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形成層!”
“我木質化!”
“你沒有年輪!”
“我木質化!”
“你一輩子隻開一次花!”
“我木質化!”
“你......你是空心的!”
“我木質化!”
圖① 巨龍竹,攝于青島世園會
竹子到底是草本還是木本?按照一般群衆的樸素理解,毫無疑問是木本。所謂“立根原在破岩中”,而且“千磨萬擊還堅韌”,人家都硬朗到這種程度了,你還說它是柔弱草本,還有沒有點良心了?就連“東西南北風”都不能同意。
圖② 王棕,即“大王椰”,攝于深圳
但是,到網上搜索一下,得到的答案卻都是“竹子是草本”,理由無非就是開頭說的那些,我覺得都沒有“切中肯綮”。不錯,竹子是單子葉植物,莖的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無形成層,故長成後不能不斷增粗,但棕榈科也是單子葉,同樣沒有形成層啊,誰又能說高聳入雲的大王椰是草本呢?大王椰也是空心的,沒年輪,不服憋着。
草本和木本的概念古已有之,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具有木質化莖的植物就應該是木本,反之則為草本。在有些科普性作品中,常把竹子說成一種“草”,這隻是在強調它和雙子葉木本植物的不同,及其禾本科植物的身份,不能機械理解成它就是草本植物。那啥,我還說過“犀牛是馬,河馬是牛 ”呢。
肯定會有大批人不同意我的說法,但我沒有自己的觀點,在類似的“學術問題”上,我曆來唯《中國植物志》和學術論文馬首是瞻,從不獨立思考,絕不生造概念----對于像我這種學藝不精的業餘愛好者來說,“獨立思考”是不必要的冗餘,你能懂得多少你就瞎思考?止增笑耳。OK,現在先來看看《中國植物志》是如何處理的:
圖③ 花毛竹,喬木狀,攝于青島世園會
圖④ 石綠竹,灌木狀,攝于揚州何園
①在“禾本科”的特征描述中,有一句“植物體木本或草本”,很明顯“木本”指的是竹子;②在禾本科竹亞科概述中,提及“我國不産的草本竹類”,既有“草本竹類”之說,當然是為了區别“木本竹類”;③然後又有“植物體木質化……常呈喬木或灌木狀”的措詞,“狀”字很雞賊,相當于沒給正式名分的“如夫人”。
圖⑤ 論文截圖
圖⑥ 百度學術搜索結果
如上,《中國植物志》大緻上把竹類歸為木本,又有一丢丢含糊不清,給人以自由發揮的空間。“論文”中又如何說呢?以上在“百度學術”中的搜索結果可以表明,學界将部分種類的竹子歸為“木本”,以區别于“草本竹類”。這至少可以說明,把常見的竹子稱為“木本”,絕不是一件很離譜的事情,用不着為這點事兒急頭白臉地争論不休。
圖⑦ 小米辣
其實說到底,草木植物和木本植物不是分類學概念,并沒有壁壘森嚴的區分。舉例說明:辣椒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做一年生栽培,通常認為是草本,但在合适的環境中也能長成多年生灌木----雲南有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就是灌木。小米辣原為獨立的種,現和辣椒/C. annuum合并,草本和灌木合為一家,這你上哪兒說理去?
圖⑧ 蘆葦,莖稱“稈”
圖⑨ 頭狀穗莎草,莖稱“稈”
本篇有點短,最後補充一個知識點:在《中志》中,禾本科植物(竹亞科除外)的地上莖特稱“稈”,是“稭稈”而不是“稭杆”;竹亞科的地上莖為“竿”,“立竿見影”立的就是竹竿(嗅到學習強國的氣息了嗎);和禾本科外觀近似的莎草科,地上莖通常三棱,中空,既不是稈也不是竿,寫成“稈”。Over。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