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小學語文二年級詠柳教案

小學語文二年級詠柳教案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21 00:27:33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嫩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的春風,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釋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裡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裝飾,打扮。

一樹:滿樹。

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縧(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裡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詠柳》教案

一、教材分析: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寫的是初春二月柳樹、柳條、柳葉。這首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

二、教學目标: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麼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闆書:3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麼詠柳是什麼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麼?(詩人正看着柳樹,贊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闆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麼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後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縧”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确。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小學語文二年級詠柳教案(語文二年級下冊古詩二首)1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1)(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麼?(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麼?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麼?(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着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1)接下來,詩人又是怎麼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哪裡讀得好?你為什麼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着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夥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隻要求兩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五、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讨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别: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闆書設計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喜歡文章可以點贊加關注,學習找我不迷路。

素材來源網絡,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