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禅心雲起 來源:私産經濟學與倫理學(Political_Economics)
前言
☄ 通貨緊縮并不是物價普遍下跌本身。它的出現是為了應對維持基金減少。☄ 維持基金減少背後有一個重要原因:中央銀行和部分準備金銀行較早之前增加了貨币供應。☄ 即使中央銀行成功阻止了貨币供應下降,但如果維持基金減少了,它也無法阻止經濟衰退。
通貨緊縮的真正含義
❦文 / 弗蘭克·肖斯塔克
>>Frank Shostak<<
♕譯:禅心雲起
對大多數專業生産者來說,通貨緊縮是個壞消息,因為它引發了物價下跌的預期。有人因此認為,消費者當前會推遲購買商品,由于他們希望在未來在更低的價格水平上來購得這些商品。因此,這削弱了當前支出的總川流,進而讓經濟走向疲軟。
按這種思維,經濟活動呈現為貨币的循環川流。一個人的花費成為另一個人的收入,後一個人的花費又成為前一個人收入的一部分。
如此一來,倘若出于某種原因,人們對未來變得不那麼有信心,從而決定減少支出,這将削弱貨币的循環川流。一旦一個人花錢花得更少,就會使另一個人情況變糟,而另一個人接下來也會削減開支。
根據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的說法,
“幾乎在所有情況下,通貨收縮都是總需求崩潰的副效用——支出下降是如此嚴重,以至于生産者必須依靠持續降價才能找到買家。同樣在很大程度上,通縮事件的經濟影響,類似于任何其他總支出的急劇下降——即衰退、失業率上升和财政緊張。”一個人按此流行思路,就會認為通貨緊縮是通貨膨脹的對立面,而通貨膨脹被看作是商品和服務價格的普遍上漲。
在通縮期間,我們誠然觀察到了價格趨于下降,但這隻是對事情的描述,而這并不是通貨緊縮的本質。
通貨緊縮的本質
要确定通貨緊縮的本質,我們認為,必須追溯這種現象是如何出現的。這裡的關鍵是要确定通貨膨脹的本質。與流行觀念相反,通貨膨脹不意味着商品和服務價格的普遍上漲。
通貨膨脹不是由工資上漲引起的。通貨膨脹也不像一般人認為的那樣,是由失業率下降或經濟活動的活躍引起的。
通貨膨脹是财富從财富的創造者向非創造者的轉移,而這種轉移是“無中生有”的擴張或膨脹貨币供應量所帶來的。
在市場經濟中,貨币的主要功能是履行交換媒介職能。通過貨币手段,一名專業生産者的産品與另一名專業生産者的産品交換。換言之,我們可以說某件東西被換成了錢,接着錢又被換成了别的什麼東西。這意味着在貨币的協助之下,我們用某件東西交換到了另一件東西。
一旦貨币供應量增加,這一過程就會中斷。當貨币憑空産生時,并沒有人用真實财富來換得這筆錢。這筆“憑空産生的貨币”的持有人現在可以把這筆錢換成真實财富。這裡是一種不付出卻獲得的交換,或稱“以無換有”,也就等于把真實财富從那些财富創造者個人手中,轉移到了“憑空産生的貨币”持有人手中。請再次注意,财富轉移行為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貨币供應的增加(即通貨膨脹)。
然而,流行見解卻認為,經濟增長導緻貨币需求不斷增加,必須對貨币進行調節以匹配這種需求,以防止出現經濟混亂。按這種思路,隻要貨币供應的增長與貨币需求的增長保持一緻,就不會出現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但是,不管對貨币需求的狀況如何,貨币供應增加總是必然導緻“以無換有”(即實際财富的轉移)。況且,任何數量貨币都足以完成交換媒介的工作。因此,沒必要增加貨币供應來匹配貨币需求的增長。如米塞斯所說,
“但是,貨币的功用既不會因貨币供應的變動而改良,也不會因之而受損。(…)在整個經濟裡面,可利用的貨币量總是足夠使每個人取得貨币所得和所可取得的一切一切。”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通貨膨脹意味着實際财富從财富創造者轉向新錢持有人。憑空增加的貨币供應引發了這種轉移。
一旦财富轉移過程停止,通貨緊縮就會出現。當憑空産生的貨币供應開始下降,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部分準備金銀行作為
無中生有的貨币源頭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點,我們必須指出,憑空擴大貨币規模背後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部分準備金銀行的存在。
通過履行中間人角色,銀行在實際财富形成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銀行靠把真實儲蓄的供應方介紹給需求方,以便促進真實儲蓄的川流。
以下是運行原理:
農民喬生産了2公斤谷物,自己消費隻需1公斤谷物。他決定把其餘谷物借給農民鮑勃一年。他同意放貸出去的這1公斤未消費的谷物,就是他的儲蓄。借給鮑勃這1公斤谷物之時,喬同意放棄對這1公斤谷物的所有權1年。作為回報,鮑勃向喬提供了一份書面承諾,一年之後他将償還這種谷物1.1公斤。0.1公斤構成了利息。這裡的1公斤現有谷物,被用來交換一年之後的1.1公斤谷物。貨币的引入不會改變貸款的本質。喬不是把1公斤谷物借出,他先把自己的1公斤谷物換成100美元。然後喬決定通過銀行A把錢借給鮑勃,期限一年,利率10%。在貸款到期日,這筆放款通過A銀行償還給貸款人。因此,鮑勃——100美元的借款人——将在到期日向銀行償還借款本息。銀行将把他的100美元本金加(扣減銀行手續費後的)利息轉給喬。簡而言之,這筆錢兜了一個大圈,又回到了最初的貸款人手中。請注意,一般人如果手中沒東西可供放貸,也就沒辦法成為貸款人。
現在,讓我們把中央銀行和部分準備金銀行引入分析。中央銀行和部分準備金銀行的存在,使得銀行能夠憑空産生信貸。
比如說農民喬以100美元價格賣掉了他儲存下來的1公斤糧食,然後把錢存入銀行A。請注意,喬對貨币需求的付諸實施,體現為他在A銀行以活期存款形态持有貨币。請注意,喬的活期存款由100美元現金百分百支持(即銀行保留100%的現金儲備)。換種說法,對于銀行存款,也就是100美元銀行負債,銀行也持有100美元現金。現在考慮這樣一種情況,當銀行A從喬的存款中提出一部分并放貸出去。假設A銀行從喬的活期存款中取出50美元借給鮑勃。A銀行放給鮑勃50美元貸款,為鮑勃開設一個金額50美元的活期存款賬戶。注意,借錢給鮑勃之前,(總)消費能力是100美元,而現在變成了150美元——借錢給鮑勃使貨币供應增加了50美元。我們現在有150美元的活期存款(喬的100美元活期存款和鮑勃的50美元活期存款),這些存款完全以喬最初存入的100美元現金為依托。注意,A銀行150美元活期存款負債由100美元的現金支持。A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為100/150,即66.7%。如果喬和鮑勃同時決定一起取出150美元,讓現金落袋,A銀行就會出現麻煩,因為它隻有100美元。在到期日,鮑勃償還了50美元給A銀行,這意味着一旦鮑勃支付了50美元給A銀行,A銀行就結清了鮑勃這個金額的活期存款賬戶。注意到這50美元沒有償還給原初的貸款人,因為沒有這樣的貸款人。因此,一旦銀行A結清鮑勃的活期存款賬戶,貨币供應就會萎縮50美元。(請再次注意,A銀行靠 “無中生有”創造的信用在貸款到期日又化為烏有。)隻要銀行繼續憑空擴張信用,各種非生産性活動就會繼續繁榮。然而在某種程度上,由于貨币供應憑空持續擴張(這導緻了真實财富轉移),就會出現一種綁定的消費品要遠多于其釋放的消費品的生産結構。(最終消費品的消費超過了這些消費品的生産)。
維持基金下降
導緻通貨緊縮
這種相對于消費品生産的過度消費,導緻了維持基金的下降。這接着又削弱了對生産結構各階段就業的支持。
因此,各種活動的績效開始惡化,銀行不良貸款開始上升。作為回應,銀行縮減了它們“無中生有”的信貸活動,進而導緻貨币供應下降。(記住,一旦憑空産生的貸款被清償而非續貸,當其他條件不變時,貨币供應就會下降)。貨币供應下降開始刺破各種非生産性泡沫活動,也就意味着出現經濟衰退。同時,鑒于現在追逐每件商品的貨币減少,這意味着商品價格普遍下降。(注意一件商品的價格是每單位這種商品花費的美元金額)。
即使中央銀行成功阻止了貨币供應下降,但如果維持基金減少了,它也無法阻止經濟衰退。貨币無法替代維持個人生活和福祉所必需的消費品。所謂旨在遏制價格下跌的政策不過是在贊助非生産性活動。
因此,通貨緊縮并不是物價普遍下跌本身。它的出現是為了應對維持基金減少。這一減少背後有一個重要原因:中央銀行和部分準備金銀行較早之前增加了貨币供應。
最新數據可能有助于說明當前的風險: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經調整後的貨币供應量指标(AMS)顯示出明顯的增長勢頭。2019年4月為51,010億美元,1980年1月為4,185億美元,增長了1,119%。
自2003年6月以來,美國維持基金指标顯示出明顯下降(見圖表)。
如果這一指标是顯示“維持基金”狀況的有效指标,那麼未來經濟長期低迷的可能性也就大增。旨在解決物價上漲和經濟活動下降等各種症狀的政府政策,有極大可能會進一步削弱維持基金,從而使局面變得更糟。
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和政府停止幹預,就會允許私營部門能夠迅速積累維持基金,并為真正的經濟繁榮奠定基礎。
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重複前述):即使中央銀行成功阻止了貨币供應下降,但如果維持基金減少了,它也無法阻止經濟衰退。貨币無法替代維持個人生活和福祉所必需的消費品。所謂旨在遏制價格下跌的政策不過是在贊助非生産性活動。
因此,中央銀行和政府越是起勁地試圖緩解物價下跌和失業率上升等表面症狀以提振經濟,經濟狀況反而會變得越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