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問:微信/支付寶上的理财産品,能買嗎?
想起一句廣告詞:我們不生産水,隻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套用一下,微信、支付寶也不“生産”理财産品(不是産品發行方),隻是理财産品的搬運工。
比如你熟悉的餘額寶,本質上是天弘基金公司的貨币基金;支付寶麼,是比較方便的代銷渠道啦。
所以,這個搬運工再有名氣,上面的産品類型各不相同,交易規則也不一;單看平台就一概而論,還真不合适。
一、
那買理财,到底要看清哪些要素?
咱們挑個不那麼有名的産品,仔細瞧瞧。
*本文提及的産品,僅為分析示例,不代表投資建議
穿透“搬運工”,先來問一問:
1. 到底是什麼金融公司,發行了這個産品?
2. 這個産品,到底是什麼?
找找産品頁面,就不難發現,這是一款“債券基金”,而發行方是:中國人保資産管理公司。
估計會有朋友好奇:基金産品,一般不都是基金公司發行嗎?為什麼這款産品的發行方卻是資産管理公司?
其實,2013年,證監會就發布過一個管理規定:
允許證券公司、保險資管公司等金融機構,申請開展基金業務,經過批準的可以發行公募基金。
隻要經過批準,保險資管公司,也可以發基金;正經發行方,可以确定了。
别小看這一點。
很多朋友覺得,在大平台、在銀行買理财 = 靠譜,就有可能踩坑。
二、接着往下看,這個看起來4%,還很靈活的産品,看着很厲害。
可仔細一看,債券基金的“靈活申贖”,和餘額寶這樣的活期,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要說一款産品值不值得買,得優點、缺點仔細看。
萬用模型——投資品的“不可能三角”,用起來。
* 簡單來說,單一投資品,不可能又收益高、又風險低,又随存随取。
1、收益性
雖然标着的近一年收益4%,但注意了!
它是一款「淨值型産品」,仔細一看每天的收益不固定。
近一年收益4%,表示之前一年的收益有4%。但曆史不等于未來哦。
仔細看看,它近1年收益在4%左右,但是近1個月卻隻有0.13%。
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過去1個月投資,也許收益還不如餘額寶。
這也是淨值型産品的特點,不是穩穩的每天給你發收益,而是有漲跌波動,可能一段時間收益比較高、而過一段時間收益比較低。
隻有投資時間拉長,你的收益才會相對更穩定些。所以這類産品,并不适合随存随取,一般來說,我會建議你持有半年以上。
這麼一看,不難發現,它跟你心目中理解的活期,還真不一樣。
2、風險性
風險的核心,是你的錢到底投資在哪些方向呢?
此處,歡迎用常提的“投資四原色”,刨根問底。
我找到了詳細的基金配置圖——
可以看到,産品大部分資金投向了債券,總體來說風險低于股票、高于現金類(如銀行活期)投資;不過收益是有波動的。
3、流動性
那等需要用錢的時候可以馬上取出來用嗎?可以馬上取,但是不能馬上到賬,為什麼呢?
另外,取出規則中規定,T 3日到賬。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周三3點前取出,需要3個交易日後,也就是等周四、周五、下周一,才能拿到錢。
還有贖回費用,持有0-6天贖回費高達1.5%。
剛買就想取?相當于每1萬元,收150元手續費,真不低。
7天内,幾乎可以說,不賺反虧。
所以,這個看起來很靈活的投資,其實适合先存一陣、至少1~2個月用不上的錢,不能當純活期用。
三、雖然今天隻說了1個産品,但對于其他平台、不同類型的投資,買前邏輯是類似的。
總結一下:
先查發行方,是否合法合規、真實存在;
再看收益、風險、期限是否符合需求
所以,你知道你在各大知名平台、金融機構買的理财,到底是什麼類型的産品嗎?
如果你已經知道了,點個分享,讓我知道你已經會用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