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最新劇集《女浩克》上線了。
網友簡直吵翻了天。
複刻《複聯1》綠巨人爆錘洛基名場面
評論兩極化嚴重到,仿佛一極在地球,一極在阿斯加德。
IMDB目前評分5.3(剛上線時僅有4.2),典型的“C型”兩極化評分。
當時其中男性平均分為4.3,女性平均分為7.7。
相比之下,豆瓣評分有7.4,一個中等偏上的分數。
這也不是漫威作品第一次被沖擊,前不久完結的《驚奇少女》,也遭遇了一波一星轟炸。
顯然,觀衆對漫威,或者說是漫威背後的迪士尼,早已積怨已久。
在影視作品被迪士尼作為政治犧牲品的今天,它們也無可避免地淪為了粉黑大戰的戰場。
「女浩克」
She-Hulk: Attorney at Law
2022.8.18
有情懷,無新意
《女浩克》第一集。
漫威繼續發刀!
首集直擊托尼和班納的“科學組”,夢回當年。
原來當初班納能把浩克和班納融合在一起,少不了托尼的幫忙。
财大氣粗的托尼直接在墨西哥給班納建了一座實驗室。
倆人還造了一個小酒吧,班納吐槽說托尼喝醉酒後總抱怨史蒂夫。
這種昨日重現也太戳人淚點了吧!
上:《複仇者聯盟》 下:《鋼鐵俠3》彩蛋
女浩克調侃“美國翹臀”,真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而且《女浩克》還揭秘了一個萬千觀衆好奇許久的問題:
史蒂夫·羅傑斯到底是不是處男?
揭曉答案:不是!
根據浩克的描述,這個女孩應該是下圖這個↓,在《美國隊長》中出現過。
因為這個女演員還演過星爵的媽媽,所以腦洞大開的網友覺得說不定美隊和星爵有血緣關系。
這一段引得“美隊”克裡斯·埃文斯也親自下場回應:
有班納,有托尼,有史蒂夫,還有娜塔莎。
上:《女浩克》 下:《複仇者聯盟2》
這一集真的情懷滿滿。
當然,除了緬懷,《女浩克》還講述了女浩克的起源故事。
主角詹妮弗和表哥班納一同公路旅行,意外出了車禍。
受傷的詹妮弗沾到了班納的血,變身女浩克。
班納想要幫助詹妮弗訓練來适應新身份,沒想到自家表妹做的可比自己好多了……
漫畫中,詹妮弗是因為身受重傷,接受了班納的輸血後才變成女浩克的。
劇集對這一點進行了改動,同時保留了漫畫打破第四面牆的設定,增強喜劇效果。
不少觀衆還覺得女浩克看起來不夠強壯,但幕後主創們本身就希望女浩克看起來更像是奧運會運動員而不是健美運動員的身型;
以及參考一下漫畫形象,還很還原!
左:劇集的藝術海報 右:女浩克漫畫封面
首集也貢獻了不少笑料,比如比不過表妹後惱羞成怒的浩克。
比如男女浩克對打。
這一招曾在《無敵浩克》裡出現過
不過有一說一,一個綠巨人還沒什麼感覺。
但男浩克加上女浩克,真的很像史萊克……
總結一下,《女浩克》的定位是律政輕喜劇,從首集來看風格也很輕松。
但你要說喜劇功底,前頭有個《旺達幻視》難以超越。
要說題材深度,也比不過《傲骨賢妻》《傲骨之戰》這種。
要說講女性超英身份和正常生活的平衡,原來網飛的《傑西卡·瓊斯》拍得也不錯……
《旺達幻視》《傲骨賢妻》《傑西卡·瓊斯》
這麼一看,雖說都沒啥大問題,但就感覺沒啥新鮮的東西在裡面。
也有可能是隻播出了一集的原因,說不定後面會精彩很多。
畢竟我們的馬律師、還有蒂姆·羅斯飾演的大反派憎惡都還沒亮相。
不過,無論是劇情、人設,還是特效,都不是《女浩克》引起這麼大争議的主要原因。
最根本的一點,還是在這個“女”字上面。
女性超英?女性困境?
先給大家說說評分大戰怎麼開始的。
最開始是在劇集播出之前,一波觀衆就在IMDB上惡意打了低分,其中30歲以上的白人男性更是一分轟炸的重點人群。
這種惡意差評自然要不得,另一波觀衆(以女性觀衆居多)為了平衡評分,給劇打了五星。
然而在劇集播出之後,評分大戰也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
一波觀衆借着惡評來抒發自己的不滿,另一波為了反對他們,自然要高分拉平。
此時的一星和十星,都不再是劇評的标準,而是成為了兩方觀點不同的觀衆的陣地。
那麼,《女浩克》的争議到底在哪裡?
在首集中,《女浩克》對女性困境進行了一些真實的刻畫和描述:
還有這段:
而且因為變身後依舊有清醒的神智,以及對情緒更好的掌控,讓詹妮弗在“做浩克”這件事情上面适應得更快更好。
說白了就是,女浩克要比男浩克強一點。
一些男性觀衆受不了女權,更無法忍受女性比男性強,于是,和劇集質量無關的一星就刷了出來。
客觀來說,《女浩克》首集完成度在及格線之上。
算不上什麼佳作,但也是一部合格的商業作品。
爛番茄、MTC等其他網站的評分,也相對來說中肯和正常。
刨去争議的内容,一部分外國網友要麼是肯定了喜劇風格和主演塔提阿娜·瑪斯拉尼的演技;
另一部分則吐槽劇情沒什麼新意和特效差勁。
所以打差評的觀衆真的認為《女浩克》隻值一星嗎?
倒也不見得,更多得應該是,他們已經厭煩了迪士尼一套又一套、永不停歇的價值輸出。
但打一星這種宣洩方式,不得不說實在是有些幼稚。
粉絲們掐架半天,黑火也是火,幫着宣傳了一波,倒讓迪士尼坐享其成。
說真的,大家的炮火,應該轉移一下了。
迪士尼,危
對漫威粉來說,“複聯四之後再無漫威”這話不是說說而已。
如果頭一個十年是輝煌盛世,那麼如今更像是“一地狼藉”。
MCU(漫威電影宇宙)頭十年的布局,無論是故事還是電影的發行,都有着清晰的主線和規劃。
複聯四及之前所有電影
從鋼鐵俠、美隊、雷神的單人獨立電影,到初代複聯的成立,再到幻紅、銀護、奇異博士、小蜘蛛等新複聯成員的加入,那叫一個循序漸進,錯落有序。
十多年二十來部電影,平均下來一年才兩部。
這個節奏不僅讓粉絲有足夠的時間愛上和消化情緒,也讓MCU有充足的時間來發展人物和故事。
再來看看複聯四之後:
不算空白的2020年,從2021年初的《旺達幻視》到現在的《女浩克》,MCU足足上映/上線了14部主要作品:
完全是應接不暇的程度。
而且不論是電影還是劇,走得都是“老新參半,先老後新”的路線。
顯然,漫威是想利用老複聯們最後的餘溫,來推出新一代的,更年輕、更多元化的超級英雄們。
問題是,這波新英雄們也太“多元”了。
有女性,有LGBTQ人群,有少數族裔,甚至有殘疾(《鷹眼》劇集)。
紮堆的女性角色的出現,讓“複聯”變“婦聯”。
而這種“多元”實際是單極化的“一元”,一頭紮進zzzq裡,反而扼殺了原本的多元性。
《尚氣》:亞裔 《鷹眼》:女性 《驚奇少女》:巴基斯坦裔+女性
《永恒族》更是buff疊到飛起。
整個永恒族不僅性别上數量對半分,還兼顧了LGBTQ群體、有色人種群體和殘疾人群體和青少年群體。
這哪是永恒族,這分明是地球村。
要是故事講得好就算了,但複聯四之後好像也就《旺達幻視》算是一個精品。
一句話總結“後複聯時代”就是:沒有主線,布局稀碎,劇本不行,急于求成。
回想當年《美國隊長3》,複聯成員們還因為選擇自由還是規則而打架。
如今的超英能選擇的,大概隻有選哪套zzzq的套餐了吧。
除了大頭漫威,迪士尼其他作品的zzzq程度也十分離譜。
先說大家一直吐槽的,如今迪士尼公主的選角。
這是小美人魚;
這是白雪公主。(喂,還記得自己叫什麼公主嗎?)
不評價演員本身長相,但這跟原著差了有十萬八千裡吧!
蓋爾·加朵飾演邪惡皇後
圖源見水印
關鍵是,迪士尼不是沒有有色人種的公主啊!
《公主與青蛙》的蒂安娜公主她不香嗎?!
幹點正事吧,迪士尼。
話說前幾年的迪士尼,價值輸出還算正常。
2019年的《阿拉丁》,雖說也進行了改編,但一定程度的女性意識覺醒,以及獨立自主勇敢無畏等性格,都讓茉莉公主更受歡迎。
《黑豹》更是塑造了一個優秀的黑人超級英雄形象,對非洲的風情文化也有很正面的宣傳。
再看今年:
6月上映的《光年正傳》,因為包含同性元素被多個國家禁止上映。
同性元素本身沒啥問題。
但就是說,一部也面向兒童的動畫片,也可以沒必要?
還有今年9月8日即将上線的《皮諾曹》,仙女教母形象更是颠覆……
而且現在的趨勢是,你要是說這片zzzq,就有人反駁你說這點東西都看不得了?
你要誇這拍得好,就有另一撥人說你無腦跪舔……
心累,不想說了。
歸根結底,既然要搞政治正确,那就“正确”地搞。
就拿在兒童片、合家歡片裡加入LGBTQ元素來說。
這個不算,這是個給大人看的小短片
很多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甚至兒童可能都沒完全弄明白這是啥,就一時沖動選擇以此标榜自己或者變性;
等成年以後後悔也來不及。
而且當所謂的zzzq價值導向淩駕于作品本身之上後,這些影視劇不再純粹。
而是淪為拉幫結派、政治鬥争、劃分立場的棋子。
以前看電影可以直接說喜不喜歡,大家讨論的也都是劇情人物。
現在?主演要是個有色人種,我都不敢大聲說我不喜歡。
就像《女浩克》引發的這場網絡大戰,要麼站在女性立場,要麼站在相反立場。
試圖站在中立位置,很有可能被兩邊炮轟。
迪士尼,乃至好萊塢需要意識到的是,他們想要輸出文化實現“天下大同”,但各國國情不一樣,根本無法取得全球認同。
摻雜了政治的作品不再是藝術作品,而是政治武器,這些武器在其他國家必将被禁。
他們是想用自己的zzzq,給全世界洗腦,讓所有人都接受和順從他們的政治。
這顯然是強盜行為。
這句話簡直就是現在迪士尼的座右銘
将所有影視作品都變成自己以為的文化多元,本身也扼殺了影視作品的多元性。
美國的不少父母甚至不再讓孩子接觸迪士尼:
“我決定不讓我的孩子接觸任何迪士尼産品——包括他們任何的流媒體或主題工作的産品。對她來說,還有很多其他有益健康的選擇。”
《黑袍糾察隊》第三季的這段,夠諷刺
如今的zzzq,隻是資本為了攬金的一種口号、政治鬥争、拉選票的一種手段罷了。
有句俗話說得好,“缺什麼喊什麼”。
再看迪士尼如此賣力地吆喝,就很有意思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