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由來已久,傳統意義上的花園是種植花卉、蔬菜、藥材、水果等觀賞植物并提供遊玩休息的場所。今天來和大家探讨一下五感花園的含義、作用以及相關設計方法。
園藝植物和環境對人的情緒産生作用主要基于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所謂五感花園就是将五感設計應用到植物景觀設計中來,通過豐富環境景觀的生命力讓人們的感覺充分得到滿足,形成全方位的感官體驗。
五感花園以康養為目的,無法直接治愈病症,但可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1、五感花園以人為本、生态上的回歸自然、環境上的和諧統一。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場所的不同需要,活動體驗滿足康複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需要,減輕釋放壓力、緩解負面情緒,達到身體良好的平衡狀态。
2、五感花園追求任何自然統一,以陽光、植物、水景等自然和生态要素應用景觀,通過五感園藝治療方法、使用當地材料營造景觀、運用鄉土植物資源營造舒适、健康的環境,使使用者增強自我康複能力,得到更快速恢複;還能。
3、産生空氣負離子、釋放植物精氣、散發芳香氣味,進行、輔助治療,刺激情緒和心理緩解,緩解身心壓力、焦慮、抑郁,獲得常規醫療能達不到的療效;
4、構成五感體驗的設計元素營造不同色彩、質感、高度的花園景觀,除了植物除生态作用外,深入挖掘植物的療養和康複作用,積極調節身體舒适度、人際關系和精神壓力等,能夠産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增益。
5、為工作人員、高壓人群等提供減緩工作壓力的場所;釋放生活中的緊張壓力,
6、在城市内部,為弱勢群體、病人和訪客提供安靜平和的互動環境。
由于五感花園的使用更注重“治未病”,專注于養生、康複和療養,來解決亞健康者的生理或心理的問題,通過一定的色彩、有節律的聲音、方向的氣味,宜人的質感刺激并改善使用者的感官;通過可操作性強的互動使人從自身的不良狀态中剝離出來,分散與對身心不适的注意力,更為人性化,使用人群涵蓋範圍廣,正在得到世界各國的普及應用。
五感花園的設計要點:
1、用水、陽光、植物等自然生态要素創造提供五官感受及活動庭院空間;
2、人群導向,激發參與者的五感體驗和動手照顧植物的園藝空間;
3、構建無障礙的步行空間,避免對行動不便者和小孩危害的友善環境;
4、營造易達、多元、方便的休憩和運動空間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多元化;
5、植物的形态、氣味、質感、季節變化和色彩要多樣化;
6、開放、半開放、私密等不同程度和類型的休憩空間,滿足個性化需求。
五感花園的設計方法:
1、視覺感觀設計
植物宜選擇色彩明快、四季可賞的類型,種植觀花、觀果、觀葉植物,利用植物生态性,通過植物優美的造型、豐富的空間感、絢麗的顔色等有機結合。
花園中宜設置精緻小巧的景觀節點,從大自然景觀中汲取營養,營造出讓人流連忘返的休閑娛樂場所。
2、聽覺感觀設計
聽覺設計以“聲景觀”為理念,借助自然之聲,注重場地的聲音特征以及自然環境,通過不同水景感受空氣濕度和季節變化,營造豐富的聽覺體驗空間。
充分利用植物之外的動态的聲源,如風、雨、水、蟲及鳥聲,創造出聆聽大自然的“音樂廳”,營造一種安甯、祥和的氛圍,使人們得到心靈的升華。
3、嗅覺感觀設計
确保芳香植物的花香、果香、葉香及分泌物有足夠的嗅覺刺激強度,能給人帶來嗅覺享受,調節人的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和機體活力。
植物選擇宜強調其療愈效果,注重避免植物間的零散及香味過于濃郁的植物,并避免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免引起人們的厭倦。
4、觸覺感觀設計
植物設置的位置宜便于人觸摸,或利用不同高度的水體、種植床創造出可使人們零距離接觸的氛圍和空間,同時配套設施注重質感、舒适性以及多樣性。
宜采用有特殊手感的不同質地的枝葉、果實、種子、植物,通過親身體驗刺激觸覺效果,增加辨别能力,感受細節帶來的樂趣。
5、味覺感觀設計
強調采用食用性與藥用性植物,種植可采摘、即食性植物。味覺型植物其花、果實、葉子等不同部位在豐富人的味覺體驗的同時,也可起到保健作用,
通過對貨物的加工和食用促進健康,鼓勵分享勞動成果以促進社交,增強人的參與意願,增加新鮮感與娛樂性。
五感花園園藝活動設計:
1、強調手作的工藝活動:制作植物飾品、植物染料、手作庭園步道等;
2、能群體進行的團體活動:與植物相關的益智遊戲、說故事、電影或音樂欣賞;
3、遠足踏青:到植物園、公園散散步、跑步等;
4、動手栽培、栽植活動:花藝設計、種植花卉蔬果、庭園環境維護等;
5、戶外教學:在戶外進行昆蟲、動植物、土壤等知識學習。
6、運動健身:空間設置一些健身設施,改善和調節使用者的身體和心理機能。
7、冥想靜默:營造感受環境并與景觀形成沉思、冥想空間,潛移默化地正向引導。
走進五感花園,最大限度地結合景觀與人的感官,進而達到景觀與人的和諧統一,以良好的心态及對未來的向往,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為創建全面小康社會貢獻我們健康和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