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這幾天的天氣明顯要比之前要更加的悶熱了,尤其是在中午的時候,就算是什麼也不幹,也能感覺到身上大汗淋漓,原來是小暑節氣就要到了。小暑是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7月6日-8日之間,當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就迎來了小暑節氣。而今年的小暑是在7月7日,農曆六月初五,也就是這周的星期天。那小暑節氣中的“小暑”是什麼意思呢?小暑到了就入伏了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暑節氣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對于小暑節氣的解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這樣描述的:小暑,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因此小暑就可以理解為小熱的意思,但是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有一個成語“寒來暑往”,其中的“暑”也是熱的意思。不過這個熱和我們平時所理解的意思有點不同,是“炎熱”的意思。因為在小暑節氣的時候,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盛夏了。
小暑、大暑分别對應的是小寒、大寒,它們都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在小暑節氣的時候也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也就是從小暑節氣以後就連風中也是帶着熱浪的。二候蟋蜂居壁,在小暑節氣的時候蟋蟀也開始從田野中逐漸進入農民的庭院裡。三候鷹始摯,意思是說孵化出來的幼鷹在這個期間也開始由老鷹帶領着從鳥巢中飛出來,然後像母鷹學習飛行、獵食的技術。小暑、大暑都是反映夏天暑熱程度的節氣,那小暑節氣到了,是不是三伏天也到了呢?
關于何時進入三伏天,在民間有句諺語,即“夏至三庚數頭伏”,就是說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就是頭伏了。而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則進入是末伏。其中頭伏和三伏分别是10天,而中伏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按節氣來看,三伏天一般是小暑節氣至立秋節氣後這段時間,也就是在7月中間到8月中旬這一個月裡。在今年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是在7月12日(庚戌日,農曆六月初十),所以2019年入伏是在7月12日,而小暑節氣是在7月7日,也就是說小暑節氣期間就正是進入三伏天的頭伏。這個期間,因為地面吸收的熱量大于釋放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儲存日趨達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也就越來越熱了。在民間還有農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可見其炎熱程度。
不過,小暑也僅僅是剛剛進入伏天,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正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其中雖然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但是“伏天”最熱的還要數中伏,也就是大暑節氣的時候,就是最熱的時候了,并且今年的中伏有20天哦,從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
另外需要注意,在小暑節氣期間因為受到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的影響,在國内大部分地區降水會明顯增加,并且雨量大又比較集中,因此在這個期間容易出現洪澇災害,需要注意防澇!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