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活 愛研究 愛分享
我是王時珍
“時珍說藥”正在更新
藥食同源,多研究,變思維增常識
願每個家庭都有個健康調理小能手
夏去秋至,此時天氣依舊炎熱,雨水較多,人體的脾胃功能容易出現問題。
因此,夏秋相交之際,養生重在「健脾益胃、除瘀化濕」。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與四肢,《素問·太陰陽明論》就有這樣的話:“四肢皆禀氣于胃,而不得至經,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意思是四肢都承受着胃中水谷精氣的滋養,但胃中精氣不能直接到達四肢經脈,必須依賴于脾氣的傳輸,才能營養四肢。
由此可以看出脾對四肢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稿定設計
像我們這種上班族,天天坐在辦公室裡對着電腦、吹着空調、吃得多動得少。
久而久之就會因為四肢不勤導緻脾胃受傷,同時長期吹空調也會讓身體濕氣變重,頭暈目眩,口幹舌燥且喉嚨中總覺得有痰,還有可能出現咳嗽的現象。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既能健脾祛濕又能祛痰止咳的好東西——「陳皮」。
1、陳皮的由來相傳華佗乘船外出行醫,突遭風寒,渾身發熱,咳嗽不止口也幹。不想,藥箱裡治風寒咳嗽的藥沒有了。正好此時船過湖岸,見岸上柑樹成林,紅柑累累。華佗想,藥丸沒了,就買點柑子吃,至少能解渴,便上岸買了一筐柑子,連皮帶瓤一連吃了好幾個。
晚上,華佗忽感咳嗽好多了。他有點奇怪,自己沒吃藥,咳嗽怎麼好些了呢?他想起今天吃了不少柑子,難道柑子能治咳嗽?
第二天,船上兩船夫也染上風寒,華佗便拿出柑子給他們吃。誰料,倆船夫吃後,一個咳嗽止了,一個仍咳個不停,問了才知道,止住咳嗽的一個也是将柑子連皮帶瓤一起吃,另外那個隻吃了瓤沒吃皮。“莫非柑皮可止咳?”
之後一路上,華佗每次吃柑子時,都把柑皮留下。數月後,發現那些柑皮都風幹了,正好有人患傷風咳嗽前來就診,華佗便把風幹的柑皮煎水讓病人服用,沒想到效果更佳,華佗這才發覺“陳”皮比“鮮”皮更好。
從此,陳皮成了一種不錯的中藥材。
2、陳皮的妙用陳皮是大家很熟悉的東西,很多人吃橘子,随手就把皮扔掉了,實在是可惜。
其實它的好處多着呢!
圖片來源:網絡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巧用陳皮的小方法:
平時生活中大家最多也隻是用陳皮泡水喝,實在有些暴殄天物,畢竟“一兩陳皮一兩金”的美譽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下次再吃橘子的時候,可别輕易把這“黃金”扔掉啦,好好在生活中利用起來吧!
我們明天見。
參考文獻
【1】李時珍著,黃志傑、胡永年編,《本草綱目類編 本草綱目中藥學》
【2】《中藥故事之陳皮》《素問·太陰陽明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