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衆所周知,姜維作為諸葛亮唯一的傳人,繼承了諸葛亮關于軍事方面的戰略戰術,然而很多人卻總覺得姜維一生沒有什麼太大的功績。事實上,在諸葛亮死後,姜維總共北伐11次(有争議)且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一生都在踐行諸葛亮“還于舊都”的遺志。按理說,姜維如此顯赫的功績,怎麼史料中卻給人一種聲名不顯的感覺呢?說起來,這事與費祎被刺以及陳壽寫姜維時大量采用春秋筆法有關。
▲《三國志》線裝本
費祎,字文偉,江夏(今河南信陽市羅山縣人)人,與諸葛亮、董允、蔣琬合稱“蜀漢四相”。在處理内政事務方面,費祎的能力可與諸葛亮相提并論,而他本人也是諸葛亮生前最器重的人之一,與姜維正好優勢互補,組成一内一外的搭檔,算是諸葛亮留給蜀漢的核心班底之一。然而費祎的死因卻不大光彩,他是被刺身亡的。
▲諸葛亮及費祎劇照
刺殺費祎的刺客具體是誰,關于這個問題,相關史料中的記載相互矛盾。按照《後主傳》和《費祎傳》的說法,刺客名叫郭循,乃是魏國派遣過來的間諜。然而《魏書》的記載則與之相反,魏國後期與蜀漢勢力有過接觸且姓郭的人隻有一個叫郭脩的人,他被姜維降俘虜後脫離曹魏,加入蜀漢勢力。那麼這裡就有一個疑問,郭脩與郭循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陳壽雕像
在後世學者看來,很可能是同一個人,脩與循二字形似,其中一種寫法很有可能為誤記。再考慮到“蜀不置史”的背景,史家遂傾向于認定出現次數最多的郭脩為其本名。在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間諜想要混入蜀漢,必須要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被俘而降很顯然就是其中之一。其次,陳壽關于費祎被刺一事寫得相當模糊,大量運用春秋筆法,要知道修史最忌諱的就是模棱兩可,陳壽卻為何要故意這麼做呢?其實是為了報恩,所以“為尊者諱”。陳壽本為姜維的主簿,二人私交甚好,假如真是姜維主導了這次刺殺,那麼陳壽将其模糊處理倒也情有可原。
▲蜀漢大将軍姜維劇照
結合以上種種,不難推測刺殺費祎的幕後黑手就是姜維。費祎若是被刺,最大的得利者是誰?表面看是曹魏,實際上的最大得利者卻當屬姜維。當時費祎主張休養生息,連續數次都将姜維的兵力人數控制在萬人以下,阻礙了姜維的北伐大業,二人久而久之就産生了矛盾。若是姜維無法北伐,那麼最大得利者才是曹魏(從軍事角度看),這樣就可以讓曹魏省出兵力,專心應對孫吳。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曹魏實際上是支持費祎的休養生息政策的。
▲少帝曹芳劇照
其次就是郭脩的來曆,這其中也相當值得後世玩味。曹魏方面得知郭脩刺殺費祎後,少帝曹芳曾經下诏予以褒獎封賞,然而這一行動卻是在費祎被刺身亡的七個月之後。如果郭脩真是曹魏方面派出的卧底,曹魏方面自然早有預料,不可能過了這麼久才知道此事。那麼退一步來說,在郭脩加入蜀漢後,誰最有可能指使他行刺?很顯然,就是他接觸的第一個人——姜維。
▲姜維劇照
從這件事上不難看出,姜維為實現自己複興漢室的夙願,不惜以這樣的暴力手段除掉阻攔者,可見他并非是一個心胸開闊之人,當然這也暴露出他在蜀漢朝廷的根基之淺,壓根無法通過其他手段來獲得君臣對于北伐的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姜維“獨木難支”,北伐最終隻能以失敗結束,再加上陳壽在記載姜維時特意采用的暧昧描述,導緻後人若不細看《三國志》,隻當姜維碌碌無為。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四·魏書四·三少帝紀第四》《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十四·蔣琬費祎姜維傳》
趣觀曆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曆史。
歡迎加入古代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培養思維、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獲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