,黑龍江龍江縣江源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院落裡,一摞摞金黃的玉米堆成了小山。“今年抽穗期雨水足,玉米長得不錯。”合作社理事長胡香城随手拿起一根玉米,“一穗16行、40層,出籽率老高了,平均畝産1500斤妥妥的。”
搶農時、防病蟲、抗旱澇,闖過一道道難關,今年我國糧食生産再獲豐收,總産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保供穩價基礎牢固。
糧食豐收,顆粒歸倉,哪些力量在背後保駕護航?田間如何連通車間?種糧農民收益如何保障?帶着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山東、黑龍江、安徽、江蘇等糧食主産區的各類經營主體,看産後服務,看收儲購銷,看加工鍊條,從一粒糧食的“産業鍊之旅”,近距離觀察糧食生産的“後半程”。
科技護航“米袋子”
機收減損,農技到位,糧食生産一茬接着一茬幹
冬日,北風呼呼地吹過黃淮海平原,吹散了土壤的潮氣。
翻耕散墒、搶晴播種,在山東濟南市濟陽區濟陽街道葛店村,博勇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社員們趕在立冬前播完最後一塊冬小麥田。“俗話說‘冬前小麥一根針,來年産量八百斤’,可别小看小麥的生長潛力!”合作社理事長寇西勇底氣十足地說,“冬小麥生育期長,有230多天,隻要用好技術,前期田間管理跟得上,産量就沒問題。”
“地不凍,隻管種!”濟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焦玉印介紹,為了進一步提高冬小麥出苗質量,濟陽區實行種子包衣和統一供種,将920萬斤優質麥種分發到村、落實到戶,降低小麥苗期病蟲害發生基數,指導農戶适當增加小麥播量、合理密植,并增施底肥基肥,夯實冬小麥生長基礎。
糧食生産茬茬相接,秋冬種是來年糧食生産的第一仗。雖然今年9月至10上旬持續降雨,給北方冬麥區部分冬小麥播種帶來挑戰,但各方積極有效應對,秋冬種克服不利影響,全力推進。
糧食從播種到收獲,要經曆一次次“龍口”“蟲口”的考驗。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說,今年雖然局部災情嚴重,但跟近10年比起來,受災程度總體是最輕的,各地糧食産量算總賬仍是增産。
“今年的1100畝玉米都顆粒歸倉了。”回憶起秋收時的情形,濟陽區仁風鎮坤鵬家庭農場負責人劉延河連連感歎,“一年忙到頭,收到手裡才是糧啊!”
劉延河坦言,今年9月份以來,連陰雨一場接一場,到了收獲季,往年大展身手的輪式收割機遇到難題,“一下地就陷進去了,根本使喚不動。”
豐收的糧食不等人!濟陽區農業農村局立即出台措施,對履帶式玉米聯合收割機優先進行農機購置補貼,并給予相關主體每畝50元的作業補貼,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購買和改裝履帶式收割機,緊抓有利時機下田作業,确保應收盡收。
搶排積水、改裝專用籽粒收割台、加裝摘穗闆……農機生産廠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形成合力,一台台聯合收割機搖身一變,化身今年秋收“神器”,解決了農戶們的機收難題。
一籽一粒,種出不易,機收減損也等于增産。“咱給一家一戶農民服務,損失得控制在3%以内。”在吉林農安縣鑫乾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幹了9年農機手的王鑫經驗豐富。今年秋收前,他從縣裡組織的秋糧機收現場會上又學了好幾招:等玉米粒兒稍稍風幹,含水率25%左右的時候脫粒,不容易破碎;收割前,要根據地塊特征和植株間距,适當調整摘穗輥、剝皮、脫粒、清選等各項參數。“機收這個活兒,既講時機又講技術,地上落了多少穗,苞米葉剝得利不利索,稭稈留茬多高,每個細節都關系到農民的收成。”
護好耕地,夯實糧食産能基礎。在遼闊的松嫩平原腹地,沃腴的黑土地早已蓋上一層“厚被”。從2015年起,農安縣推行玉米保護性耕作模式,通過稭稈全量還田和寬窄行作業,護土保墒。
“你瞅瞅,收割前玉米葉還帶着綠,這就叫活稈成熟。”鑫乾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尚乾指着手機照片,話語間帶着滿滿的成就感,“玉米穗成熟後,葉片繼續進行光合作用,能讓籽粒更實,還能避免植株早衰倒伏。”今年合作社“流轉 服務”面積共400垧(東北地區一垧為15畝),初步估算,平均每垧産量在2.7萬斤到2.8萬斤。王尚乾說,“又是一個豐收年!”
政策鼓起“錢袋子”
購銷市場平穩,産後服務貼心,多措并舉促糧農增收
糧食收儲、購銷火熱進行,忙碌一年的農民們歸置完米袋子,又掂量起錢袋子。
豐收糧能不能賣上好價錢?這是種糧農民最關心的事。
“前段時間按8毛一斤賣了部分玉米,現在倉庫裡還存了50噸,過一段再賣。”和往年一樣,秋糧開秤後,劉延河想再等等後市。
業内人士表示,受天氣等因素影響,今年玉米上市期比往年推遲了10至15天。随着秋糧收購進入旺季,稻谷、玉米的價格均有所回落。
為了保障種糧農戶的收益,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已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等省啟動。預案規定,2021年産的三等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别為每斤1.28元、1.3元。中晚籼稻最低收購價較去年每斤上漲0.01元。
保障收購資金充足。“我們結合全省糧食産量,今年安排800億元信貸資金支持秋糧收購,其中政策性收購資金500億元、市場化收購資金300億元,全力保證資金供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黑龍江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全國看,今年10月1日至11月21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累計投放秋季糧棉油收購貸款921.3億元。其中糧油收購貸款投放439.18億元,占整個收購季糧油收購貸款投放計劃的27%。
完善産後服務體系,也是助農增收的重要一環。
一大早,龍江縣江源油脂公司的烘幹車間裡,10多米高的糧食烘幹機組正轟隆隆地運轉。黃澄澄的玉米由提升機運至烘幹塔内,經過一系列循環幹燥、冷卻後,從卸料口“嘩嘩”傾瀉而出,經輸送機直送糧倉。
“今年由于天氣原因,收獲的玉米含水量普遍超過35%,估計到後期,糧食烘幹需求旺盛。”江源油脂公司負責人孔凡成介紹,作為大型糧食倉儲貿易企業,公司共有大型烘幹設備4套,高峰期24小時滿負荷運轉,一天可烘幹4000噸糧食;40多個立筒倉,能滿足50萬噸糧食儲存需求。
在農戶眼裡,江源油脂公司就是家門口的“糧食銀行”。“豐收的水稻、苞米提前運到糧庫,确認等級後,立馬送去烘幹儲存。啥時候價錢好,啥時候再出手。”趁着天氣晴好,胡香城午飯也來不及吃,拉上滿滿一車新苞米,就往公司奔,“糧車從入門登記、扡樣、化驗、稱量到卸車,不出40分鐘就能完成。咱是老客戶,前3個月倉儲還免費呢!”
在山東,社會化服務同樣幫助農民解決後顧之憂。“公司在地頭按照水分、雜質差異進行現場收購,将潮糧及時烘幹儲存。”共赢農業服務公司負責人李會來說,“盡管成本比常年高,但能夠确保糧食歸倉的質量。”
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安排中央财政資金29億元,補貼購置谷物烘幹機7.7萬台,受益農戶和農業生産經營組織超3萬個。“十四五”期間,我國還将加快培育多元市場購銷主體,健全糧食産後服務體系,強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用好托管服務,向規模要效益。吉林農安縣青山口鄉南台子村農民李文志,将家裡的兩垧地全程托管給了農機合作社,他算了筆賬:從産量看,合作社采取保護性耕作,一垧地比過去增産1000多斤;從投入看,由于合作社統一批量采購農資,加上國家全程托管補貼,一垧托管服務費隻要1000元,比自己種地節省了800多元。“今年玉米價比去年同期高,開秤能賣到9毛5。一攬子算下來,一垧地比托管前增收超過2000元。”李文志說。
打造綠色農業,增添收益成色。浙江桐廬縣莪山畲族鄉沈冠村百畝稻魚共養基地,前不久剛迎來大豐收。“每畝收獲稻谷1000多斤、稻花魚260多斤,最重的魚足足有兩斤!”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笑得合不攏嘴,“綠色水稻市場價高,每畝收入能達1萬元。”
調優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在劉延河的家庭農場,有六七十畝地專門用來開展新品種試驗。“現在種的,都是我篩選出來的優良品種。今年夏天雨水偏多,我選的品種表現突出,籽粒比其他品種都要飽滿,明年再擴大100畝。”劉延河說。
專項補貼給力,化解成本上漲壓力。年初以來,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普遍上漲。為了穩定農民收入,中央财政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200億元,13個糧食主産省份的産糧大縣推廣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穩預期促增收。
産銷形成“長鍊子”
拉長糧食産業鍊條,向标準化、品牌化要效益
“新打的谷子,有一股田野的味道。”走近安徽鳳台縣國武糧油工貿有限公司的現代化糯稻加工流水線,一縷縷新米清香沁人心脾。經過3道除雜後的稻谷一批批進入砻谷機,剝去外殼後經過6次碾磨,白花花的米粒躍然眼前。
“這批糯稻質量不錯。”公司技術總監朱立套抓起一把米說,“你看,糠皮去掉以後,米粒圓潤硬實,基本都是整粒,出米率應該有七成左右。”據介紹,這些米後續還将經過篩孔分級、色選去黃、磨粉、打包等一系列“梳妝打扮”。
加工企業是糧食産業鍊條上的重要一環,上連農戶,下連市場。“我們走的是标準化生産、品牌化銷售的路線。”國武糧油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國武說,公司購進現代制米設備,擴大再生産;開發“徐橋”品牌系列糯米産品,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認證,俏銷全國市場。
“今年生産線基本是24小時滿負荷運轉,一天加工900噸原糧。”朱立套介紹,現在每噸糯米銷售價為4700元,按照67%的出米率,扣除原料、電費等成本,利潤在200元左右,比市場上同類産品高出約100元。去年,公司銷售額達到6億元。
加工企業怎樣保障原糧供應?在鳳台縣朱馬店鎮,15萬畝綠色食品基地坐落于此,這裡是全國三大籼糯稻生産基地之一,也是國武糧油公司主要的原糧基地。
訂單農業,串起産加銷産業鍊條。“好米不愁賣,有訂單就更踏實了。”鳳台縣農盼水稻機插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傳安,是當地有名的“田保姆”,他道出種糧秘訣:“早在年初,我們就跟國武糧油簽下收購訂單。按照今年的行情,每斤收購價1.6元,比市場價高0.2元。合作社今年流轉140多畝地,托管1300多畝,全部種植優質糯稻品種,帶動263戶一起增收。”
優質優價形成良性循環。“出穗的時候氮肥不能太多,會影響出米率,今年雨水多,病蟲害多防了一次。”說起耕種技巧,陳傳安有一肚子經驗,“今年部分水稻雖然分蘖少,但是管理到位,穗粒數上去了,畝産達到了1200斤,大夥都很滿意。”
“農頭工尾、糧頭食尾”,除了走品牌路線,延長産業鍊也是糧食增值的好辦法。去年,農業農村部出台《關于促進農産品加工環節減損增效的指導意見》,強調農産品加工應當“宜粗則粗、宜精則精,宜初則初、宜深則深”,引導農産品加工企業合理确定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加工精度,鼓勵推進糧油類副産物綜合利用。
“我從小就是在糧食堆裡長大的,家鄉泗洪很适宜種水稻,但供給市場的通常隻是稻谷或大米,留給農民和糧企的利潤十分有限。”江蘇蘇北糧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冬冬是一名返鄉創業的“85後”,反複考察市場後,他決定引入稻米副産物深加工。
稻米深加工鍊能拉多長?“可以說,稻谷一身都是寶。”趙冬冬給我們揭開稻谷内部的層層面紗——
100斤稻谷經過加工後,除去少量損耗外,可以産出68斤大米、8斤米糠、1斤碎米、18斤稻殼。米糠經過膨化浸出,可以産生15.5%的毛油和副産物糠粕;毛油再經過提純,獲得70%的精煉油。“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産生脂肪酸、米糠油皂角、米糠蠟等一系列産品,各有各的用途。如果繼續提煉,還可以生産醫用産品谷維素。”趙冬冬如數家珍。
工序不少,利潤怎麼樣?趙冬冬的加工賬捋得清楚:糠粕賣給飼料企業,每斤至少1元;稻殼賣給當地電廠,每噸可賣250元;市面上的稻米油每斤可賣8元。扣除米糠加工每斤1元左右的成本,每噸稻谷通過副産物加工能實現80至96元的增值收益。目前,公司大米年産值達4億元,稻米油年産值約4000萬元。
“稻谷深加工前期投入大,但是前景可期。利潤上去了,我們也要給農戶吃上定心丸,現在一斤優質稻谷收購價比市場價高2毛錢。利益鍊綁得牢,産業鍊才能持久。”手裡的一瓶稻米油金燦燦,趙冬冬的眼裡也充滿希望。
讓糧食産業鍊産出更多效益(記者手記)
谷粒結滿穗,新糧喜入倉。
這是農民一年裡最舒心的時候。扛住了不利天氣影響,防住了病蟲害,結束了緊張的田間忙碌,終于迎來沉甸甸的豐收。
這也是衆多糧企新一輪運轉高峰的開端。及時對接優質糧源,減少流通損耗,千方百計提升加工效益,糧食生産的後半程才剛剛開始。
倉廪實,天下安。糧食供應鍊一頭連着農民,一頭連着餐桌。糧食産業提質增效,既有利于保護和調動各環節生産主體的積極性,也能為我們的飯碗裝上更多的好糧。近年來,瞄準理順糧食産業鍊條,制度性供給不斷強化。一方面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市場化收購的同時,繼續實行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種糧農民收益;另一方面不斷健全完善産後服務體系,促進糧食“産購儲加銷”協同聯動越來越順暢高效。
讓糧食産業鍊産出更多效益,農民和企業自身也在主動作為。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田野裡長出更多綠色優質的糧食;促進副産物綜合加工利用,延長産業鍊、提升價值鍊,一粒糧食的身價翻了幾個跟頭。在采訪中記者欣喜地看到,一家家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利用規模化、組織化優勢,不僅帶動農民調整和适應新的生産方式,促進節本增效,還為産業鍊上下遊牽線搭橋,構建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糧食優質優價的良性循環。
糧食生産茬茬相接,産業鍊條環環相扣。連年豐收保供穩價,正是來自這樣一季又一季的接力。期待糧食産業鍊不斷延展,結出更多實實在在的效益之果。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