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與松、梅并稱為“歲寒三友”,又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它向來都是高潔、堅韌等美好品格的象征,受到曆代文人的喜愛。正因為中華民族賦予了竹子特殊而豐富的審美價值,因此古人的詠竹詩層出不窮
蘇轼曰:“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可見竹子在蘇東坡心中的位置。
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篁即是幽深的竹林,在竿竿修竹的遮蔽下,詩人居住的竹裡館仿佛與世隔絕,然而這世界并不孤寂,有竹、琴、月在身旁就好。
白居易:“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世間萬物,竹為師友。
鄭闆橋《竹石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紮根本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托物言志,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風傲骨。
幾千年來流傳的竹畫及詠竹詩,都承載着厚重而悠久的中國文化,浸透着中國人對竹子之形,中通外直、挺拔潇灑,竹子之神,淩霜傲雪、甯折不屈,竹子之德,虛心有節、自強不息這種精神的追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