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女性朋友,年輕的時候不痛經,到了30多歲反而出現痛經、月經不調的情況,去醫院一檢查,結果患上了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症,好發于30-50歲間的中青年女性群體,常常伴有月經異常、痛經、甚至不孕等症狀。由于術後容易複發,因此臨床上更推薦用中醫治療。
那麼這個病在中醫看來,其實就是瘀血阻滞,所以在治療上就要在不抑制卵巢排卵的同時,以活血化瘀法為主。
張仲景先生的《金匮要略》中就有這麼一方,可以治療腺肌症,而且療效确切。
方藥:當歸芍藥散
組成:當歸、芍藥、茯苓、白術、澤瀉、川芎。
方中芍藥入肝經,重用以柔肝養陰,佐當歸補血活血,川芎活血理氣,三者同用以補肝體、助肝用、緩急止痛。白術燥濕健脾,茯苓滲濕健脾,澤瀉淡滲利濕,三者同用以健脾氣、祛濕邪。
本方肝脾同治,氣血同調,補瀉兼顧,可調經止痛,治婦人腹中諸多疾痛。
臨床常以當歸芍藥散作為基礎方,并結合患者所處月經周期、臨床症狀、有無生育需求等具體情況,予以辨證加減,補瀉兼施,标本兼顧,不僅可明顯減輕子宮腺肌病患者痛經等臨床症狀,還可調整患者情緒,達到身心同治的目的。
醫案舉例:
患者,女,32歲,因經期腹痛伴腰痛3年就診。
經詢問得知,患者經期小腹疼痛嚴重,伴腰部酸痛,乏力,腿軟。觀察舌苔,發現舌質淡紅,苔白膩,且脈弦滑。
超聲檢查顯示:宮底右側璧肌層增厚,回聲增粗,不均,提示子宮腺肌病。
由于患者還有生育要求,且不想收拾,我便給她給予中藥療法,方用當歸芍藥散加減主之:
當歸、白芍、川芎、澤瀉、茯苓、麸炒白術、石菖蒲、浙貝母、黃芪、淫羊藿、醋鼈甲(先煎)。
上方服用14劑後,患者痛經症狀減輕,小腹稍有不适,效不更方,原方繼續鞏固。
三診,痛經明顯好轉,腰痛、乏力症狀消失,繼續守初診方治療。
就這樣治療3個月後,患者經期腹痛已經沒有發作,停藥後随訪半年,經期無再腹痛發作過。
子宮腺肌病常常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當歸芍藥散不僅可以減輕腺肌症帶來的痛經症狀,還可以調理患者情緒,達到身心同治的目的。#健康科普大賽##女性健康##中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