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最大風口是什麼?
直播帶貨?還是地攤經濟?
如果你還遲遲沒有動身,抓住機遇
也許在地攤上直播蹦野迪
可以讓你一炮而紅
請聽我的絕世腦洞(沙雕鬼扯)
街頭蹦野迪
一場城鄉結合部的文藝複興
憋悶了許久之後,最緊俏的剛需是什麼?
答案是:煙火氣。
擺地攤,能擺什麼?沒有點完整的供應鍊,獨門絕技的手藝和奪人眼球的營銷手段,可真是拼不過本就以炒冷面為生的大爺,和納鞋底的大媽。
在這種情況下,你該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播地攤跳野迪。
以下将論證我嚴肅的觀點,請花2分鐘時間,耐心看完,咳咳——
首先,街頭野迪是非常有文化積澱和群衆基礎的。
是足夠可以吸引眼球的。無論男女老少。
熱愛勞動,是國人本性。若非對勞動的渴望,第一個解禁出門,站在人民廣場中央的老媽。
絕不會在動感的韻律中,腳踏在家苦練三天的舞姿盡情扭動着腰肢,就好比那開春的勞動号子。
迪斯科能夠流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節奏。
與鋤地生産的工作狀态相似。
80s初,就在大家還在讨論“交誼舞”,是不是群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時,某個清晨 人們驚訝地看到,在這個古老的土地上,千千萬萬年輕人跳起了迪斯科。
舞姿奔放,曲調熱烈,震耳欲聾,眼花缭亂。
(監督要求:男女間保持“一✊ 拳✊ 之✊ 距”)
一貫四平八穩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就變得焦躁不安起來,患上了連蹦帶跳的毛病。
從上世紀80年代過來的人,如果不知道《巴比倫河》《成吉思汗》《吉米來吧》,那他很大幾率上喪失了優先擇偶權,當然,他也不會收到時髦女青年的愛慕眼光。
這種始發于美國,“迪斯科”成為中國80年代大衆娛樂方式中,最具身體叛逆性的一種。迪斯科在上海剛剛興起時,部分人對這種大衆文化運動露出了持續的敵意。開舞會不僅僅要放哨還要在所裡備案。
有舞蹈家向王元化(前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舉報。“ 這種 東西怎麼能看!你們要出來管一管 。” 王元化的回答非常簡潔 : “ 文化要多元化。”即便如此,扭腰擺臀的舞蹈動作,還是被認為“下流”舞蹈,這讓很多年輕人,隻好偷偷躲在房間裡練習動作。
蹦哒誰都會,誠如沒有豆豆鞋緊身褲的社會搖。迪斯科這種簡單的舞蹈動作,要是沒了喇叭褲和蛤蟆鏡和一個二傻子是别無兩樣的。
所以,如果你想蹦迪時,收獲男女老少各個基更廣泛的粉絲,不妨準備以下
裝備:
INK
指南
一條Tshit
一條緊到卡裆的牛仔褲
(越舊越好)
一件花襯衫
一條褲腳寬大的喇叭褲
(最好能拖地)
一個雞窩頭
(最好三天不洗)
還要加上一個大肌霸磚塊
花襯衫 蛤蟆鏡 喇叭褲 ,組成了上世紀的時尚三大件。也許可以讓你成為這條gai最複古的仔。
在迪斯科文化中,它代表神秘與酷,這些裝備和吵鬧的舞曲一起,成為叛逆青年的三大辨認标志。
消費降級
年輕人下沉市場的降維打擊
蹦野迪不适合年輕人?
你真的大錯特錯。
城市青年的生活最大的諷刺就是他們的一天被劃分為 兩部分:一部分是充滿機械性精神匮乏的工作時間,另一部分是任其流逝的非工作時間。
按照巴赫金的狂歡理論,狂歡被看做是使世界接近于人,使人接近于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當代酒吧狂歡其實是一種 “悖論式狂歡”,是形色各異的孤獨狂歡與去個性化效應的綜合體,說白點就是:年輕人對生活境遇一切皆有可能的向往。
狂歡是一種欲望,都市青年在非工作時間,急于釋放在工作時間受到的擠壓。面對面交流少了 朋友之間的交流少了 ,人變得孤獨空虛。酒/人/氣氛變成了欲望符号代表。
然而,街頭蹦迪,是最省錢的方式。沒有之一。
酒吧的消費,大家都心知肚明。一杯啤酒好幾百,你當我是傻子麼?
在街頭,這個模式,簡直就是對酒吧的降維打擊。
唱幾句“嘣沙卡拉卡”“857857”,不需要長途跋涉風餐露宿。隻需在12點前,趕上那趟末班車 花上兩塊錢。
既能完成一趟自我救贖,又能穩穩當返回安樂窩。
如此來看,實在劃算。
蹦野迪,絕對可以成為當代都市人的精神烏托邦。
但大多數水平展開的則是不斷地流浪與尋找,間歇性地向上或向下傾斜。
蹦野迪的出現則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酒吧不再是城市青年的一種替代性的想象。
它是白天城市中那些單調的多樣性的反叛,并不斷重塑着年輕人們。
高速發展的城市就像是一台離心機,将城市青年的肉體和精神分割開來,在肉體所及的地方。城市青年被規則束之高閣,精神被壓抑,欲望卻一直在膨脹并随時迸裂而出。
然而,沒錢,你幹瞪眼麼?野迪在這個時候就應該應運而生了。
因為生活太苦需要調味,街頭就可以解決。
不再去酒吧蹦迪消費,不再認同身份和格調的象征符号,年輕人找到新的釋放欲望和動物性自我認同的催化劑。
街頭野迪的商業模式
線上線下打通
街頭野迪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
首先,你得線上線下打通。
都2020年了,直播你總得搞一個。沒準線下收益不行,線上紅,也是可以有打賞和廣告的。
線下的話,都說了是對酒吧的降維打擊,那麼,經營模式你依然可以參照酒吧。
别嫌我唠叨,要說酒吧的商業模式,作為一個美學号,我得追溯一下曆史。
如果回溯酒吧的曆史,沒誰知道第一家酒吧,是怎麼從美利堅那個鄉村搬到東方這片魔土之上。
就如艾米莉最後會變成翠花一樣,看似小布爾喬亞式的自我呻吟,本質上是文化自卑的外化。
初代依葫蘆畫瓢全西式的酒吧空降中國,看起來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不僅名字膈應諸如coco瑪格麗特什麼的。
很快,就崛起了,仿鎏金的招牌、低色域的霓虹燈 融合了以往各種歌廳表演。以金色年華,魅力四射這類名稱為代表的中式酒吧。
而對于要開線下街頭野迪的你,也可以做一個明晃晃的招牌。
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是羞澀的,并不希望自己成為中心。之前那種西式的中心舞池太過招搖,隻有醉酒的憨憨敢蹦上一曲肝腸斷,再者常人在迪斯科強勁的節奏下短短三分鐘就得繳械投降。
加之東方人偏向含蓄,所以蘇荷式慢搖酒吧适應了國人的節奏。
蘇荷式酒吧以吧台卡座為小範圍的蹦迪完美契合了,“來都來了,随便玩玩”的害羞心理。
為了适應國民倡導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龍舌蘭威士忌這類洋酒首次和康師傅冰紅綠茶中西碰撞。
甚至跳舞也變成了中國的行酒令,成了酒吧無産小資化的妥協。
如果你沒有洋酒和飲料的完美供應鍊,也可以跟紮啤攤和小賣部綁定帶貨抽成。
蘇荷這種模式的轉型瞬間吸引力大量都市白領,酒吧也在人們心目中的藏污納垢轉向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
中國式酒吧巨大的轉折點是在2008年後,中國迅速跻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熱錢流動,土豪經濟迅速蔓延,但此時颠覆性的酒吧模式并未出現。
卻衍生出了,奢華裝修、美女dj 、洋酒兌綠茶、滿場是托兒,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式酒吧。
僅當時西安一座叫天阙的酒吧
因為追求純金純銅的奢靡裝修而爆出耗資1.5億的天價
按某連鎖夜店高管的話:中國式酒吧,大緻是那種大型酒吧,能容納500-800人,一千平米左右,消費方式也是中國式的土豪消費,喜歡開香槟,事實上是把西方文化中國化了。
這種充斥着面子經濟的土豪式酒吧,在浮躁的社會催化劑被大量複制,并向夜總會此類糟粕文化低了頭。
如果沃霍爾來到了當時的中國酒吧,很快就會詫異于自己預言的消費社會,出現在他愛過的熱土。
此時的酒吧不僅糅雜了,土豪經濟,大哥文化,有償服務,面子經濟,甚至某些酒吧提供一種。
“保镖租賃服務”和“洋酒(大炮)租賃服務”類似現在明星買粉絲接機這種騷操作。
到這個時候,玩家來酒吧消費已經不是單純的喝酒。而是我們所說的關鍵是氣氛要搞起來,能叫大哥絕不叫先生,能擺“大炮”絕不開哈啤。
請保镖 開“大炮”并不是沒人消費,隻是消費人群太少。于是這種行為便獲得了顯示财富,成為别人效仿的對象。
由此保镖大炮成為了一個消費符号(顯示财富與身份)而不是商品本身。
但是這種氪金文化,在街頭野迪模式中,就不一定奏效。
親民路線下,找到自己的定位,才是最理智的。
這個時代不缺聰明的人,也不缺肯幹的人
但是缺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不要隻聽小印鬼扯
能不能吃到這一波的野迪紅利
就看你了
嘿嘿嘿
部分資料來源:
《長沙酒吧文化的本土化研究》劉長
《酒吧的袪魅與非正式生活的空間生産》孟芯緯
視頻剪輯來源:城西王大師(微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