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長城蘇州電扇總廠包裝車間
引子1986年1月,坐标西安,氣溫零下9°C,寒風刺骨,在蘇州電扇總廠生産的“長城牌”電風扇銷售現場,卻又數以千計的市民竟然冒着嚴寒排隊争購,沒買到的甯可現場預付貨款定購。這在我國乃至世界電扇銷售史上實屬罕見。
市民争先搶購的,就是長城電扇在全國率先推出的第7代電子控制,模拟自然風的高級落地電扇。長城電扇是何方神聖?竟然讓西安市民趨之如鹜呢?
故事還得從蘇州桃花塢裡弄的那些手工作坊講起。
11970年,蘇州5個街道16個手工業作坊組合成立了蘇州電扇廠,就是現在蘇州長城電器有限公司的前身。它是江蘇省第一家電扇專業廠,70年代生産吊扇,台扇,落地扇這三大類電扇,産品單一,質量也不穩定。但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皇帝女兒不愁嫁”,國家統購統銷,生産多少,就能銷售多少。
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初就不行了,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各地大力創辦輕工業企業,個人創業興辦電風扇廠的也越來越多。當時,全國3400多家電扇生産企業一下子湧進了市場,蘇州電扇廠遇到了建廠以來的最嚴重的危機。
工廠技術設備的優勢沒發揮出來不說,經營不靈活的劣勢卻顯而易見。
倉庫,車間甚至食堂,辦公室都塞滿了滞銷的電扇,長城不再固若金湯,再不改革,長城電扇就有瀕臨破産的危險。
1983年5月,張根興接受組織安排,擔任蘇州電扇總廠廠長,他經過反複調查分析,認為拯救和發展企業必須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
長城電扇車間勞動
廠領導班子經過缜密研究後,将原來的13個車間,22個科室合并為5個分廠,9個部室内,各分廠部室實行獨立核算,分竈吃飯,自負盈虧。
承包以後,各分廠責任明确了,積極性也大大提高,工廠生産力得到了解放。長城電扇出現了産量增加,品種增多的大好局面。
工人的積極性普遍高漲,台扇分廠的一位技術人員,提出将開關箱中的内線縮短7厘米,每台電扇可因此節約9分錢,全年累計為工廠節約将近1萬元。分廠馬上通報表揚,并給予了物質獎勵。
蘇州電扇總廠的工人說,承包了以後,思想觀念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以前隻關心生産指标,現在更關心盈利水平。
21970年蘇州電扇總廠的企業固定資産僅為31萬元,電扇風扇的年産量也才1.2萬台。張根興來到蘇州電扇總廠之後,1983年長城電扇産量20萬台,1984年40萬台,1985年80萬台,1986年110萬台,1987年172萬台。
從1983年到1987年的5年中,蘇州電扇總廠共生産電扇423萬台,完成産值8.15億元,分别相當于從1970年建廠到1982年13年總和的4.5倍和5.4倍。5年中實現利稅1.2億元,等于每年為國家創造兩個半同期規模的蘇州電扇總廠。當時,工廠被國家輕工業部表彰為經濟效益顯著企業。
長城電扇熱銷
工廠形成了500多家聯銷網絡,産品覆蓋區域,也有大中型城市向小城大鎮,甚至邊遠和農村市場滲透發展,80年代末,長城電扇遠銷美國,西歐,東南亞等20多個海外市場,1986年為國家創彙300萬美金。
獲國家質量銀質獎
1987年,長城牌電扇分别獲得全國家用電器“消費者”信譽獎,蟬聯江蘇省“十佳家用電器産品”稱号,長城牌電扇、換氣扇雙雙倍全國大型百貨商場推薦為“最受歡迎的輕工業産品”,長城牌台扇和落地扇還獲得國家銀質獎。廠長張根興自己也獲得全國首屆經濟改革人才獎的銀杯獎。
1990年,工廠被授予全國電扇行業唯一的國家一級企業榮譽證書,此時,長城電扇作為蘇州的民族自主品牌,以空前的繁榮和輝煌,達到了巅峰。
當年,長城電扇為了開一個訂貨會,直接包飛機到海南島和烏魯木齊,是何等的風光。當時的長城風扇辦公區域就有25000平方米,裡面有來賓接待所、職工活動中心、職工舞廳和大餐廳等數棟建築。長城電器的廠區則更大,騎自行車跑完整個廠區至少得花1天時間,是何等的氣勢恢宏!
31993年9月,蘇州電扇總廠改制,江蘇長城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4年,長城電扇獲評中國家庭愛用品牌,和消費者心中理想品牌。同年,長城牌商标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标,甲類提名獎和江蘇省著名商标第1名。
物極必衰,不知道在企業發展史上是不是也是如此?張瑞敏談起管理海爾,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時刻提醒自己,無論外界如何誇獎海爾是多麼成功,張瑞敏永遠想着危機無處不在。
如今的長城電器
顯然,長城電扇并非如張瑞敏一樣,他們在輝煌和鼎盛面前把持不住了。“長城”開始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唯我為大和享樂主義思想擡頭,加之過分追求産量提升,到處授權貼牌生産,忽視市場消化能力,并出現産品質量和信譽的下滑,長城電扇一步步走向了沒落。
最終因資金鍊斷裂而一蹶不振,使“長城電扇、電扇長城”銷聲匿迹,江湖上少有聽聞。
1998年底,蘇州市将江蘇長城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交付市機械管理局(後為創元集團)委托經營管理。托管時,“長城”總資産1.83億元,負債總額高達5.45億元,公司在銀行的信譽早已蕩然無存,債務訴訟接連不斷,市區所有法院都有對長城的債權訴訟案,其強制支付金額達2284萬元。工廠停産,職工隊伍人心渙散,土地、廠房等有效資産也全部抵押給相關人員,緻使無法實現盤活。
面對如此情景,“創元集團”挑選了30多名幹部骨幹進駐長城,提出“先死後生、借力生存”的托管思路。1999年1月20日,“創元”受托管20天,長城商标的江蘇名牌資格被注銷,兩個月後又因債務訴訟,長城注冊商标被蘇州市中院裁定凍結。
鑒于“長城”這個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創元”集團想方設法通過法律手段運作,新組建“長城機電公司”出資1000萬元收購“長城”商标,使長城集團唯一的資源“長城商标”最終獲得安全轉移并得到保護。
“1999年2月份成立的蘇州長城機電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現在的蘇州長城電器有限公司,開始專門進行長城品牌的運作。”蘇州長城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陽說。
沒落的長城電扇
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和發展,長城電器現在擁有20多家分布在蘇州、浙江、廣東等小家電資源優勢區域的合作生産企業,産品也覆蓋了風扇、抽油煙機、洗衣機等幾乎所有的小家電産品系列,實現了“長城”品牌的不斷延伸與發展。
一個昔日全國電扇行業巨頭,長城電扇曾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淪為小小的地方企業,不禁令人唏噓感慨。令人慶幸的是,長城電扇依然活着。并沒有像“蘇州四大名旦”中的香雪海冰箱花落他人,更沒有像孔雀電視機、春花吸塵器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朋友,你對長城電扇的興衰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輕輕點下一個贊,不如關注來真愛!關注“無疆紀事”,閱讀更多好看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