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心理學雙面人案例精分感悟

心理學雙面人案例精分感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12:01:49

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咨詢師苗保平(網稱心若無塵)。從今天開始,我們将一起閱讀魯芳所著《每天學點心理學效應》一書,今天是該書的“第三章人際交往必知的心理學效應”章節内容。

心理學雙面人案例精分感悟(跟着無塵讀好書)1

邊際效應一﹣要的不是多,而是及時

妻子知道丈夫一直希望有一塊腕表,一次偶然的機會經過商場,剛好發了工資,她一咬牙就給丈夫買下了。丈夫第一次收到妻子的禮物,自然感激涕零,隔天就戴上腕表去上班,妻子也覺得自己的心意沒白費。不久,妻子在逛商場時,看到一件呢子大衣,心想如穿在丈夫身上一定很帥氣,于是就買下了。丈夫再次收到禮物,自然也是很開心的,但是那種感覺顯然沒有第一次那麼強烈了。後來,妻子還是會隔三差五地買點東西給丈夫,包括生活用品之類的,但是再也沒有看到他第一次收到禮物時的反應了。有一次,丈夫甚至還說了這樣一句話:“以後不該買的就别買了”。妻子心裡很不是滋味,一度懷疑是不是丈夫不愛自已了。

邊際效應:“邊際效應”也稱“邊際貢獻”,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意思是消費者在消費逐次增加同一個單位的消費品時,體驗到的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就好比我們在饑渴的時候吃到的第一口食物,喝到的第一口水,滿足感是最強的;而到後來你吃得越多,喝得越多,那麼食物所帶給你的滿足感會越來越少,直到最後消失。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近期内重複得到相同或類似的報酬次數愈多,那麼,該報酬追加部分的價值就越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邊際效應的應用也是十分常見的。很多時候不是你做得不夠好,也不是對方對你的感情變了,而是類似的事情做得多了,就失去了它原本該有的價值。

這就啟示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付出得多不如付出的及時。在别人不需要的時候,你的好往往會被忽視;而在最恰當的時候伸出援手,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在對方需要關心的時候,毫不吝啬地給出你的關懷;在對方需要溫暖的時候,及時地送上一縷陽光;在對方缺錢的時候,爽快地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忙救急;在對方口渴的時候,迅速地遞上一瓶水……這就是所謂的“雪中送炭”。

在與人相處的時候,适當地付出是智慧。另外,“邊際效應”還告訴我們,很多事情隻要改變一下做法,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人際交往這條路上,做法往往決定效果。

心理學雙面人案例精分感悟(跟着無塵讀好書)2

解讀:

當然,“邊際效應”與假惺惺是兩碼事。不過,當“邊際效應”發生地時候,用通俗的說法來說是管得寬,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説,即演變為控制,反而起到反作用。

“邊際效應”很容易發生在親子關系中,影響孩子的自主成長。有一次,乘坐公交車,當時的車廂乘客不多,座位相應也多,一對父女上車後,父親先是讓女兒坐到左側靠窗座位,後來說陽光嗮,讓女兒坐在右側靠窗座位,再後來,又讓女兒同自己一起坐在車廂後邊的座位上,哎呦呦,女兒不知道怎麼坐才好。我覺得這就是有“邊際效應”的意思。

相同例子,還發生在夫妻之間,也比較多。在一個單位裡,如果一個領導總是插手下屬的工作,也是沒有把邊際搞清楚,常常搞得人際關系緊張。

話說多了就是廢話,活幹多了就是逼迫他人“失業”,我們都應該弄清楚“邊際效應”的作用。

2022年8月5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