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作為數千年中國曆史長河中的一瞬,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群雄逐鹿,魏蜀吳三足鼎立,形成了中國曆史上的三國時期,這段曆史雖然不到100年,卻是英雄輩出、革故鼎新的時代。曆史上留下了一個個鮮活、卻又撲朔迷離的臉孔。
今年6月,一部聚焦魏晉曆史與曹氏、司馬氏兩大家族的影視作品《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憑借全新的三國“曹魏”視角和高質量的影像呈現,讓人們感受到“後三國”時代的魅力,赢得了收視、流量、口碑的三豐收。經曆了近半年的等待,《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開播,上線48小時點擊量輕松破2億,豆瓣評分更高達8.5分。
由吳秀波、劉濤、李晨、張鈞甯、唐藝昕、王洛勇、劉歡等主演的《虎嘯龍吟》,緊接《軍師聯盟》劇情,以司馬懿的後半生為線,講述其從輔政大臣到權傾大魏的後半生轉變,展現了群雄割據波瀾壯闊的後三國時代。
那麼,跟《軍師聯盟》相比,《虎嘯龍吟》更精彩的看點是什麼?該劇導演張永新坦言:“在這部劇中,司馬懿基本上走到權力中樞裡來,他所有的博弈,廟堂上的博弈比之前的烈度和廣度都要豐厚,包括和家人之間情感的頂級臨界點的表達都非常多。”不過,《虎嘯龍吟》的剪輯方式沒有動,還是保持《軍師聯盟》一貫風格,“我們把有益細節做了調整和補充,一定會以非常完全改觀的方式呈現,非常棒。”
劇中,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不僅實現從文臣到武将的轉變,也從第一部“鷹視狼顧”的壓抑隐忍迎來全面爆發,腹黑癡狂司馬懿讓觀衆看得大呼過瘾。不過,張永新并不認可司馬懿“黑化”的說法,“我跟秀波觀點是一緻的,就是拍這部戲我們不仰視也不俯視,我們平視,我們拍的就是活生生的,鮮活的司馬懿。”
作為一部曆史劇,《虎嘯龍吟》不僅要尊重曆史細節,對曆史人物的演繹、評價也要非常克制,但想要在采用曆史史實上把握平衡并不容易。對此,張永新也有自己的理解,“我以為曆史規律是藝術歸藝術,如果問我這部戲到底是不是所謂曆史正劇,我可能說是一個曆史劇,是一個古裝劇,為什麼會這麼講?就是我們故事第一主人公是司馬懿,但是在整個司馬懿的人生當中我們做了一種藝術的處理和濃縮,選取了他人生的幾個有價值的橫斷面和縱向抛面,這種橫面和縱向交集構成了司馬懿這個人的人生經緯,在人生經緯當中我們秉持原則就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也就是說,“大的曆史結點上我們一定要秉持,包括當下最前沿學術領域取得的成果,包括我們正史對于司馬懿這個人的界定,也成為我們創作源泉和參考價值,極其豐厚的一塊。但同時我們想試圖在這樣一個常規意義上、傳統意義上一部作品裡尋找一種突破,這個所謂的突破就是,作為影視創作者,我願意通過講三國故事的文本,表達我們現代人對于司馬懿,以及周邊人群像式的理解。”
張永新稱:司馬懿打一輩子五禽戲,“我們都知道五禽戲是華佗發明的,裡面有虎、有鹿、有熊、有鳥、還有猴。一個人作為社會人會面對不同的情境,這個時候是虎戲,下一刻是猴戲,下一次可能是熊戲,那每種狀态都是人生的一種味道,司馬懿何嘗不是呢?這個人打一輩子五禽戲。作為當下觀衆我相信你我也在自己生命當中打着不同的五禽戲。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的話,一個人作為一個小我,關乎于欲望是一種什麼樣結果,可能就是我們這個戲一直想要探求的一個答案。”
為了呈現高質量影響,劇組在制作該劇上曆時很久,包括劇本創作,人物選擇,拍攝,後期制作等,都花很大心血。在張永新看來,所有的心血都是值得的。“聽着這麼美妙的音樂響起,看着一幀一幀畫面,就像看着自己孩子一樣。”張永新說,“可能我這個感受比較特殊,因為從開機到結束包括後期,每天陪伴我的就是這些畫面,我不敢說對這些畫面如數家珍,但是幾乎可以背下來。所以再看到它的時候我特别忐忑,就特别渴望我們用盡心血做的一部作品能夠得到觀衆的認可,得到觀衆朋友的喜歡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