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辭》,出自《古文觀止》,作者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是陶淵明辭官歸田後的抒情小賦。
在《歸去來辭》一文裡,作者認為,他在官場的生活,就是“心為形役”。而隐居、回歸田園才能讓心靈得到喜悅和滿足。由于辭賦意味醇厚,語言純真自然,音節和諧,被北宋文壇泰鬥歐陽修推為“晉文章第一”。
本文選取《歸去來辭》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飨讀者。
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
回去吧!回去吧!田園就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去呢!
已經讓心靈受到了奴役,為什麼還要讓内心失望傷悲呢!
點評: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功臣。然而,到陶淵明這裡,家道中落。後在叔父幫助下,陶淵明充任彭澤令一職。原本的任期是一年,但由于厭倦官場生活,不到三個月,便辭職返回故裡了。
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已經明白了過去的不能追回,
也已知道了未來還可以補救。
我其實走入迷途還不算太遠,
覺得現在正确,而以往錯誤。
點評:“已往”二句是一則典故。出自《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楚國隐士接輿佯狂,諷刺孔子積極從政,不如做隐士來得逍遙自在。
舟搖搖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船兒在水中搖蕩着前進,
風兒也吹動着我的上衣。
向行人打聽前方的路程,
恨晨光還是這樣的微弱。
點評:陶淵明乘舟返回故裡。此時,晨光微弱,風兒吹動之際,衣袂飄飄。
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僮仆笑着出來迎接,年幼的孩子在家門口等候。
園子裡三徑已荒蕪,心愛的松樹菊花還生長着。
點評:「三徑」是一則典故。漢代兖州刺史蔣诩,因不滿王莽執政,辭官歸隐,還在房前開辟出三條小路。後來,人們以“三徑”代指歸隐。
引壺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顔。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舉起酒壺和酒杯自己開懷暢飲,
悠閑地看着庭園樹枝露出微笑。
倚靠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之情,
感到這容膝之地使人安樂逍遙。
點評:「觞」即酒杯。陶淵明的田園生活,舒适惬意,令人向往。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将入,撫孤松而盤桓。
白雲無心地從山谷飄出來,
鳥兒飛疲倦了也知道歸來。
夕陽暗淡,即将墜入大地,
我仍然撫着孤松流連徘徊。
點評:“雲無”一句,是陶淵明心靈境界的真實寫照,至于這個境界如何,就需要讀者自行感悟了。“孤松”表達了作者的耿介之志。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疇。
我喜歡與親戚們傾心交談,
或者彈琴讀書來化解憂愁。
農人告訴我春天快要來了,
将要前往西邊去耕種田疇。
點評:作者不願與世俗之人交談,但卻喜歡和親戚、農人交流,這讓他感到輕松自在。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樹木生機勃勃長得非常茂盛,
泉水總是在細細處開始淌流。
羨慕萬物都得到了大好時光,
感慨自己生命将要走到盡頭。
點評:作者感歎自己懷才不遇。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榮華富貴不是我心中所願,
那飄渺的仙境又不可預期。
趁着這大好時光獨自走吧,
或者可以學古代隐士那樣,
把手杖插在地上鋤草培土。
點評:「帝鄉」是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地方,引申為仙境。
登東臯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
登上東面的高岡我放聲長嘯,
來到清澈的溪流邊盡情賦詩。
就順應自然的變化走到盡頭,
高興地接受天命,沒有疑慮!
點評:陶淵明是貴胄之後,本來可以像父輩那樣出仕為官。但他卻“樂天知命”,知道當時的官場并不适合自己。而回歸田園,才是他心中所願,才能使心靈歸于甯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