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當今陸地上最大的動物,自然非大象莫屬了。去年,一群來自西雙版納野生亞洲象的“北上之旅”,引發了全民觀象的熱潮。
今天正值世界大象日,那些生活在西雙版納的亞洲象如今怎麼樣了呢?前不久,我們去了趟雲南省西雙版納,看了看這些珍貴的“大朋友”。
亞洲象。熊王星/攝
随着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從上世紀末的100多頭,已經增長到2019年底約300頭。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勐海縣是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諾亞方舟守護亞洲象”項目地之一,是我國亞洲象種群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也是我們此行探訪的目的地。
一千餘畝大象“食堂”開門“營業”
為了緩解亞洲象因栖息地與人居環境重疊所緻的人象沖突,自2016年以來,SEE諾亞方舟守護亞洲象項目在西雙版納州開展多方合作,在阿裡巴巴公益寶貝愛心商家等捐方的支持下,采取社區參與的保護模式,推動以亞洲象為旗艦物種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生态系統内自然修複,主要開展栖息地生境修複、社區生計替代、生态系統監測、自然保護宣傳教育四個方面的工作。
農田變成了“大象食堂”,吃飽了的大象直接躺在田地裡呼呼大睡。
在勐海縣,我們了解到今年的1043畝的亞洲象食源地已經建設完成。據項目監測執行方、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工程師袁盛東介紹:“目前食物源補給區内的食源植物長勢良好,存活率高于90%,可以為亞洲象長期提供食物源、水源以及良好的栖息環境,以吸引衆多的野生亞洲象在食物源補給區基地裡活動,減少因為尋找食物而進入當地群衆的生活生産區域裡的頻次,緩解因亞洲象外出而引起的人象沖突。”
大象“食堂”裡種植的芭蕉。芭蕉生長周期短、可多次生長以滿足象群大量的食物需求。
除食源植物外,硝塘對亞洲象也至關重要。亞洲象需要通過硝塘獲取食物中匮乏的礦物質元素,來補充自身代謝損失和維持體内生理平衡,但天然硝塘在自然環境中稀少。
因此,項目結合栖息環境、食源、水源等野生動物生存必要的因素,采取近自然的方式,先後在勐阿鎮為亞洲象共建立了9個人工硝塘。
紅外線監測到人工硝塘旁出現的亞洲象。
在探訪的過程中,我們還“偶遇”到了亞洲象糞便及大象足迹。亞洲象的糞便可以作為研究和保護亞洲象的數據支撐,也能為種子萌發和土壤微生物生長提供養分和環境,甚至被昆蟲所利用作為居所。通過沿途觀測、分析亞洲象的足迹,我們也能更好地了解象群遷徙的方向及線路,為深度研究這一種群的栖息環境提供支持。
用科技守護“人象和諧”
和栖息地建設工作同時進行的還有亞洲象監測預警系統。SEE諾亞方舟守護亞洲象項目采取并推廣集合紅外相機進行長期值守、AI自動識别、系統遠程控制報警等功能于一體的聲光報警系統。系統能及時在指定時間内對指定範圍人群,進行亞洲象活動的預警廣播。
用來通知村寨居民亞洲象出沒情況的聲光預警設備。吳學文/攝
這套聯絡系統,不僅幫助那些在田間工作、不便使用通訊設備的村民及時接收消息,還通過安置在田間各處聲光預警系統及時收到預警,避免人象遭遇而導緻人員傷亡。
“追”大象的人
除了科技的力量,為當地村民及時發出預警信息的,還有這樣一群人——野象監測員,也被稱為“大象預報員”。這是一份非常艱苦和危險的工作。關注着大象的一舉一動,幾乎成為了監測員們生活的全部,“被大象追趕”也是日常發生的事情。
張德林正是其中的一名野象監測員。
張德林。
2019年以前,他的30畝農田幾乎每年都會成為“大象食堂”。甘蔗、玉米、水稻等經濟作物一到成熟的季節,都成了大象的口糧。
在勐海縣林業和草原局、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的支持下,張德林成為了一名野象監測員。他和夥伴們要負責為當地村民尋找到野象活動的最新蹤迹,确定管轄片區内野象(群)的數量,并通過相關渠道發布象群信息,為居民提供及時、準确的預警信息,保障居民外出時不與象群遭遇。
野象監測員在觀察大象。攝影/周崗峰 供圖/勐海縣林業和草原局
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野象,卻是張德林和監測員們最熟悉的朋友。他們給每一頭野象取小名,對它們如數家珍。他們跟着野象跑,也被野象追着跑,試圖尋找人與象之間進退的答案。
讓人、象、森林重修舊好
在過去50年中,為發展經濟,人類開始大量種植茶葉、橡膠、咖啡等經濟作物,這提升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導緻熱帶雨林面積減少;同時森林内的樹木密度增加,林下空間收到了擠壓,亞洲象喜食的植被卻随之減少,嚴重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
失去了原本的食物源,亞洲象被迫逐漸轉移到人類的田地裡覓食,它們和人類的活動時間、空間高度重合。當看到人類對他們的不歡迎态度和恐吓,亞洲象失去了以往的溫文爾雅,開始以暴力搗亂來回應人類。
因此,預警監測隻是減少人象沖突的一種被動性措施,将經濟林退還給自然林,解決象群栖息地萎縮、分割、破碎等問題,修複亞洲象賴以生存的熱帶雨林,讓它們“有家可待”,才是保護亞洲象的根本解決方案。SEE亞洲象項目的栖息地修複工作正是遵循了這樣的思路。
在保留栖息地内亞洲象喜食植物的基礎上,SEE諾亞方舟守護亞洲象項目采用正向間伐的手段,對林區較為茂密的區域進行疏伐,清理了栖息地内的入侵植物,種植了粽葉蘆、芭蕉、構樹、竹類等豐富多樣的亞洲象喜食的本土植物,以此來提升亞洲象栖息地質量,豐富了食物源,并在周邊區域系統的開展亞洲象及其他野生動物活動情況、土地利用、氣象、物候等全方位監測,以科學的監測數據來評估栖息地優化成效,逐步修複熱帶雨林。
SEE諾亞方舟守護亞洲象項目栖息地生境優化——撫育間伐。
此行探訪中,我們還了解到,在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淘寶逛逛的支持下,項目今年還将完成595畝的亞洲象栖息地及廊道修複優化工作,亞洲象通過廊道可以在各子保護區之間自由往來,促進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亞洲象的保護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工作,緩解人象沖突,重新建立人象邊界,探索人類社會與生态系統友善依存的關系,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森林是人和象共同的家園,
願人類的“大朋友”被溫柔以待,
願人類與亞洲象和諧共處。
感謝此次參與探訪的各位夥伴
(排名不分先後)
四川觀察
财新傳媒
哔哩哔哩公益
up主:Yui柯基大聰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